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波,汉语辞彙。
拼音:yú bō
释义:1、指事件结束后残留的影响。2.江河的末流。3.指余势未尽的波浪。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余波
- 拼音:yú bō
- 含义:事件结束后残留的影响
- 出处:《文心雕龙·夸饰》等
词目
余波
拼音
yú bō
释义:[repercussions;aftermath] 指事件结束后残留的影响。如:纠纷的余波、余波未平等;也可作为人名使用。
引证解释
1、江河的末流。
《书·禹贡》:“导 弱水 至于 合黎 ,余波入于 流沙。”
北 魏郦道元《经注·汳水》:“又东至梁郡蒙县 ,为 濉水 ,余波南入淮阳城中。”
⒉ 引申指少量的水。
宋苏轼《乞子珪师号状》:“又于六井中控引余波,至 仁和门 外,及 威杲 、 雄节 等指挥五营之间,创为二井。”
⒊ 指余势未尽的波浪。
《文选·木华<海赋>》:“若乃霾曀潜销,莫振莫竦,轻尘不飞,纤萝不动,犹尚呀呷,余波独涌。”李善注:“言风虽静而余波犹壮。”
《文选·郭璞<;江赋>;》:“鼓洪涛于赤岸,纶余波乎紫桑。”李善注:“余波,涛之余波也。”
⒋ 比喻存留下来的影响。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夸饰》:“自宋玉、 景差 ,夸饰始盛……及扬雄《甘泉》,酌其余波。”
明刘基《杭州富阳县重修文庙学宫记》:“吾闻 富春 之山, 严子 所耕。其高风劲节,播为元气, 东都 节义之士,莫非其余波也。”
鲁迅《集续编·马上日记·六月二十五日》:“生病。--今天还写这个,仿佛有点多事似的。因为这是十天以前的事,现在倒已经可以算得好起来了。不过余波还没有完。”
⒌ 犹余泽。比喻前人的流风遗泽。
唐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独步才超古,余波德照邻。”
宋张淏《云谷杂记·袁客师》:“世谓当为宰相者,左右自有神物护持,忧虞不可妄乾,固不待言,然余波所及,又可使他人转祸为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