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当地时间7月7日下午15:14分,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通过终审,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个世界遗产项目。
当天,世界遗产委员会21个成员国代表经过审议和表决,青海可可西里以其突出的价值符合成为世界遗产第vii条(无与伦比的自然现象或自然美景或审美价值)和第x条(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物种)之标準,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青藏高原第1项、我国第12项世界自然遗产花落青海。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青海可可西里
- 地理位置:中国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西北角
- 气候类型:高寒气候
- 占地面积:6万平方公里
青海可可西里是中国第12项世界自然遗产,自此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数量和美国、澳大利亚持平,成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可可西里,蒙古语“青色的山樑”之意,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西北角。青海可可西里世界遗产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曲麻莱县境内。提名地核心区面积约为37356.32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为22909.04平方公里,总面积超过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世界遗产。涵盖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一部分。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认为,青海可可西里符合自然遗产的标準(vii)和(x),并具有较高的完整性、真实性,保护管理整体状况良好。
标準(vii):可可西里拥有非凡的自然美景,得天独厚的高原生态系统宏伟壮观,无遮无挡的草原背景下是活跃的野生动植物,微小的垫状植物与高耸的皑皑雪山形成鲜明对比。提名地拥有青藏高原上保存最好的夷平面和最密集的湖泊集群,全面展现了各个阶段的地质演化进程,也构成了长江源头重要的蓄水源和壮丽的自然景观。湖泊盆地也为高原特有的濒危大型哺乳动物藏羚羊提供了产犊地。
标準(x): 提名地植物区系的高度的特有性,与高海拔和寒冷气候的特点结合,共同催生了同样高度特有的动物区系。提名地内超过1/3的高级植物为青藏高原特有,与之共存还有大量特有的食草哺乳动物。可可西里有74种脊椎动物,包括19种哺乳动物,48种鸟类,6种鱼类和1种爬行类,是藏羚羊、藏野氂牛、藏野驴、藏原羚、狼和棕熊的故乡。提名地範围内生存的藏羚羊数量占到了全球总数的约40%,保存了藏羚羊完整生命周期的栖息地和各个自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