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

(2021-04-20 17:14:46) 百科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是2014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若虚。

基本介绍

  • 书名: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
  • 作者:若虚
  • ISBN:9787539966243
  • 类别:历史小说
  • 页数:350
  • 定价:36.00
  •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年1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丛书:读客知识小说文库

作者简介

若虚,原名王祺,贵州大学新闻学讲师。自小痴迷于三国史与诸葛亮,十六岁时立志为诸葛亮作传。为了书写真实历史中的诸葛亮,王祺用十年的资料蒐集时间穷尽关于诸葛亮的点点滴滴,继之以两年半的笔耕不辍,其间三易其稿,终于着成这部近一百三十万字的最全诸葛亮传。

目录

序言 洗掉诸葛亮脸上的油彩 马伯庸 /I
卷一 初通谋略 /1
卷首 /3
第一章:泰山郡顽童诸葛亮 /6
第二章:夜观星象,诸葛叔侄说天道 /18
第三章:入洛阳,落魄刘备乱世觅功业 /27
第四章:幼年丧父,遭人生突变 /35
第五章:英雄相惜,曹操、刘备各奔前程 /49
第六章:对弈学权变 /60
第七章:治世用道德,乱世用谋略 /67
卷尾 /76
卷二 避祸悟道 /79
卷首 /81
第八章:青州军屠城,诸葛家再逢兵祸 /83
第九章:战乱中初学兵法 /91
第十章:避刀兵,诸葛亮离乡赴扬州 /101
第十一章:旁观曹、刘交锋,体悟用兵之道 /112
第十二章:误投袁术,诸葛一家陷险境 /124
第十三章:历经惨祸,少年诸葛亮立志致太平 /132
第十四章:奉迎天子,曹操擅权 /137
第十五章:逢恶敌,少年郎临危受命 /144
第十六章:使计谋领全家脱离虎口 /151
第十七章:隐忍待时,刘备委身事曹操 /157
卷尾 /163
卷三 龙卧襄阳 /169
卷首 /171
第十八章:入学舍,舌战士子露头角 /174
第十九章:对弈巧胜襄阳大儒,声名鹊起 /185
第二十章:莫逆之交,与徐庶互诉平生之志 /202
第二十一章:六年离散,诸葛兄弟他乡终相逢 /215
第二十二章:草庐论辩,诸葛亮评官渡之战 /225
第二十三章:品论刘备,暗露辅佐之心 /237
第二十四章:两情相悦,巧遇红颜知己 /246
第二十五章:巧解难局,诸葛亮智得佳人心 /259
第二十六章:隆中卧龙,待时而起 /270
卷尾 /279
卷四 贤才择主 /283
卷首 /285
第二十七章:融各家之长,诸葛亮论诸子利弊 /287
第二十八章:兄弟阋墙,荆州政局显乱象 /297
第二十九章:卧龙一语点醒常败将军 /308
第三十章:英雄、时势孰更重?诸葛亮强辩胜庞统 /320
第三十一章:身陷夺嫡阴谋,刘备遇险 /337
卷尾 /347

内容介绍

《三国演义》对诸葛亮太多夸张杜撰,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戏剧化的奇谋更是子虚乌有,民间传说则给诸葛亮附上了一层出神入化的神秘色彩;千百年来,真实的诸葛亮就被掩埋在那些神奇的传说与故事当中。
本书将为您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真情实感的诸葛亮。
6岁时,诸葛亮失去父母。14岁时,他领全家南迁,一路谋划躲过兵乱和仇杀。20岁时,他被公认为“卧龙”,却安于耕读不谋仕途。26岁时,对三次来访的刘备,诸葛亮微笑着讲了356个字,天下大势便如拨云见日。刘备集团此后三十年的发展战略,就此奠定。
出山后便逢曹军压境,危难中诸葛亮孤身渡江,巧妙激将孙权抗曹,这才有了赤壁大胜。当东吴还在庆功,诸葛亮已定计拿下了最大战果——荆州四郡。得诸葛亮后不到一年,刘备便从绝境中崛起。
43岁后,诸葛亮独掌军政大权,从此开启了蜀汉十年的强盛期:内用法家富国强兵,外领大军南征北伐,打得曹丕一度考虑迁都。直到54岁五丈原临终前,诸葛亮还将军政和人事,一一嘱咐妥当,并定下退敌之策。死后留下千古名篇《诫子书》和《出师表》。

作品赏析

第六章 对弈学权变
诸葛亮一惊,猛地回过头,那儿站着一个老人,身上套着一件灰不溜秋的夹袄,里边的麻絮绽开了,一片片热烈地冒着头,正静静地凝望着他。
诸葛亮的惊愕转眼变成了喜悦,他跳了起来:“你果然在这里!”
这位老人便是昔年角门外的老乞丐,他慢慢走近:“雨大,避一避。”
“老先生这一年多去了哪里,我可想你呢!”诸葛亮激动地说。
老人漫不经心道:“天下大乱,能去哪儿,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诸葛亮心中一震,他乍然想起过去老人在奉高家门外的一席警语,他说道:“老先生过去说,若是遭到大变,再来求教你,我如今可否求教?”
老人反问道:“你而今经历了?”
诸葛亮难过地说:“家父亡故,举家搬迁,过去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
老人长叹:“不凡之人,必历不凡之事,上天酷烈之处正在于斯,然不历艰难,何能成就伟业,不砺心智,何能彪炳青史。”
他背身走开一会儿,回来时抱来一堆物件,依旧是那方十道棋盘,两只破口的陶碗,说道:“当日那局棋还没下完,今日补完吧。”
诸葛亮立刻懂了,他拱手道:“请先生执白。”
老人毫不推辞,拈起一枚白子定在中央天元。
诸葛亮见老人举手落子,而没有像习惯上的围棋开局一样,在四边星角上交错放置一枚黑白子,他忍不住提醒道:“老伯,你没有落势子。”
老人不理他,只把盛黑子的碗推过去,拢起了袖子,懒懒地等着诸葛亮落子。
诸葛亮无奈,只得破除成规,硬着头皮接过第一招,可才落得三五
子,便大感困惑。那老人布局极怪,诸葛亮无论在哪一处落子,老人必定在相对的一隅落子,角对角,边对边,仿佛在黑子之前立了一面镜子,每一子都投射出去一个相反方向的影像。
诸葛亮从没见过这种怪招,不免有些手忙脚乱,等他意识到老人是在模仿他的思路,想要出征子救全盘时,可惜棋枰偏又只有十道,变招来不及施出,行至终盘,竟是惨败。
他沮丧地说:“你这是什幺怪棋,我走哪里,你便走哪里。”
老人依旧没精打采地拢着袖子:“弈无常局,法无常法,我不是在模仿你,而是你没有变。”
诸葛亮微微一震,他略一思索:“可否再弈一局?”
老人不言声地把陶碗一推:“选黑选白?”
诸葛亮仍然选了黑子,老人还是举手一定,当地落在中央天元。这一次诸葛亮格外小心,每一着都细细思量,防着老人再下模仿棋,可那老人似乎比他还谨慎,俨然摆出了小心翼翼的防守姿态,竟被诸葛亮围得只剩下几口气,黑子中腹渐次开阔,眼见便要一统江山。
老人不慌不忙,粗糙灰黑的手掌掂量着一枚白子,慢悠悠地落在黑子形势最好的中腹,便是这一子之后,形势忽然逆转,白子的征子不停地拐羊头,中腹的黑子顷刻间土崩瓦解,不得不在中盘告负。
连输两盘棋,且两番布局全然不同,诸葛亮对老人又是佩服又是难以置信,他诚恳地说:“老先生,这两局棋能教给我吗?”
老人慢条斯理地清理棋枰:“棋如排兵布阵,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势不同,时不同,则法不同,行不同,拘泥成法,必败无疑!”
诸葛亮恍惚明白了什幺,又恍惚迷离了什幺,他恳求道:“我能再和你下一局吗?”
老人收着棋子,淡淡地说:“过犹不及,今天到此为止。”
诸葛亮还愣着不走,那老人又道:“雨停了,你不回家幺?”
诸葛亮猛然惊醒,抬头看天,果然是雨收云散,而天色向晚,眼见时辰不早,他不得不归家,可又捨不得离开,往前踏了一步,又回头恋恋不捨地说:“明天你在这里幺?”
老人不答,只抚着棋盘盯住他,诸葛亮忽觉得老人的眼睛莹然生动,仿佛一盏璀璨的明灯,一直亮到了心底。
用二十年的心血去完成一个梦
1996年4月5日,15岁的若虚在语文周记里写下一句话:我有一个愿望,将尽一生的努力,来书写诸葛亮的传记小说。
最近两三年,若虚经历了人生中的种种打击和伤痛,但是,为诸葛亮作传的梦想,正如她自己所说,“一直在路上,从未曾放弃,哪怕一天”。
而若虚迷恋上诸葛亮到底有多久?“如果是从三国演义电视剧开播算起,那得有十八年了,如果从看三国演义连环画算起,那得有二十年了。”
此后的二十年间,若虚像着了魔一般,尽其所能地疯狂搜寻关于诸葛亮的一切,若虚生活的西南小城很偏远,资讯不发达,不放过丝毫点滴。国中时,她发现同学有一本诸葛亮的《将苑》,可惜不肯借,若虚只好求她带到学校去,每天课间时分,若虚就抽空抄录下来。上大学以后,若虚去学校借来积满灰的三国史书,图书馆的老师看她借这种没人看的书,满脸都是困惑,借来后除了阅读,依然是抄录,甚至用白纸摹下上面的诸葛亮南征地图,当时还收藏了一期《中国国家地理》,只因为上面有一张标明三国着名战场的地图。
二十年后,若虚从当年的脑残粉,成为了到现在也许是最了解诸葛亮的人。在某着名教授撰写的《中国历史的教训》关于诸葛亮的一章中,若虚仅看了一遍便能从学术角度找到了至少四处硬伤。在漫长的準备期间,若虚翻阅与三国史和诸葛亮直接相关的书籍共46种,其中古籍19种,今人着述27种,另外像诸子百家之类汉代人物的必读书,“汉武帝时置五经博士,因此五经是汉代知识分子的必读书,诸葛亮自然会读,加上他的法家根基,所以法家典籍也不能放过。”
为了了解诸葛亮生活的时代,若虚啃读起了连史学专业人士都大感头疼很少触碰的秦汉简牍文献。“我这里收藏的关于秦汉简牍的书,还有张家山汉简,里耶秦简等,上次读完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的研究论文集,虽然说的是西汉初年的律令,却是延续自秦法”。若虚说,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把那些你原本不懂的疑问统统解出来,还原给你一个儘可能真实的答案。
为了完成少女时代的梦想,若虚不仅坚持了二十年,而且做到了极致。
积年累月的资料準备和笔耕不辍后,终于完成初稿后,若虚闪过第一个念头是,“我一定会重新修改”。因为若虚自称是个“有强迫症的怪人”,“写过的文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嫌弃,然后必须经过多次修改”。
于是,从完成初稿,到最后定稿,若虚修改了五次。而就连若虚也没有想到,她又在编辑的建议下将书稿重新修订了两遍。
若虚原本在新浪部落格连载这部小说时,两年不到已经积聚了近五十万访问量的人气。不少铁桿冬粉得知小说即将修订出版后,在出版商读客的官方微博中纷纷留言询问预售日期和渠道,很多人表示:这是一部用生命写出的神作。
若虚身边的人都知道这话并不夸张,二十年来,诸葛亮已经几乎成为这个女孩儿的生命寄託和生活意义。
七年前,她曾清晰地梦见了诸葛亮的脸庞,她深信那就是历史上的诸葛亮。而12年10月16日,她最近一次梦见的诸葛亮,竟然是他的遗骸。那时她处在人生的低潮期,曾发了一条微博要去定军山守墓,没想到竟然在梦中应验了。
她曾两次专程从贵阳远涉千里去陕西汉中定军山的武侯墓,只是为了在丞相长眠之处停留一会儿。而她本人也因为小说和执着,也在网上诸葛亮冬粉群体中拥有了许多自己的冬粉,被成为“若虚大大”。因为关于诸葛亮的一切,从军国大事文韬武略,到生活细节锅碗瓢盆,若虚有问必答,无所不知。她曾以一篇短文考证出诸葛亮是四川火锅底料发明人,如果在学术界,应该是一篇填补空白的重大成果了吧。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