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异向共建:梁啓超、王国维与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

(2021-01-11 19:24:34) 百科
异向共建:梁啓超、王国维与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

异向共建:梁啓超、王国维与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

《异向共建:梁啓超、王国维与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是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于闽梅。

基本介绍

  • 书名:异向共建:梁啓超、王国维与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
  • 页数:326页
  •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装帧:平装

图书信息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6月1日)
丛书名: 灯下学术文丛
平装: 326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807425755
条形码: 9787807425755
商品尺寸: 20.8 x 14.8 x 2.4 cm
商品重量: 399 g

内容简介

《异向共建:梁啓超、王国维与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在现代性视域中考察了中国文论学术的现代转型问题,对转型过程的完成性和未完成性作了反思。《异向共建:梁啓超、王国维与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必将会引发人们进一步思考与实践中国文论研究的现代化。

作者简介

于闽梅,2000-2003年师从童庆炳老师,在北师大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03-2005年与黄克剑老师合作,在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2005-2006年为香港浸会大学访问学者(性别研究项日)。现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着有《灵韵与救赎——本雅明思想研究》(2009)、《谁背叛了谁?——符号的象徵与现代女性的身体》(2010)、《中西戏剧史话》(2000,合着)及论文多篇。

目录

引论
第一节 现代性的内涵及中国文论的现代性转型
一、现代性的悖论
二、现代性在中国与文学理论的现代性
第二节 考察时间界定(1897——1912)与中心人物
一、时间界定:从1897年到1912年
二、考察对象:梁啓超(1873——1929)、王国维(1877——1927)
第三节 梁啓超、王国维文学理论的研究与反思
第一章 两种向度的文学理论的提出
第一节 梁啓超:“牺牲一身觉天下”
一、1897年:今文经学下的文学观
二、1898年:政治小说的启蒙意义
三、1902年:国民性文学理论的提出j
第二节 王国维:“欲语此怀谁与共”
一、1895年到1912年的时代影响
二、如何改造民质
三、以欲望为中心建立新符码的尝试
第三节 梁啓超启蒙主义文学理论的提出
一、“改造国民之品质”的“诗界革命”:犹抱复“古”半遮面
二、“说界革命”:“振国民精神,开国民智识”
三、“文界革命”:日本的榜样与中国的靶子
第四节 王国维审美主义文学理论的提出
一、“西上中下”的文学视野的置移
二、中国式的“为艺术而艺术”观的提出
三、现代悲剧观的引入与深化
第二章 文学的新动力:梁啓超的革命论与王国维的欲望观
第一节 欲望观三部曲:眩惑——解脱——转化
一、生活之欲与“眩惑”
二、“解脱”与“实念”
三、转化:从生活之欲到势力之欲
第二节 欲望、革命与文学的关係
第三章 文学的新功能:梁啓超的“觉世”论与王国维的“救治”说
第一节 从“经世”到“觉世”的质变
第二节 觉世文论:“文以载”欧西之道
第三节 “游戏”说:从“消遣”到“慰藉”到“救治”
第四节 王国维的慰藉、救治观与梁啓超的觉世文论之间的联繫
第四章 文学的新标準:梁啓超之“欧洲意境”论与王国维的“境界”说
第一节 “欧洲之意境”
第二节 “诗人的境界”
第五章 文学与新人格:梁啓超、王国维人格论的异同与现代性
第一节 人格说传统在现代的延伸
第二节 梁啓超的群体人格塑造
……
第六章 极端对立的两极和充满悖论的现代性
结语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