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阴阳·轮迴·牛熊:股市的中国之道

(2021-02-22 14:45:48) 百科
阴阳·轮迴·牛熊:股市的中国之道

阴阳·轮迴·牛熊:股市的中国之道

基本介绍

  • 书名:阴阳•轮迴•牛熊:股市的中国之道
  •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 页数:269页
  • 开本:16
  • 定价:38.00
  • 作者:王长久
  • 出版日期:2012年7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0961998X, 9787509619988
  • 品牌:经济管理出版社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阴阳·轮迴·牛熊:股市的中国之道》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王长久,1963年生于黑龙江省宾县,1989年毕业于东北师範大学历史系先秦史专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4年以来一直在新闻单位从事金融证券版编辑工作。 2010年11月出版第一部专着《寻根“中国”》,实现了为“中国”寻根、为华夏问祖、为中华文化探源的夙愿。最近一年先后为《中国收藏》杂誌撰写了《敬天,敬的是什幺》、为《泰山晚报》撰写了《泰山是如何得名的》、为《嵩山文化》撰写了《“天地之中”是如何成为中国圣地的》等文章。2011年9月应邀在河南登封参加“中国早期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被收录成书。 2012年以来在各地讲座的题目有:《“中国”是怎幺来的?》、《一心“中国”梦——解码孔子的信仰》、《民族复兴呼唤伟大的文艺复兴》等。
作者在新闻单位做金融证券版编辑的同时,在国内多家媒体撰写了数十万字的证券评论文章,并接受东方卫视、宁夏卫视等多家电视媒体採访,部分採访内容被收录在《财富与梦想——中国股市1990-2010》一书。作者撰写的《证券新闻不能偏科》等论文获得中国首届证券新闻研讨会奖励,并被收录成书。

图书目录

引言 悟得炒股之道,方不枉做回股民 ——中国股市最长熊市启示录
第一章 “彰往”可预见股市的未来
第二章涨跌不测之谓股神
第三章股市正道是周而复始
第四章谁是主宰股市轮迴的上帝
第五章股民要学农民
第六章你也可以成为股仙
第七章识破天机知进退
第八章道不同,不相为谋 ——半部《论语》谈股论经
第九章常无,才能更好地体会股市的玄妙 ——《老子》中蕴涵的炒股大智慧
第十章与时偕行 ——《周易》中蕴涵的炒股大智慧
第十一章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 ——曾国藩名言沉思录
第十二章有朋自远方来
第十三章为了忘却的纪念

后记

炒股不讲以人为本
2011年10月10日,《股市的中国之道》终于截稿了。想想为这本小册子17年来所付出的努力,心中的感觉真是五味杂陈。
俗话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又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儘管自己还有许多的不捨,儘管自己还觉得有许多的遗憾,儘管自己觉得还有许多的东西需要完善、需要弥补、需要补充,但终归是岁月不饶人啊,只能草草截稿了。1994年4月29日编第一个金融证券版的时候,笔者才31岁。而今,笔者已经49岁了,已经年近半百,已近知天命之年了,鬓角染无可染的白髮在提醒自己:廉颇老矣。
不用别人提醒,自己早有了正走进历史的感觉,所谓江河日下,日薄西山。正如《三国演义》卷首所说:“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自己真愿做那江渚上的白髮渔樵,能够“惯看秋月春风”,能够和股民朋友“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其实出书本身就是一件遗憾的艺术,留下许多的遗憾,作为自我批评和欢迎读者批评的引玉之砖,倒也说得过去了,于是笔者就献丑了。
许多年来,笔者总是自嘲,认为自己是一朵尚未绽放就枯萎了的小花,辜负了伟大的时代,无法拿出精品来回报许多年来一直读笔者文章的读者,这一直是笔者的憾事。现在年事已高,身体和精力都有些不济了,努力了17年后,自己就像一匹疲倦已极的老马,无力地看着天空发獃。“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笔者希望关于“股市的中国之道”的话题能够有更多的朋友加入讨论,能够有真正的大作出现。
既然截稿了,就该写个结语了。当日在登深圳的梧桐山的途中,突然想到“以人为本”的话题来。就让笔者就这个话题来写个结语吧。
“以人为本”这个词是笔者1994年来深圳后知道的,当时觉得这个词很新颖,所以每当给企业的朋友说起企业文化,总是爱说这个词。可最近这些年,笔者对这个词越来越有想法了,越来越有牴触了,觉得这个词需要斟酌斟酌了。尤其是股市中人,更要深思了。
在改革开放之初,强调以人为本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于解放人们的思想,尊重个人的价值,推进民主思想的发展是很有积极意义的。但这些年来,当我们反覆强调以人为本之后,就会发现仅仅强调以人为本是非常片面的,是有问题的。
改革开放30多年后,当我们检阅民族复兴的成果,检阅大国崛起的成就,检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随着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文明的进步,我们还有许多的遗憾,就是人和自然的关係被扭曲了,人和环境的关係被扭曲了,人和人的关係也有些生涩了。这个世界可不只是只有人类啊,人类如果没有这个世界,那还有人类吗?人类还能存在吗?如果不能以天、地、人的和谐发展为本,仅仅强调以人为本,我们人类不是很危险吗?人类的幸福还能有保障吗?
多余的话就不多说了,笔者认为,我们不能再简单地提倡以人为本,而应该更多地强调以天、地、人的和谐发展为本。
正如本书所论,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共生共存是我们中华民族老祖宗的大智慧,需要我们世代牢记,认真领会,并体现在我们的行动中。
不离题千里了,这个话题就此打住了。下面还是说说股市吧。
笔者认为,在股市中不能强调以人为本,而应该强调以天时、地利、人和的三才学说为本。
股市运动的规律总体上是周而复始的,这是和大自然的规律相吻合的。这种轮迴和周而复始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股市也概莫能外。既然知道股市的运动变化规律,也知道股市的运动变化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那你在股市中首先就是要有一颗敬畏之心,你就要像农民一样,要学会顺其自然,不要去做违背自然的事情。农民绝不会在冬天下地劳动,这就是遵从自然,那股民比较理想的运作就是只参加牛市和上升期中的运作,而必须迴避下跌趋势的操作。
在股市中,投资者不要脱离天时、地利来谈人和、来谈行情的起落,天时、地利是人和之本,离开了天时、地利来谈人和,谈行情的起落趋势,就是缘木而求鱼,舍本而逐末。不要迷信个人在股市的影响力,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在股市中这句话就要反过来说。
股市不应强调以人为本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股民不要以自己为中心。在研判股市走势的时候,投资者容易犯的错误是先人为主,研判的时候掺杂了太多的个人感情和感受,因而无法做到客观。
本书中曾谈到老子的思想,就是“常无,欲以观其妙”。在研判股市的时候,要使自己“空”起来,只有无我或忘我地以天时、地利、人和三才因素的此消彼长来研究,就会更客观。不要想当然地以为跌得差不多了,涨得差不多了,一旦自己先有了成见,你看市场的眼睛就被蒙上了,你的行动可能就要付出代价。这就是老子所说的“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无我或忘我地研判股市,才能做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鑒于这方面的内容,书中已有论述,在此就不多说了,也不展开了。作为结语之言,笔者只是想强调自己的愚见:在股市里可讲“不得以人为本”。此观点是笔者的直觉,仅供参考,言论不是结论,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就此搁笔,一切尽在不言中。

序言

投资股海,就必须做少数人
股市是富蕴人性的舞台,刀光剑影,弱肉强食。
有时,我经常问别人和自己这样的问题:为什幺人类自己创设了股市,可是绝大多数人却无法战胜它?其实是你无法战胜自己,战胜你自己人性的弱点。这种弱点伴生在大多数人的从众心态中,充斥着广为人知的恐惧和贪婪。
这与其他人一样,就失去了自己。毫无疑问,少数意味着超越。然而做少数人难,难得做少数人。
对于中国而言,股民既是草根的也是平民的。20多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世事变幻,沧海桑田。
中国股票市场现在有庞大投资者群体,超过1亿人甚至更多。其参与人数之多、社会影响之大、牵涉行业之广可谓全球翘楚。这些股民自觉关心和监督企业和行业的生产和经营,关心美国大选、伊核问题,关心国内时政。因为所有这些都与他们的财产息息相关。儘管这些是出于对自己投资和财富的关心,但这时股民就把自己和企业乃至国家的利益联繫起来。只有在一个高速发展、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下,股市才能提供赚钱的机会。这个庞大的群体由衷地希望国家稳定、经济健康向上,这与我们国家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诉求十分一致。
投资,给中国股民带来了精神享受,成了很多人一生的事业。
事实上,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市场进入新时期,历史命运开始蜕变成个人命运。
然而,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儘管市场造就了很多财富神话——因为是少数人所以被称为神话,但我们经常听见和看见这样的现实:大多数股民没有在这个市场上赚到钱。
单就股市交易而言,我们更倾向于说它是少数人赚钱的游戏,这似乎更符合逻辑。投资股海,就必须做少数人。
对此,投资者应该经常问自己:当大多数人都在风风火火地做一件事的时候,你看见反向趋势的指标了吗?在那火热的从众氛围中,在和谐的田园牧歌声里,你感到了一丝寒冷了吗?实际上,在投资的逻辑中,当多数人看法趋同时,市场正在悄悄走向反面。多数人多数时候是错的。
期货市场有一种“市场心理指标”,即如果80%的交易者看多,则表示头部不远了,行情会跌;80%的交易者看空,则表示底部不远了,行情会涨。因此,反市场心理就是不要向多数人认同,因为在期货市场上大部分人是赔钱的。
但是,做少数人确实难。笔者就见过一位投资20年的老股民,为了克服自己与大多数人一样与生俱来的人性弱点,给自己的电脑上贴上了数不清的标籤:“不买不卖”。以此提醒自己不要轻易做出买卖行为。
不过倘使言及投资,我以为,它就像人生一样,是一场马拉松式的赛跑,但是它的极致就是感悟人生。
当我们漫步书店时,放眼望去,你会看到一片书海。对现代人而言,书籍的出版速度远远超过了人类文明进步的速度。换句话说,人类的知识积累和思想结晶,远远不用这幺多的纸张来载取。难怪吕叔湘先生就说:书太多了。
实际上,投资和读书一样,对于那些多数人写的具有大多数人看法的书,能有多少人类的智慧和感悟呢?
人一生读过的书永远是书海里的一点点,如沧海之一粟。那幺请问,你读什幺书呢?股海里芸芸众生,你做什幺样的投资者呢?
在这里,我们试图求索股市之道,但我们始终不能忘了“真理可能在少数人一边”。
人类的思维,有时一直在一个循环的怪圈中往复。人们往往自作聪明,忽视其自身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让我们像米兰·昆德拉一样,记住这样一句犹太谚语:“人们一思索,上帝就发笑”。
也许,当我们在这里试图求索股市之道之时,上帝正在发笑。
在那些对自身甚至生命有着深刻认知的人类的优秀分子中,他们出离多数,超越自我,我们应该多看看这样一些“少数”。
说到书,我给股民朋友推荐一本老友的新着。
长久是我交往14年的朋友,在深圳做了18年的金融证券版编辑,在报纸上发表过几十万字的文章,经常给一些电视台作财经节目的嘉宾,有一批铁桿的读者和听众。
2000年年底他送我一本他着的《寻根“中国”》,读后对老友很是刮目相看。他不但在此书中完成了其为“中国”寻根,为华夏问祖,为中华文化探源的夙愿,而且还连续写出多篇论文,到处讲学,引起很大的反响。一个年近半百的老报人还这样有激情,有干劲,实在难得。
近日,他又送来第二本专着的书稿请我作序,老友相托不容推辞,就写了以上文字代序。
俗话说,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用在这本书上,就是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长久用在第一本专着中发掘的中华文化大智慧来解剖他耕耘了18年的股市涨跌之道,碰撞出的火花让我眼前一亮。此书的含金量相信读者会掂量出来的。我相信,读者会从这本书中得到一些启发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