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第二产业与循环经济丛书

(2021-02-09 02:38:37) 百科

第二产业与循环经济丛书

《包装产业与循环经济:第二产业与循环经济丛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我国包装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提出了对策,集权威性、理论性、实践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兼顾企业、科研院所、大专学院、政府部门研究借鉴、信息谘询、查考工具等诸多功能,是我国第一部论述包装产业与循环经济的书籍。 书中全面地阐述了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绿色包装,构建节约型社会,促进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定义、内容与措施;我国包装产业现状与实施循环经济、发展绿色包装的对策;我国包装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基本路径;国际、国内相关法规、政策指令、公约、决定、指南;并以循环经济理论,全面调研分析了一次性快餐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得出以下科学的结论;一次性发泡塑胶餐具是典型的绿色包装产品;一次性快餐具的发展方向应是实施循环经济,在全国推广上海“三分钱工程”经验,走回收利用之路,以彻底治理“白色污染”。

基本介绍

  • 书名:第二产业与循环经济丛书
  •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页数:222页
  • 开本:16
  • 定价:35.00
  • 作者:李沛生
  • 出版日期:2009年5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01967599, 7501967598
  • 品牌:轻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

《包装产业与循环经济:第二产业与循环经济丛书》较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包装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从纸製品包装、塑胶製品包装、金属製品包装、玻璃製品包装、包装印刷、包装机械六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实施循环经济的对策和建议,既有典型案例介绍,又附录了国内外相关的政策法规、指令、公约、指南等,集理论性、实践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是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业研究借鉴、信息查询的一本好书
随着循环经济理念的推广,循环经济实践的开展,对于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但是针对各个行业的特别是对第二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缺乏系统的总结和提高。本丛书涵盖了钢铁、轻工、包装、纺织、石油、化工、电子、环保、城市垃圾、新型材料等多个产业,较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第二产业各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中国第二产业各行业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实施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分析了各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潜力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逐步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机制、金融支撑体系和回收体系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我相信,该丛书的问世将进一步促进对第二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研究,为相关产业部门、决策部门和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重要参考,为基层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提供可操作性强、解决实际问题的嚮导

作者简介

李沛生,六十年代毕业于北京工学院机械系,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担任工厂技术员、工程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客座教授,并先后在5个企业担任厂长、总经理、董事长。1984年后,先后担任中国包装总公司企业局局长,中国包装技术学会运输包装委员会主任,原国务院全国包装改进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绿色包装分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现任北京华夏物质循环利用中心主任,中国物质循环利用联合会筹备处主任,北京现代循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包装联合会循环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专家,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清华大学(国土矿产资源研究与利用中心)顾问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前进道路上的唯一正确选择
第一节 中国国情及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第二节 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要素与目标
第三节 实现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第二章 中国包装产业现状与实施循环经济、发展绿色包装的必要性
第一节 中国包装产业的发展与现状
第二节 中国包装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必要性、紧迫性

第三章 包装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原则与特徵
第一节 “3R”原则
第二节 实施“3R”原则的顺序
第三节 从生产优先到服务优先

第四章 过度包装与适度包装定义及其评价标準
第一节 产品包装的作用
第二节 改革过度包装是通向绿色包装、实施循环经济的途径
第三节 包装适度化的基本考虑
第四节 发展“适度包装”的措施

第五章 绿色包装的定义及评价标準、环境标誌
第一节 绿色包装的内涵
第二节 绿色包装分级标準
第三节 绿色包装的科学评价方法
第四节 中国绿色包装目前应实行的评价方法
第五节 绿色包装的环境标誌

第六章 包装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对策
第一节 纸製品包装
第二节 塑胶製品包装
第三节 金属包装製品
第四节 玻璃製品包装
第五节 印刷包装
第六节 包装机械

第七章 包装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
第一节 规範企业自身的环境行为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第二节 制订产品实施循环经济细则
第三节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第四节 建立健全企业内外废弃物分类回收体系
第五节 开发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设备
第六节 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
第七节 建立考核指标体系

第八章 中国典型案例:一次性快餐产业现状与发展方向
第一节 调查报告
第二节 一次性发泡快餐盒无毒无害
第三节 各种一次性快餐盒性能比较
第四节 上海“三分钱工程”内涵及其影响评价
第五节 借鉴已开发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彻底治理白色污染
第六节 废弃的一次性聚苯乙烯发泡餐盒回收处理工艺与技术
第七节 认识一实践一再认识的12年
第八节 结束语

第九章 国内外相关政策法规、指令、公约、决定、指南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第三节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第六节 循环经济示範区规划指南(试行)
第七节 循环经济示範区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试行)
第八节 生态工业示範园区规划指南(试行)
第九节 国家生态工业示範园区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试行)
第十节 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
第十一节 全国生态示範区建设试点验收暂行规定
第十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第十三节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第四节 防止倾倒废弃物和其他物质引起海洋污染公约
第五节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包括关于臭氧层耗损物质蒙特娄议定书
第十六节 欧共体关于包装、包装废弃物的指令(94/62/EC)
第十七节 德国包装废弃物处理的法令
主要参考文献

文摘

插图:


第一章 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前进道路上的唯一正确选择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反思以往经济成长方式和发展道路后,面对缓解日益紧迫的人口资源矛盾而做出的正确选择。
第一节 中国国情及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脆弱的发展中大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国际经验表明,从低收入国家步入中低收入国家的行列,对任何国家的成长来说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它既是一个“黄金髮展时期”,又是一个“矛盾凸显时期”。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面对这种情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
一、我国资源、能源匮乏,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的选择
我国资源稟赋较差,总量虽然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目前,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耕地只有1.43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占有面积为1.9亩,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5,人均森林蓄积量9.048m3,仅为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

序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由于粗放型经济成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资源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率低,单位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高,经济成长在相当程度上仍然主要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快速的经济成长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使我国资源和环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要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儘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儘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三产业的份额持续上升,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也将逐渐下降,而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2006年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分别为11.8 9/6、48.7 9/6和39.5%,与2001年相比,第一产业的比重减少了3.4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增加了5.9个百分点。
我国实施循环经济不仅包括废弃物资源化的再生资源产业,即静脉产业,而且也包括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并以非废弃物作为原料的产业,即动脉产业。静脉产业和动脉产业基本上属于第二产业範畴。
我国第二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技术进步,用新技术提升传统工业的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发展第二产业循环经济将改变过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经济成长方式,转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第二产业循环经济将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是全面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举措,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产业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其中包括建立实现循环经济的回收体系,促进绿色产品生产和绿色消费的发展。在工业企业中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生产过程中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建成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典型企业。在工业集中地区应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园,在企业清洁生产的基础上。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