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康庭梓

(2021-05-04 06:22:32) 百科

康庭梓

康庭梓是空军专机师256号三叉戟第二副驾驶员,1971年“九一三”事件爆发时,年仅32岁,时任飞行中队长。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康庭梓
  • 性别::男
  • 出生年月::1939年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河南省巩县(现巩义市)康店镇
  • 民族::汉族
  • 职业::军人

简介

1959年刚入伍的康庭梓
1959年刚入伍的康庭梓1959年刚入伍的康庭梓
康庭梓,1939年底出生在河南省巩县(现巩义市)康店镇。1959年8月高中应届毕业,被空军特招为飞行员,进入空军第六飞行学院学习飞机驾驶技术。1964年7月被分配到空军专机部队服役。历任飞行员、飞行中队长。驾驶过苏制伊尔18、英制三叉戟等5种飞机。1976年4月转业河北省怀来县农机修配厂。1984年底调回北京,先后在北京电子管厂和北京市国税局工作,2000年退休。退体后,曾先后在报刊上发表30余篇有关“九一三”事件的文章。

生平

康庭梓生于1939年,河南巩县(现县级巩义市)人,出身贫寒。自幼学习勤奋。1959年高中毕业,赶上空军在河南招收飞行员。他报了北京航空学院后,同时参加了招飞体检。因不愿让一贫如洗的父母再为他的学费奔走,毅然当兵。当时飞行员每月有七元钱的津贴,这对一直是穷孩子的他有着极大的诱惑力。1959年的8月10日,他去了空军预校。在走了5天以后,家里接到了北京航空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航校那时不讲学历,直到80年代,才补发了大学本科学历证书。
康庭梓在航校学会了飞两种飞机,在同批学员中飞得最快最好。1964年,康庭梓以学员班长的身份,带着空军六航校15期的41名少尉飞行员来到专机师。专机师以前是独三团,1963年10月才扩编为专机师。
康庭梓在专机师工作期间,结了婚,有了孩子,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
1971年9月12日,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九一三”事件,当时,康庭梓任256号三叉戟第二副驾驶员。
9月13日下午,包括康庭梓在内的机组5位成员就成了囚犯,被海军战士严格看管起来。次日下午,他们被押解回京,被关进了公主坟海军司令部大院西侧的平房招待所。一星期后他们又被秘密押送到西山的亚洲疗养院,交给了中央特侦组。5位专机组成员在1972年春节被交回空军,由总政干部组成的专机师特侦组继续审查。康庭梓于1973年6月出来。后又被审查了三年,审查结论是“在第十次路线斗争中犯了方向性错误”。
到1976年,部队转业10万,康庭梓家属孩子都在北京,为了离家更近点,就转业到了张家口,进了沙城拖拉机站修配厂,当车间主任,一呆9年。
1980年底,邓小平在与美国记者谈话时,提到了“九一三事件”中的飞行员,他老人家认为是“好人”,而这个一锤定音的结论又被登在《人民日报》的头版上。专机师根据上级指示给5位没上飞机的机组人员改结论,专门派人到他们各自的单位,从他们档案里抽出与九一三事件有关的那些材料,康庭梓“犯方向路线错误”的文字结论也被宣布撤销。
1984年底,康庭梓以两地分居的理由调回了北京。四机部给的名额,到酒仙桥老伴的工厂,而且是以干部身份调回,在300多人的车间当党支部书记。后来康庭梓又调到宣武区税务局,以后又调到北京市国税局搞政工,当教育处长,直到退休。
1984年康庭梓回京后,开始找有关人士了解九一三事件的相关材料。他退休后,整理资料,採访当事人,勤奋笔耕,从空军专业角度写了大量的研究分析“九一三”事件的文章,散见在全国的报刊上,多篇发于《中华儿女》、《文史精华》两杂誌,也有见于《航空知识》及《纵横》杂誌。在此基础上,他还写了一本40多万字的《九一三事件回忆录》,受到党史专家们的普遍好评。
2005年,康庭梓作客于凤凰卫视,讲述他经历过的“九一三”事件。

回忆九一三事件

2013年7月,康庭梓的新着《真相:专机副驾驶亲历九一三》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该书于1997年动笔,历经四年。2001年以后初稿先后送往几家出版社,在等待审读结果的同时也在不断修整文字。
《真相:专机副驾驶亲历“九一三”》一书中,康庭梓不仅以亲历者、当事飞行员的身份阐述故事,而且还以事后採访的方式,披露了走访原专机师师长时念堂、原空军航行局局长尚登峨、原专机师直升机副大队长陈士印等当事人所得到的详尽资料,以第一手口述素材呈现了“九一三”事件中专机师、空军指挥所的具体场景,完整回顾了3685号直升机智斗周宇驰回降怀柔的全过程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