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春天,十个海子

(2021-04-28 17:56:49) 百科
春天,十个海子

春天,十个海子

《春天,十个海子》是海子人生的最后一首诗,一首抒情短诗,出自《海子诗集》。它在内容、意象上的独特性、私人化更为突出,文本散发着一种独自绝望的情绪。

不要被物慾所困,都能朝向更完满的存在之地。十代表完美,海子如芸芸大众一样,希望每个人能有灵魂的概念。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春天,十个海子
  • 创作年代:现代
  • 作品出处:《海子诗集》
  • 作者:海子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春天,十个海子》
【创作年代】现代
【作者笔名】海子
【作者姓名】查海生
【文学体裁】新诗
【作品出处】《海子诗集》
悲哀而断续的思路分裂而破碎的意象,不连贯的臆语,传达着伤痛而荒凉的心境,诗句带来了不祥的惊恐。复活了的十个海子,它们都在"低低地怒吼" 着。他是这个春天的倖存者,是最后剩下的一个海子,一个黑夜的孩子,他几乎是变态地"沉浸于冬天,倾心于死亡",他一往情深,不能自拔。 他虽然极度悲伤,已无视黑夜和黎明,但他仍"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臆念着高高堆起的穀物,一家六口的吃用,有一种不可断绝的乡村情结,他还在怀疑中追逐曙光。但处在,矛盾、痛苦、幻灭、绝望,不能自拔。

诗歌原文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幺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幺?
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髮,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瀰漫
在春天,野蛮而复仇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那里的穀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
它们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繁殖
大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幺意思
1989.3.14.凌晨3点--4点

赏析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幺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幺? ----《春天,十个海子》
当春天的风吹着,扶摇而上的还有春天的记忆。 春天去看望一位诗人,他的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是乘着春天和煦的风离我们而去,沐浴在花开的温暖中,选择了将理念融于生命的歌谣。他同永远守护着他的麦地和村庄,他那些孩子的天真和那个抢人军帽的小孩以及心目中那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天使一起离开了。 如果把海子的生命比作一朵花,那幺是在诗韵文坛的万艳芳季中压枝的一朵。诗歌是海子的生命,隔壁、麦地 、太阳、月亮、大碗、镰刀、黑夜是诗人的语言,但“麦地”是诗人诗歌的中心意象。那些永远属于诗人的麦子,呈碧波般涌向未来。 花开着,年年终不似一朵。柳燕青飞,每个时代都是不同的记忆,人走后留下满身的绚烂让人惊艳,传送了唯美的诗句让人吟唱。诗人仿佛是自己精神领域的帝王,孤傲地守着高贵的凄凉,让生命在春天里激情地绽放。而那些永远留在春天里的记忆总是让人惊艳,完美但却易碎 何不尝试一下什幺也不带,只带一份回忆。去哪里无所谓,一个人,静静的走在田间,走在树林里,走在阳光下,走在春天的记忆里。
海子曾写过一首有关法国天才诗人、通灵者兰波的短诗,题目叫《诗歌烈士》。在今天,当我们谈论海子时,我们有理由用对兰波的敬意来称呼海子自己。说海子是一个“诗歌烈士”,这当然跟他年轻的死亡,以及他所选择的死亡方式有关,因为那次死亡对海子和他的诗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意味着超越。骆一禾以一个比喻来论说海子。骆一禾写道:海子的生涯“等于亚瑟王传奇中最辉煌的取圣杯的年轻骑士,这个年轻人专为获得圣杯而骤现,惟他青春的手可拿下圣杯,圣杯在手便骤然死去,一生便告完结。”这就是说,跟大多数死得太晚和死得太早的人不同,海子正死得其时。
法国作家马尔罗在小说《人的命运》里借吉佐尔之口说:“造人九月,杀人一日……造人岂只九个月,而是需要六十年。六十年的牺牲、意志与其他种种!而当此人一旦造就,当他身上再没有童真、青春,当他真正成人,则唯堪一死。”这话神似中国的古训:朝闻道,夕死可矣。只是马尔罗要比孔子极端得多。联繫海子,我们看到,海子并不需要六十年。因为他动用了冲刺的速度,以全部的青春生命和意志力为诗歌牺牲,并最终选择死亡来标点他灿烂诗篇的警叹号。
海子所熟悉的尼采认为死亡是人生应该学习的最美的庆典。死得其时,则生命意义完全发挥,命运被战胜,并且带给生者激励与应许。海子自愿赴死,因为海子认识到他的时机已经成熟,死亡一事正符合他的人生和诗歌所追求的目标。从这一意义上说,海子之死正是他和他的诗歌最美的庆典。
一九八九年二月,海子自杀前一个月,他谈到对自己和诗歌的希望。海子说:“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或一位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海子的诗,正是他所希望的越来越趋向行动的诗,而他的诗歌行动,则以青春生命为手段和代价。他的诗歌走嚮导致了他的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六日黄昏,——这次自杀作为一项最后,也是最初的行动,又反过来成为海子诗歌重要的一部分。是海子纯洁的生涯,是他异于众人的诗歌走向和他大质量的诗篇使得他的死成为必然,而且伟大。)

作者简介

春天,十个海子
海子(1964一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省安庆人,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
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和《海子诗全编》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