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第三只眼(常用语)

(2021-04-20 21:47:06) 百科
第三只眼(常用语)

第三只眼(常用语)

人类对于未知神秘力量的渴望和探索只远古以来从未停止过,第三只眼就是其中之一,而如今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被称作第三只眼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第三只眼
  • 别名:天眼

窃贼眼

“第三只眼”有时也会像“第三只手”一样令人厌恶。请看:用街头取款机取钱时,你是否想过要防备别人乘机盗取密码?笔者昨日上街观察,用户无心设防,“第三只眼”多有可乘之机。

换个角度看问题

许多报纸、杂誌、网站纷纷开设名为“第三只眼看××”的专栏,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南风窗》就开闢有“第三只眼睛看中国”的国际专栏,刊登境外媒体对中国的介绍和评论。这里,“第三只眼”指的是不以寻常的眼光,而是换个角度以更客观、全面、透彻的眼光看问题。这类“第三只眼”是虚拟的。如:我们用“第三只眼”去透视曾经留学、生活过的日本,便会发现日本的留学制度存在种种急需解决的问题。(《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8月16日)

词语出处

第三只眼”在汉语中算不上固定短语,现有的惯用语词典都没有收录,但它却是英语中的习惯搭配——third eye(参看《英语习惯搭配词典》)。无论是中文“第三只眼”还是英语“third eye”,字面意思都显而易见,我们很难考证谁是源头。不过如今流行的引申义却可以说是从国外引进的。
1956年,普布·洛桑然巴的《第三只眼睛》(The Third Eye)一书在西方出版,书中的主人公前额长着第三只眼睛,通过这只眼睛能预知未来,这使得Third eye的引申义(人偶然具有的直觉洞察力)为西方读者所熟悉。半个世纪来,《第三只眼睛》成为西方最畅销的书籍之一。在中国,也许是歌手郑钧的专辑《第三只眼睛》带动了“第三只眼”的引申义在汉语交际中的流行。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