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实验利用了蜡烛的生成物的性质,即石蜡蒸汽(石蜡在受热时蒸腾出的石蜡小颗粒,多为白色)受热易燃的特性,这让我们联想到了蜡烛刚熄灭时冒出的白烟,这些就是未点燃的石蜡蒸汽,而实验中就是用导管将这些在蜡烛火焰中部(未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的“白烟”导出,靠近火的位置的石蜡蒸汽受热燃烧,就形成了小火花。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母子火焰
- 外文名:Mother and child flame
- 首次时间:1860年
- 类型:实验
- 材料:蜡烛,导管
1860年,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在为少年儿童所作的化学讲座中做了这幺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
他先点燃一根石蜡蜡烛,然后在蜡烛火焰上轻插一根成直角的短的导管,结果在导管口也燃起了。
这是因为石蜡沸点较低,受热易汽化为石蜡蒸汽(石蜡固体小颗粒),蒸汽挥发到导管口受热燃起了火焰。
实验的关键是:导管不宜太长(以10cm为最佳),且导气管的起端必须插在蜡烛母火焰的中心部位。选用直径6mm的玻璃导管为宜,管径不能太小。
子火焰未被点燃原因是:1.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汽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
2.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汽(石蜡固体小颗粒),可通过导管传至另一端,使另一端有可燃物。
3.管径太小,石蜡蒸汽容易凝固在导管内壁上,很难从导管末端导出。
国中的“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章里”这个实验是重点要认真学习:
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汽而不是液态或固态石蜡;
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沸点较低,而不是熔点低;
如果导管过长,蒸汽冷凝,试验不会成功;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仍是石蜡蒸汽,而不是氧气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