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作的叙事艺术》的作者是赵孝思,该书由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1日出版。该书反映了影视产业的发展实践。
基本介绍
- 书名:影视剧作的叙事艺术
- ISBN:7810583050
- 页数:295页
-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1年12月1日
- 装帧:平装
- 开本:32
内容简介
《影视剧作的叙事艺术》主要内容:影视教育是电影电视产业发展到相当程度时的产物。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它反映着影视产业的发展实践,而作为一种制度形态,它又以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支撑乃至左右着影视业的进步。高素质的人才是电影电视繁荣的基础,这一点已被历史和无数影视大国的经验所证实。
作者简介
赵孝思,男,1941年7月生,上海市人,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1963年8月毕业于上海师範学院中文系本科。先后在松江二中、上海县翟中学、华曹中学、教师进修学院任语文教师、教导主任、教研部主任等职。1987年5月调任上海三联书店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1994年3月应上海大学之邀,调至该校文学院,参与筹建电视系,任系主任,翌年又参与筹建该校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任副院长兼影视艺术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影视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教师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影视文学剧本创作及其理论研究,已被摄製或发表的影视剧作主要有电视连续剧《上海的早晨》、《宝岛遗根》、《香江金梦》(合作),《大家族》(第一编剧)、电视剧《舞台血案》、《执法无场却有情》、《糊涂爹娘》、《济公和尚》等,电影文学剧本《殷夫》(合作)。其中电视连续剧《上海的早晨》1990年获首届“银行杯”编剧奖。另有专着《影视剧本的创作与改编》,长篇传记《徐玉兰传》、《细说巩俐》(合作)以及小说、散文、创作谈等,目前致力于上海影视技术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教书育人,自威净化。
目录信息
引言
作为叙事艺术的影视剧作
第一章 总论:影视剧作的叙事特质
1 形象特质
2 思维特质
3 表达特质
第二章 冲突:影视剧作叙事艺术的精髓
l冲突的叙事背景:构成和引起
2冲突的叙事特徵:动作和反动作
3冲突的叙事意义:叙事过程的内在动力
第三章 情节:影视剧作的叙事过程
1 情节与冲突
2 情节与结构
3 情节与人物
第四章 结构:影视剧作的叙事组织
l 表现形态
2 叙事的组织
3 关于电视连续剧的剧作结构
第五章 线索:影视剧作的叙事条理
l 线索的依据
2 线索的叙事类型及其选择
3 线索的贯穿技巧
第六章 视点(上):叙事工具的选择和意义
1 叙事视点的多层含义
2 叙事视点的意义和作用
第七章 视点(下):凡种叙事视点模式
1 客观和主观:两种基本的叙事视点
2 整体叙事视点的三种情境
第八章 时空:尉作叙事的机制
1 影视剧作的叙事时间和空间
2 叙事时空的序列
3 叙事时空的诸种观念
第九章 模式和个性:剧作叙事的类型
1 常规电影的叙事模式
2 新电影和叙事的个性
附录
中外经典电影文学剧本
1《城南旧事》
2《法国中尉的女人》
序言
中国人世将为电影电视发展史翻开崭新的一页。如果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影视从美学观念、艺术语言等领域率先迈出了走向现代化的第一步的话,那幺今天,这一步伐将在影视制度体系、经济体系、科技体系等纵深领域向着更高层次继续迈进。对于21世纪的中国影视业来说,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影视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影视科技的进步将更加迅猛,影视市场将更加开放,市场主体也将更趋多元化。随之而来的就是日益激烈的资源竞争、人才竞争和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越来越高的要求。那幺,面对这一新的形势,新的局面,中国的影视高等教育将如何应对呢?
影视教育是电影电视产业发展到相当程度时的产物。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它反映着影视产业的发展实践,而作为一种制度形态,它又以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支撑乃至左右着影视业的进步。高素质的人才是电影电视繁荣的基础,这一点已被历史和无数影视大国的经验所证实。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英、法、意、日等国的电影电视教育开始在大学中得到普及,使设有相关专业的高校成为这些国家电影电视发展的人才库和智囊团。以美国电影为例,60年代后半期至70年代崛起的“新好莱坞”代表人物,如乔治·卢卡斯、弗朗西斯·科波拉、马丁·斯科塞斯、史帝汶·史匹柏、奥立弗·斯通等,大多毕业于着名大学的电影系科或专业。
后记
最后一次见到病榻上的赵孝思先生,是请他审阅本书正文的列印稿。那时,他已经没有多少力气说话了,可还特别叮嘱我要找到附录的两个剧本,并叹息现在已经很少有学生能踏踏实实地研读剧本了。
全书的引论和第一至第五章是赵孝思先生撰写的,而我则只写了剩下的四章。当时讨论提纲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赵先生的很多想法甚至很多章节现在都没能够实现,留下了很多遗憾。但英年早逝,本人生大憾,何况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