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米哈伊尔·鲍特维尼克

(2020-12-10 09:27:30) 百科
米哈伊尔·鲍特维尼克

米哈伊尔·鲍特维尼克

米哈伊尔·鲍特维尼克(Mikhail Botvinnik),1911年出生于前苏联,1995年去世。

米哈伊尔·鲍特维尼克是第六位西洋棋世界冠军。1948年在西洋棋世界冠军赛上首次夺得冠军,后来两次失去,又都于次年夺回,直至1963年负于蒂格兰·彼得罗相。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米哈伊尔·鲍特维尼克
  • 外文名:Mikhail Botvinnik
  • 出生日期:1911年
  • 逝世日期:1995年
  • 运动项目:西洋棋

人物简介

鲍特维尼克是西洋棋发展史上有特殊地位的人物。在号称“西洋棋王国”的前苏联棋手中,鲍特维尼克是第一个荣膺国际特级大师称号和第一个登上世界冠军宝座的,作为前苏联西洋棋学派最杰出的代表,他被誉为“科学训练之父”。作为电子技术领域和体育理论学的双博士,他被许多国家的棋协授予签发发明专利权的资格。他不仅是棋艺和科研结合的卓越典範,而且在培养人才上也属功勋宗师,世界棋坛顶尖明星安纳托利·卡尔波夫和加里·卡斯帕罗夫均出自他的门下。

生平成就

米哈伊尔·鲍特维尼克,1911年出生在列宁格勒附近的一个别墅村镇(现在叫列宾)。同其他超级棋手不一样,他在十二岁时才开始学习西洋棋。这种“迟误”使他不得不加倍努力,付出艰苦的劳动。
1925年,当时的世界冠军卡帕布兰卡为参加莫斯科国际比赛来到了苏联,在列宁格勒为他安排的一次车论比赛中,十四岁的鲍特维尼克很快使卡帕布兰卡陷入困境,并使他在第三十二回合时含笑认输,从此鲍特维尼克开始在棋坛扬名。
1931年,二十岁的鲍特维尼克取得了第七届全苏冠军赛的冠军称号。1933年,他第二次荣获全苏冠军。
1935年,在第二届莫斯科国际联赛中,鲍特维尼克和捷克冠军富洛尔并列第一,成绩超过了拉斯克、卡帕布兰卡两位前世界冠军。其中,他胜“弃子专家”斯皮尔曼的对局只用了十二步棋,这个对局为全世界的许多棋刊纷纷登载,作为深刻理解开局奥秘的範例。从此鲍特维尼克成了一名蜚声世界棋坛的国际特级大师。
1936年,英国诺丁汉举办的国际联赛,集中了所有有资格争夺世界冠军的棋手,而鲍特维尼克和何塞尔·卡帕布兰卡并列第一名,使亚历山大·阿廖欣、埃曼纽尔·拉斯克、马克斯·尤伟、法因、富洛尔、列舍夫斯基等诸多棋手只能望其项背。
在1938年阿姆斯特丹国际联赛之后,当时的世界冠军阿廖欣曾说:“在我下的十四个对局中,我只感到一个对局对方超过了我,这就是第七轮同鲍特维尼克的对局。” 阿廖欣还认为鲍特维尼克战胜卡帕布兰卡的对局是这次比赛的最佳对局。
从此时起,世界棋坛已公认鲍特维尼克是无可争议的世界冠军候选人。然而命运注定,要登上西洋棋的奥林匹斯山,鲍特维尼克还得秣马厉兵等待十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他同阿廖欣之间的对抗赛终于未能如愿举行。
一位世界冠军大大地超过同时代所有的特级大师,这在西洋棋历史上是罕见的。另一个少有的情况是,鲍特维尼克在西洋棋上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在自己的专业技术上也不断前进,30年代初期他成了电器工程师,后来又获得技术学科候补博士学位。在1948年成为西洋棋历史上第六位世界冠军之后,第三年即1950年又成为技术科学博士。同时从事两个专业,其任务的繁重是可想而知的,但也许正是他的技术科学专业使他具有超过常人的分析能力,使他在棋艺上达到预想的成功。
在1941年至1948年的八年中,鲍特维尼克曾赢得了全部八次高级比赛,鲍特维尼克在最后三轮之前,就已取得了世界冠军资格。此后,他参加了七次对手均系苏联人的世界冠军对抗赛,其中,1951年和1954年他分别战平布龙斯坦和斯梅斯洛夫,卫冕成功;1957年和1960年他分别负于死梅斯洛夫和塔尔而失去桂冠,但他均于次年夺回。其中,1961年对塔尔的回敬赛,鲍特维尼克已年届五十岁,竟然战胜风华正茂、年方二十五的对手,令人惊奇。对此,他本人解释说:“塔尔是一位很有天才的棋手,在尖锐的局面中,当胜负取决于複杂的运子本领时,他的力量能最好的发挥。我成功地把战斗控制在另一条轨道上,使他不能得到他爱好的局面……”
鲍特维尼克的备战和训练方法是以科学研究和坚定不移的逻辑为前提的。他强调天才的秘密在于事先做好大量的準备和深入细緻的理论上可能性的探索,以及棋盘上的多方面的灵感。他经常阐发他的这种想法和思路,认为西洋棋是一种体育,需要坚强的体力和有纪律性的思维。鲍特维尼克厌恶菸草,因此在他个人进行训练性比赛时,他要求陪练的对手向他的眼睛上喷烟,以求适应。近来,厌恶菸草的棋手大可不必像鲍特维尼克这样做了,因为国际棋联于90年代已作出规定,在所有西洋棋比赛的赛场上一律禁止吸菸。
鲍特维尼克技术全面,善走複杂局面,但也能以极为精确的算度简化局面。他的棋风富有独创性既讲局面原则,又不受原则束缚,能控制局面。鲍特维尼克除了有一整套科学的準备比赛的方法外,还很重视完善家庭分析,并特别注重提高分析的质量,克服可能产生的主观性,而使家庭分析经得起读者的检验,也就是说要达到出版的水平。所有这一切,都对前苏联棋手和世界棋手的实战既有指导性的意义。
自从2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政府大力支持了西洋棋事业。鲍特维尼克和他的一些继承者都曾享受过由国家创造的优越条件并获得崇高地位。像鲍特维尼克、斯梅斯洛夫等棋手在获得那时界冠军之后都曾获得过列宁勋章,在国内受到民族英雄般尊敬的礼遇。然而,他们同时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鲍特维尼克的门生卡尔波夫和卡斯帕罗夫必须从他们挣得的世界关键军奖金中抽出大部分缴给培养他们成才的苏联政府。
在1963年的世界冠军对抗赛中,鲍特维尼克输给了彼得罗相,失去了保持十五年的世界棋王的王位(除了中间两次短暂的间断)。由于国际棋联取消了传统的回敬赛,鲍特维尼克遂拒绝参加为重新夺回这一冠冕的后选人赛,虽然他继续参加国际比赛直至1970年。
鲍特维尼克作为取得世界冠军王座的第一位苏联公民,意味着是“苏联西洋棋王朝”的始祖。他于1948年创建了这个“王朝”,苏联在1991年解体之后,以鲍特维尼克的学生辈卡尔波夫和卡斯帕罗夫为代表的棋手又把这一“王朝”“翻版”为“俄罗斯西洋棋王朝”。鲍特维尼克留下了不少宝贵的西洋棋遗产,其中,《我的棋艺生涯》、《半个世纪的棋》等力作都是西洋棋理论宝库中的珍品。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