《留学法兰西撷笔》作者分文化、学子、感悟和情感四篇,记述了自己留学法国期间的学习、工作、交友及游览等各方面生活的点滴感受。感情细腻,语言表达细緻抒情,在我们阅读作者生活情景的同时,也对法国的人文风情有了一定了解。读者对象面向广大读者。
基本介绍
- 书名:留学法兰西撷笔
-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 页数:177页
- 开本:32
- 作者:穆军升
-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留学法兰西撷笔》共分为文化篇、学子篇、情感篇、感悟篇共四篇,主要内容包括:法国看牙小记、行驶在畅通的街道上、法国郊外的婚礼、在法兰西邂逅“恐怖”等。
图书目录
自序
第一篇文化篇
法国看牙小记
行驶在畅通的街道上
法国郊外的婚礼
在法兰西邂逅“恐怖”
法国的蓝天绿水与环保
永远珍藏心底的异域“明信片”
经曆法国的“扫得”
参加法国同事的“乔迁新居”宴
吝啬的法国“欢送宴”
我的一点奥运点火创意
第二篇学子篇
本报请学子担任嘉宾主持
海外学子中的“香蕉”与“芒果”
感受法国家庭的温暖
我与法文报纸交朋友
漫游波尔多葡萄酒庄
与法国友人共度“音乐之夜”
初为“老外”师
与您携手走过的日子
我在法国的中文教学趣事
我的一种牵挂
在法国下厨的日子
他们曾出现在本版报导中
第三篇情感篇
在法国“守岁”
在法国过“洋春节”
法国的“除夕”之夜
不惑为父
厂房、机器、烟囱与慈祥的父亲
轮迴
心中的愧疚——写给妻子和女儿如风
远方的呼唤——写给开封的母亲
柏林的娘家人
异国的岁月如歌
特殊的约定
第四篇感悟篇
医疗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
来自海外的声音(我为两会进一言)
面对路边的病人
认真严谨的德国人
感悟“国货”
在法国乘公车的日子
初到法国“穷游”记
初到法国“打车”记
我在法国给残疾人当志愿者
跨入不惑
最后的刀叉
后记
第一篇文化篇
法国看牙小记
行驶在畅通的街道上
法国郊外的婚礼
在法兰西邂逅“恐怖”
法国的蓝天绿水与环保
永远珍藏心底的异域“明信片”
经曆法国的“扫得”
参加法国同事的“乔迁新居”宴
吝啬的法国“欢送宴”
我的一点奥运点火创意
第二篇学子篇
本报请学子担任嘉宾主持
海外学子中的“香蕉”与“芒果”
感受法国家庭的温暖
我与法文报纸交朋友
漫游波尔多葡萄酒庄
与法国友人共度“音乐之夜”
初为“老外”师
与您携手走过的日子
我在法国的中文教学趣事
我的一种牵挂
在法国下厨的日子
他们曾出现在本版报导中
第三篇情感篇
在法国“守岁”
在法国过“洋春节”
法国的“除夕”之夜
不惑为父
厂房、机器、烟囱与慈祥的父亲
轮迴
心中的愧疚——写给妻子和女儿如风
远方的呼唤——写给开封的母亲
柏林的娘家人
异国的岁月如歌
特殊的约定
第四篇感悟篇
医疗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
来自海外的声音(我为两会进一言)
面对路边的病人
认真严谨的德国人
感悟“国货”
在法国乘公车的日子
初到法国“穷游”记
初到法国“打车”记
我在法国给残疾人当志愿者
跨入不惑
最后的刀叉
后记
后记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许许多多的事情过去后,就再不能回去啦。
所以当初的心悸和战慄,如那划过长空的闪电,稍纵即逝,无影无蹤。还有很多能写的东西,随着时间的)中刷,现在已经无从动笔,只有作罢。我的耳畔仿佛出现了南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高亢声音: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所以当初的心悸和战慄,如那划过长空的闪电,稍纵即逝,无影无蹤。还有很多能写的东西,随着时间的)中刷,现在已经无从动笔,只有作罢。我的耳畔仿佛出现了南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高亢声音: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序言
2013年的春节,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节日。对国家而言,今年将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更将迎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对我来说,也将交替在不惑与知天命的年岁。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坐在书桌前,窗外儘是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轰轰隆隆,震耳欲聋,动人心魄。一道又一道五彩缤纷的焰火划过长空,留下一抹灿烂,照亮了忧戚的长空。在袅袅升腾的烟雾中,伴随着辛苦一年盘踞在皱纹中的疲劳,更有洋溢着点点收穫绽放在眼角的微笑。呵,撕走了旧的一页,翻开了新的篇章。这是对过去的追忆,更是对未来的憧憬。人们正是在这一个又一个迎来送往中,慢慢使自己变老的同时,逐渐使自己完善,使自己成熟,使自己进步。
我留学期间,在法国波尔多度过了两个平静的春节。没有鞭炮,没有春联,没有拜年,没有假日,没有焦急的脚步声,没有急匆匆回家的人群攒动的壮观场面。在平静之中,我静静地欣赏到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大不同。就像今天晚上,一股脑的鞭炮轰隆中,呈现的是热闹,阎家围坐在桌子前,以“乾杯”两个字,烘托内心的喜悦,这就是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我俯下身来,趴在桌子前,把我在法国期间的那些片段,慢慢梳理思绪,用心去把它们串起来,使自己真实的一面呈现在世人面前,通过一些简单语言的罗列,试图展现一个毫无遮挡的灵魂。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刻意的装扮,对发生在身边的事物,进行朴素的描述和剖析。希望使东西方文化进行碰撞的同时,接受与包容,求同与存异,共生共存,相得益彰。在这种交融之中,让自己的心灵与读者的心灵零距离,共同去感悟、去思考、去回味,就像那一串又一串鞭炮声中的心悸与冲动。
这也是我的一份收穫。
听着窗欞外绵绵不绝的鞭炮声,我想起了一位又一位在法国波尔多相识的国际友人。隆隆的鞭炮声和着悠扬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伴奏之余,以示我心。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我坐在书桌前,窗外儘是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轰轰隆隆,震耳欲聋,动人心魄。一道又一道五彩缤纷的焰火划过长空,留下一抹灿烂,照亮了忧戚的长空。在袅袅升腾的烟雾中,伴随着辛苦一年盘踞在皱纹中的疲劳,更有洋溢着点点收穫绽放在眼角的微笑。呵,撕走了旧的一页,翻开了新的篇章。这是对过去的追忆,更是对未来的憧憬。人们正是在这一个又一个迎来送往中,慢慢使自己变老的同时,逐渐使自己完善,使自己成熟,使自己进步。
我留学期间,在法国波尔多度过了两个平静的春节。没有鞭炮,没有春联,没有拜年,没有假日,没有焦急的脚步声,没有急匆匆回家的人群攒动的壮观场面。在平静之中,我静静地欣赏到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大不同。就像今天晚上,一股脑的鞭炮轰隆中,呈现的是热闹,阎家围坐在桌子前,以“乾杯”两个字,烘托内心的喜悦,这就是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我俯下身来,趴在桌子前,把我在法国期间的那些片段,慢慢梳理思绪,用心去把它们串起来,使自己真实的一面呈现在世人面前,通过一些简单语言的罗列,试图展现一个毫无遮挡的灵魂。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刻意的装扮,对发生在身边的事物,进行朴素的描述和剖析。希望使东西方文化进行碰撞的同时,接受与包容,求同与存异,共生共存,相得益彰。在这种交融之中,让自己的心灵与读者的心灵零距离,共同去感悟、去思考、去回味,就像那一串又一串鞭炮声中的心悸与冲动。
这也是我的一份收穫。
听着窗欞外绵绵不绝的鞭炮声,我想起了一位又一位在法国波尔多相识的国际友人。隆隆的鞭炮声和着悠扬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伴奏之余,以示我心。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