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冰川堰塞湖

(2020-01-23 23:46:51) 百科
冰川堰塞湖

冰川堰塞湖

冰川堰塞湖是山崩湖的一种。系由冰川引起的土石流堵塞河道而成的湖泊。如中国西藏波密县的古乡错。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冰川堰塞湖
  • 外文名:The glacier lake
  • 所属种类:山崩湖
  • 造成原因:由冰川引起的土石流堵塞河道
  • 例子:中国西藏波密县的古乡错
  • 减轻危害办法:专家进行堰塞性质判断评估

定义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

各地情况

山崩滑坡所形成的堰塞湖多见于藏东南峡谷地区,且年代都很新近,如1819年在西姆拉西北,因山崩形成了长24-80km,深122米的湖泊。藏东南波密县的易贡错是在1990年由于地震影响暴发了特大土石流堵截了乍龙湫河道而形成的,波密县的古乡错是1953年由冰川土石流堵塞而成(实则也属冰川湖)。八宿县的然乌错是1959年暴雨引起山崩堵塞河谷形成的。
台湾地震活动频繁,1941年12月,嘉义东北发生一次强烈地震,引起山崩,浊水溪东流被堵,在海拔高度580m处溪流中,形成一道高100m的堤坝,河流中断,10个月后,上游的溪水滞积起来,在天然堤坝以上形成一个面积达6.6k㎡,深160.0m的堰塞湖。
较新形成的堰塞湖是2009年6月5日重庆武隆县山体垮塌形成百米高的堰塞湖。
青藏高原东南部帕隆藏布江松宗地区晚更新世期间发生了一次可以识别的支谷冰川阻江形成冰川堰塞湖———松宗古湖的事件。松宗滑坡处的湖相沉积剖面厚度≥88m,其中厚达18.33m并具湖相沉积代表性的连续粉质粘土层底部和顶部的光释光年龄分别为22.5±3.3kaB.P.和16.1±1.7kaB.P.,属末次盛冰期。松宗滑坡处河谷两侧冰碛台地与湖相沉积的接触关係和空间特徵指示该湖相沉积与末次盛冰期董曲支谷冰川阻塞帕隆藏布江有关。湖相地层的剖面沉积特徵揭示出这个冰川堰塞湖可能贯穿于整个末次盛冰期,但整个帕隆藏布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山谷冰川。

预防

首先,要由和危险性。堰塞湖一般有两种溃决方式:逐步溃决和瞬时全溃。逐步溃决的危险性相对较小;但是,如果一连串堰塞湖发生逐步溃决的叠加,位于下游的堰塞湖则可能发生瞬时全溃,将出现危险性最大的状况。专家可根据堰塞湖的数量、距离,堰塞坝的规模、结构,堰塞湖的水位、水量等进行判断。如堰塞坝是以粒径较小、结构鬆散的土石堰塞坝,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溃决的。
对于危险性大的堰塞湖,必须以人工挖掘、爆破、拦截等方式来引流,逐步的降低水位,以免造成大的洪灾。
在排险的同时,堰塞湖要及时进行监测和预警。应立即开展对危害严重、情况危急的堰塞湖现场调查评估,进行动态监测,预测堰塞湖溃决时间及泛滥範围,撤离居住在泛滥範围内的受灾民众,安置抢险救援人员的临时驻扎场所,并制定下游危险区的临灾预案。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