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青少年上网与网路文明建设

(2021-02-06 17:08:18) 百科
青少年上网与网路文明建设

青少年上网与网路文明建设

《青少年上网与网路文明建设》通过考察网路在中国的发展与青少年上网.分析网路社会的文明形态以及网路文明的失范现象,对网路文明建设的环境、网路文明的行为主体、网路文明建设的原则和模式、网路文明建设的内容和方法、网路文明的阵地和队伍建设、网路文明的信息资源建设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以便做到掌握“制网权”,营造青少年健康向上的网路文化氛围。

基本介绍

  • 书名: 青少年上网与网路文明建设 
  • 作者:曾长秋
  • ISBN:9787543859135
  • 定价:46.00 元
  •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年08月
  •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青少年上网与网路文明建设》内容简介:网路这一被称为当今“第四媒体”新事物的发展,从本质上说是信息交流方式的一种巨大变革。如何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网路,以创新的精神运用网路,在实践工作中探索并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作思路和有效方法,创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网路在中国的发展与青少年上网
一、网际网路:20世纪最大的科技成果
1.网际网路的起源
2.网际网路的功能和特点
3.网路切入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二、e路好走:中国进入网际网路时代与青少年上网
1.网际网路在中国的快速发展
2.中国青少年网民及上网行为现状分析
三、网路时代呼唤网路德育
1.网路给传统德育带来的挑战
2.网路普及给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第二章 网路文明:网路社会的文明形态
一、网路社会——新型文明的基础
1.网路社会的内涵
2.网路社会的特徵
二、网路文明:网路社会的价值追求
1.文明与网路文明
2.网路文明的内涵与特徵
3.网路文明基本範畴初探
三、建设网路文明的趋势和条件
1.网路文明建设出现的新趋势
2.加强网路文明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章 失落的家园:网路文明失范“面面观
一、青少年网路文明失范的表现
1.模糊的网路文明意识
2.淡漠的现实人际情感
3.滥造粗俗的网路语言
4.有悖道德的网路行为
5.僭越法律的网路犯罪
二、“网瘾”:网路社会的“瘾”痛
1.“网瘾”的概念及判断标準
2.青少年网路成瘾的类型
3.对青少年网路成瘾的干预
第四章 网路文明失范:因缘与规制
一、网路文明失范缘因探析
1.网路信息技术的诱因
2.社会转型时期的困惑
3.青少年自身特点使然
4.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
5立法工作前瞻性缺失
二、网路文明的规制
1.“规制”概念的解读
2.“技术防控”和“政府监管
3.“立法保障”和“德育教化
4.“主体自律”和“全球共治
第五章 网路文明建设的环境
一、网路文明的客观环境
1.网路文明环境的特徵
2.网路文明环境的分类
二、网路文明环境的最佳化
1.最佳化网路文明环境的原则
2.最佳化网路文明环境的途径
三、加强网路文明的环境建设
1.净化信息营造网路文明的内环境
2.形成合力最佳化网路文明的外环境
第六章 网路文明的行为主体
一、网路文明行为主体的构成与作用
1.网路文明行为主体的类型划分
2.发挥网路文明行为主体的作用
二、网路文明行为主体的道德规範
1.网路道德规範具有普遍的有效性
2.国内外关于网路文明的具体规範
3.养成青少年良好的网路道德规範
三、网路文明行为主体的道德建设
1.网路文明行为主体的道德义务
2.网路文明行为主体的道德权利
3.网路文明行为主体的道德修养
4.网路道德建设必须提倡“慎独
第七章 网路文明建设的原则和模式
一、网路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
1.体现网路文明原则的总体要求
2.网路文明构建的具体原则
二、构建网路文明的模式及要求
1.网路文明建设的基本模式
2.构建网路文明模式的要求
3.最佳化网路文明模式的途径
三、网路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1.做好网德宣传和教育的途径
2.重视舆论引导和信息反馈
第八章 网路文明建设的内容和方法
一、网路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1.设定网路文明内容的基本要求
2.网路文明构建的理论框架
二、网路文明建设的主要方法
1.建设网路文明方法的研究思路
2.网路文明构建的方法体系
三、网路时代德育方法的改进
1.改进网路德育方法的必要性
2.改进网路时代德育方法的建议
第九章 网路文明的阵地和队伍建设
一、德育网站的开发与效果评估
1.加大开发德育网站的力度
2.提高德育网站的访问量
3.德育网站信息效用的测评
二、加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建设
1.学校应率先建成巩固的网路德育阵地
2.占领学校政治理论课的网路阵地
3.开展青少年网路思想文化活动
三、加强网路文明的队伍建设
1.用改革的精神建设网路文明队伍
2.网路文明队伍的管理和培训
第十章 网路文明的信息资源建设
一、网际网路信息产生的巨大影响
1.信息社会的崛起及其特徵
2.信息开发与利用的巨大作用
二、网路信息资源的採集和加工
1.网路信息资源的含义
2.网路信息资源的採集
3.网路信息资源的加工
三、我国网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我国网路信息资源的现状
2.开发和利用网路信息资源的原则
3.开发和利用网路信息资源的方法
4.保护德育网站和信息资源的措施
附录:国内知名德育网站导航
参考文献
后记
……

作者简介

曾长秋,湖南浏阳人,1950年9月生,1994年晋升教授。是中南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兼湖南省网路德育基地首席专家、省党史学会和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省世界政治与共运史学会副会长。出版《马克思主义历史与现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理论创新》《中国思想史论纲》《中国改革开放20年》《中共思想政治教育史》《网路德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周恩来的领导艺术》《科学社会主义教程》等着作和教材28部,发表论文300多篇。获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湖南省“五个一工程”着作奖、省社科成果二、三等奖和教学成果二、三等奖,承担过全国教育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精品课建设等课题,是全国“宝钢基金”优秀教师和湖南省“两课”优秀教师。
万雪飞,湖北谷城人,1978年3月生。2003年毕业于华中师範大学政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政治学系,讲师职称,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长期从事国际政治与国际关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少年上网与网路文明研究”,发表《试论“网路道德”》《从冷战后美国政党政治看中美关係的曲折发展》《试论信息革命对传统安全观的挑战》等论文,参编《“三个代表”与党的建设》一书,参与《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系统》(光碟版)的课件製作,获中南大学2007-2008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