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术语,钝器伤的一种。锤由锤体和把柄组成。
基本介绍
- 别称:锤击伤
- 常见病因:锤面所致损伤
- 性质:法医学术语
- 领域:医学
介绍
锤体为铁质,分锤面和锤背两部分,锤面有方形、圆形和多角形。锤背有奶头状、羊角状、鸭嘴状、帽状、圆锥状等多种形态。锤的锤面和锤背打击时可形成形态各异的不同损伤。此类钝器便于携带,杀伤力强,多见于作案前有预谋、作案后将兇器带走的兇杀案,準确判断兇器种类十分重要,伤者常死于重度脑损伤或颅内出血。
常见情况
圆形锤面所致损伤
锤面垂直打击人体较平坦的部位可形成与锤面形态和大小相近的皮内、皮下出血,若击打部位为丰满的软组织,可形成中空性皮内、皮下出血。打击头部形成的挫裂创为弧形,一次打击也可形成相对应的两个挫裂创,两创口之间伴有挫伤区。重力打击可形成圆形或类圆形凹陷骨折,甚至孔状骨折,可用几何学方法根据损伤大小推算锤面的直径。多次重击可造成严重的粉碎性骨折,此种骨折的骨碎片较小,骨折区周边多呈波浪状,其弧形大小近似。
锤面垂直打击头部弧度较大的部位,亦可形成圆形或半月形皮内、皮下出血,但出血範围往往小于锤面直径,其出血边界不清。此种打击所致的挫裂创除呈弧形外,还可呈星芒状或不规则状,挫裂创的中央可见组织挫碎,其周围可见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圆形锤面偏击人体可形成半月形皮内、皮下出血,亦可形成弧形挫裂创。挫裂创弧内伴有挫伤区,近弧边损伤较重,可有组织挫碎。此种打击力量大时,可致颅骨形成半月形阶梯状凹陷骨折,骨折的弧边内陷较深,骨面呈斜坡状。
方形锤面所致损伤
较少见。方形锤面打击头部形成的损伤形态与斧背打击相似,但在法医学实践中经认真细緻的检验,两者还不难鉴别。斧背伤在同一尸体上还可能伴有斧刃砍伤,而锤面伤可能同时伴有锤背或锤体侧面所形成的损伤。
锤背所致损伤
锤背所致损伤与其自身的形状是相应的。
奶头状锤背打击人体软组织,可形成小于奶头直径的圆形或类圆形皮内、皮下出血,若有骨质衬垫亦可形成类圆形或星芒状挫裂创。挫裂创中心可伴有组织挫碎,有时露出骨质,对应的骨质可出现圆形凹陷骨折。
羊角状锤背打击头部,可形成对称性的与羊角末端形态近似的挫裂创,打击力大时,亦可形成对称性的形态近似的凹陷骨折或孔状骨折。
鸭嘴状锤背打击头部,可形成扁长方形皮内、皮下出血、挫裂创、凹陷骨折或孔状骨折。
锤体所致损伤
在法医学实践中,锤体所致损伤少见,一般锤体多为圆柱形,即使有棱边也多钝而不显,以此打击头部可形成与圆柱形钝器打击形成的挫裂创特徵相类似的损伤。打击严重时,可出现颅骨线形骨折,甚至凹陷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