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三国南中与诸葛亮

(2021-04-10 12:43:18) 百科
三国南中与诸葛亮

三国南中与诸葛亮

《三国南中与诸葛亮》系统研讨了蜀汉王朝在南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的情况。包括:蜀汉在南中设定的庲降都督及其历任长官、蜀汉南中各郡、各县及其辖地、辖地上相关的三国古蹟、民间传说等。刘备取蜀后,即设立庲降都督府,主官南中五郡事务。

基本介绍

  • 书名:三国南中与诸葛亮
  • 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页数:410页
  • 开本:16
  • 作者:罗开玉
  •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品牌: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三国南中与诸葛亮》对南中叛乱的产生,过程及渚葛亮南中平叛等做了探讨,并儘可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如导致南中叛乱的原因,笔者认为刘备以客逐主,铸行值百五铢钱,及盐铁官营等,系导致南中叛乱的重要原因。

作者简介

罗开玉 1953年生于成都,1971年赴云南边疆"支边"当知青,1978年考上四川大学考古专业,1989年获博士学位。多年来一直从事我国古代历史、考古、文化及民风民俗的研究。已出版的着作有:《中国科学神活宗教的协合》,巴蜀书社1990年;《中国丧葬与文化》,三环出版社1990年;《四川通史》第二册(秦汉三国册),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年;《成都通史》第二卷(秦汉三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新编二十五史·三国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四川省志·民俗志》(合作)。另有考古学、历史学、民风民俗等方面论文百余篇。1998年调到武侯祠后,作为业务副馆长和文博研究员分管武侯祠的文博业务工作,参与"三国圣地"的打造和锦里的历史文化内涵建设等。

图书目录

三国南中与诸葛亮
壹蜀汉庲降都督府及其长官
(一)庲降都督府
(二)首任康降都督邓方
(三)第二任庲降都督李恢
(四)第三任庲降都督张翼
(五)第四任庲降都督马忠及副督杨戏
(六)第五任庲降都督张表
(七)第六任庲降都督阎宇
(八)第七任庲降都督霍弋
贰蜀汉南中各郡
(一)朱提郡
(二)越嵩郡
(三)建宁郡
(四)云南郡
(五)群月郡
(六)兴古郡
(七)永昌郡
(八)南广郡
叄南中民族概说
(一)酉濮系统
(二)氐羌系统
(三)百越系统
肆南中“大姓”
(一)南中大姓的产生
(二)永昌郡大姓吕氏
(三)朱提、建宁郡大姓孟氏及孟获族属讨论
(四)建宁郡大姓爨氏
(五)关于南中大姓的十四点认识
伍南中叛乱与诸葛亮南征
(一)致叛因素
(二)南中叛乱
(三)诸葛亮亲率南征大军
(四)平定越崔
(五)“五月渡泸”
(六)中路李恢军
(七)关于济火助武侯南征
(八)东路马忠军
(九)“七擒七纵”
陆诸葛亮开发建设南中及民族政策
(一)“众建诸侯分其力”
(二)加强武力控制
(三)大量起用大姓、渠帅
(四)徵调南中兵壮入蜀
(五)作“图谱”
(六)经济领域或有妥协政策
(七)诸葛亮南征及治理南中的意义
柒后主不退守南中之谜
(一)从蒋琬起后主实际掌控着蜀汉政权
(二)东汉灭“成家”与“屠成都”的教训
(三)主降派代表人物谯周
(四)刘禅不退守南中,为百姓不战而降
捌蜀汉内地与南中经济文化交流略说
(一)交通
(二)蜀内地与南中经济文化交流举例
(三)蜀郡铁器大量输往南中
(四)西南各族的相互掠奴和奴隶买卖
(五)其他
玖诸葛亮——南中民族凝聚力的典型符号
(一)诸葛亮的一般形象
(二)诸葛亮在南中地区的形象

序言

三国南中与诸葛亮
笔者早年曾到云南永德边疆农场生活八年,较深刻地感受、领悟了云南边疆的风土人情。从1983年接受四川省社科院的委託,开始撰写《四川通史》第二卷秦汉三国分册的任务后,笔者即开始关注、研究撰写三国蜀汉历史。此后曾多次前往古“南中”地区进行各类考察。2011年至2013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与凉山州博物馆两馆联合举行“蜀汉南中与诸葛亮南征”大型学术考察活动,笔者作为成都武侯祠方的领队,又前后四次深入南中各地,较系统地实地考察了蜀汉南中有关遗址遗蹟等。所谓“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本书是笔者多年未有关这方面的实地考察、反覆研究的一个综合汇报。
这项研究系统研讨了蜀汉王朝在南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的情况。包括:蜀汉在南中设定的床降都督及其历任长官、蜀汉南中各郡、各县及其辖地、辖地上相关的三国古蹟、民间传说等。刘备取蜀后,即设立床降都督府,主管南中五郡事务。本书探讨了床降都督府的职能,及南中各郡各县的辖地,并儘可能地关注该区域有关三国遗蹟遗物、有关传说故事等。这项研究还系统探讨了蜀汉时期南中地区的土着民族,认为可分百濮、氐羌、百越三大系统。对南中大姓也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笔者认为以孟获为代表的昭通孟氏为汉族。
在这项研究中,我对南中叛乱的产生、过程及诸葛亮南中平叛等做了探讨,并儘可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如导致南中叛乱的原因,笔者认为刘备以客逐主、铸行直百五铢钱、盐铁官营等,是导致南中叛乱的重要原因。
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刘备病逝,南中越嶲的土着民族、云南的大姓豪族、样舸的部分官员,先后叛乱,杀害驱赶郡县官吏,投靠东吴。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经过充分準备后,率大军南征平叛。南征大军分为三路。西路军由诸葛亮亲自率领,中路军由庲降都督李恢率领,东路军为新任牂牁太守马忠率领,三军大体于年底前完成征讨任务。
在这项研究中,详细研讨了诸葛亮南中平叛后的民族政策。结合吏籍、方誌、出土文物等,探讨了南中叛乱与诸葛亮南征。此外,还着重探讨了蜀汉南中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等课题。
本文首先认为,诸葛亮南征是其一生伟业中武功文治最为成功、最为辉煌的一页,也是历代中央政府开发西南民族地区中最成功、最辉煌的典型代表。诸葛亮在南中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关圣人和孔圣人,可以说是千古一人,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在南中多民族地区的典型代表。
本书初步构建了三国南中历史、文化与诸葛亮的有关学术研究的体系和框架。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