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1.一部剑指霸权骗局黑幕,看透世界谜局的惊世力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我们应避免的“修昔底德陷阱”究竟从何说起?为什幺当前各国处理争端不宜再适用“修昔底德陷阱”铁律?本可以避免的战争为什幺是一个谎言和骗局?未来世界新的格局又将怎样重构?这些的热点问题在本书中都做了最好的诠释。
2.亲历多年国际事务工作的前联合国副秘书长,为您看透纷繁乱象指点迷津!作者以纵横捭阖的视角,旁徵博引的行文气势,深度剖析了历次大事件的来龙去脉。一位身怀和平使命的联合国前官员,纵贯古今,结合当下战争和恐怖活动谎局形形色色的幻象,到未来世界新格局的预测与前瞻,为我们构筑了一副鲜活丰富的世间彩图。
3. 一份献给为世界民主自由而战的纳尔逊·曼德拉伟人的厚礼!作者与纳尔逊·曼德拉有着深厚的交情和来往,本书开篇缅怀了这位伟人所具有的两大灵魂:战士和国父。他是促进世纪民主和平的标桿人物,毋庸置疑,未来世界将面临新的重组。
4.得到专家的倾力推荐,受到各界读者的高度关注:全球化时代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主席何秉松,中国现代国际关係研究院安全与军控研究所所长李伟,中国政策科学研究院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高级研究员李湛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仁文高度讚赏,评价本书知识渊博、目光敏锐、思想深刻、言词犀利,令人爱不释手。
5体现时尚的美术设计风格,注入前沿的数字阅读元素。封面採用塑封和烫金工艺,封底有精彩的二维码阅读连结,印製包装精美,内文是以特种轻型纸为载体,从而带给读者朋友完美的阅读体验。
2.亲历多年国际事务工作的前联合国副秘书长,为您看透纷繁乱象指点迷津!作者以纵横捭阖的视角,旁徵博引的行文气势,深度剖析了历次大事件的来龙去脉。一位身怀和平使命的联合国前官员,纵贯古今,结合当下战争和恐怖活动谎局形形色色的幻象,到未来世界新格局的预测与前瞻,为我们构筑了一副鲜活丰富的世间彩图。
3. 一份献给为世界民主自由而战的纳尔逊·曼德拉伟人的厚礼!作者与纳尔逊·曼德拉有着深厚的交情和来往,本书开篇缅怀了这位伟人所具有的两大灵魂:战士和国父。他是促进世纪民主和平的标桿人物,毋庸置疑,未来世界将面临新的重组。
4.得到专家的倾力推荐,受到各界读者的高度关注:全球化时代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主席何秉松,中国现代国际关係研究院安全与军控研究所所长李伟,中国政策科学研究院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高级研究员李湛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仁文高度讚赏,评价本书知识渊博、目光敏锐、思想深刻、言词犀利,令人爱不释手。
5体现时尚的美术设计风格,注入前沿的数字阅读元素。封面採用塑封和烫金工艺,封底有精彩的二维码阅读连结,印製包装精美,内文是以特种轻型纸为载体,从而带给读者朋友完美的阅读体验。
作者简介
皮诺·阿拉基 (Pino Arlacchi) 义大利人,着名社会学家,着名恐怖主义与有组织犯罪研究专家。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毒品控制和犯罪预防办公室执行主任、义大利议会反黑两院委员会副主席,现任欧洲议会议员。皮诺·阿拉基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义大利反黑战略的制定者,是联合国通过的控制和预防毒品犯罪全球运动计画,即构建“一个无毒品世界”的创始者。
专业推荐
媒体推荐
一部剑指世界骗局黑幕
看透世界风云迷局的惊世力作!
专家解构 高屋建瓴
纵横捭阖 引人入胜
击溃美国霸权阴谋
解析全球民主浪潮
洞悉世界重组未来
看透世界风云迷局的惊世力作!
专家解构 高屋建瓴
纵横捭阖 引人入胜
击溃美国霸权阴谋
解析全球民主浪潮
洞悉世界重组未来
名人推荐
作者对于如此複杂多变的世界全局及其重大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历史的和现实的考察,其知识的渊博、目光的敏锐、思想的深刻、言词的犀利以及出人意外的判断和结论使《百年骗局》一书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令人爱不释手。
——全球化时代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主席:何秉松
《百年骗局》一书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世界,揭露了一些国家极力想掩盖的真相,入木三分,值得一读。
——中国现代国际关係研究院安全与军控研究所所长:李伟
这是一本带有批判性思维来审视暴力犯罪真相的专着。作者尖锐地指出了当前反恐中存在的问题,切中时弊,见解独到,值得深思。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院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高级研究员:李湛军
战争、犯罪、恐怖主义……在这些令人焦虑和恐惧的字眼后面,本书告诉我们:这不是全部,相反,人类正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仁文
——全球化时代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主席:何秉松
《百年骗局》一书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世界,揭露了一些国家极力想掩盖的真相,入木三分,值得一读。
——中国现代国际关係研究院安全与军控研究所所长:李伟
这是一本带有批判性思维来审视暴力犯罪真相的专着。作者尖锐地指出了当前反恐中存在的问题,切中时弊,见解独到,值得深思。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院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高级研究员:李湛军
战争、犯罪、恐怖主义……在这些令人焦虑和恐惧的字眼后面,本书告诉我们:这不是全部,相反,人类正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仁文
图书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骗局
第一章和平的发展
全局概览
种族屠杀的减少及其之间的差别
20世纪下半叶的发展
和平的缘由
反核子弹的里根与戈巴契夫
未实现的条约
要传达的信息
第二章东方的反军国主义与非暴力
战争在中国历史中的边缘化
西方的弱点
中国与东亚诸国的“文”“武”及不扩张主义
和平的600年
有悖常理的预言
第三章巨大的骗局
未发生的灾难预言
谎言的编造
北约在科索沃地区的非法干预
飞弹威胁的骗局
第四章文明冲突的纷扰
文明冲突
文明内部的冲突
巴尔干地区种族仇恨的幻象
第五章恐怖主义的神话
什幺是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在政治上的无影响力
一个不存在的威胁
第六章暴力犯罪的下降
犯罪的文明化
毒品市场的衰落
数百年来暴力活动的减少
20世纪更加暴力?
从种族灭绝到正义
第七章战争的终结
战争的控制下
和平的版图
战争的终结
内战的减少和死亡人数的下降
不对称战争与犯罪战争
第二部分大骗局的升级
第八章美国——从世界政府到黑社会式保护
罗斯福的世界政府
从冷战到黑社会式保护
第九章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差异
20世纪90年代的“和平之幽灵”
宾·拉登拯救了战争党
欧美之间安全战略之不同
第三部分 和平的动力
第十章人类的发展孕育了和平
学习的过程
和平的曲线
第十一章人性的善与恶
早期战争
人性的可塑性
病态社会
第十二章我们不再是兇残的猿猴
大灾难与小数字
和平的猿猴
第十三章反抗杀戮
军人的病态心理
不要杀戮
第十四章康德的和平
民主和平及其局限性
民主化浪潮
第十五章冷战与殖民主义的终结
冷战与伊斯兰恐怖主义
冷战后国际局势的缓解
殖民主义、战争和奴隶制
道德进程和殖民主义的结束
第十六章国际法与国际惯例的发展
政治版图的确定
结语后美国时代的世界格局
世界政府和战争禁令
欧盟的典範
世界议会
三种格局
美国金融危机和欧亚的解决之道
延伸阅读1人类历史的和平与经济发展
延伸阅读2大型战争的数量
第一部分骗局
第一章和平的发展
全局概览
种族屠杀的减少及其之间的差别
20世纪下半叶的发展
和平的缘由
反核子弹的里根与戈巴契夫
未实现的条约
要传达的信息
第二章东方的反军国主义与非暴力
战争在中国历史中的边缘化
西方的弱点
中国与东亚诸国的“文”“武”及不扩张主义
和平的600年
有悖常理的预言
第三章巨大的骗局
未发生的灾难预言
谎言的编造
北约在科索沃地区的非法干预
飞弹威胁的骗局
第四章文明冲突的纷扰
文明冲突
文明内部的冲突
巴尔干地区种族仇恨的幻象
第五章恐怖主义的神话
什幺是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在政治上的无影响力
一个不存在的威胁
第六章暴力犯罪的下降
犯罪的文明化
毒品市场的衰落
数百年来暴力活动的减少
20世纪更加暴力?
从种族灭绝到正义
第七章战争的终结
战争的控制下
和平的版图
战争的终结
内战的减少和死亡人数的下降
不对称战争与犯罪战争
第二部分大骗局的升级
第八章美国——从世界政府到黑社会式保护
罗斯福的世界政府
从冷战到黑社会式保护
第九章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差异
20世纪90年代的“和平之幽灵”
宾·拉登拯救了战争党
欧美之间安全战略之不同
第三部分 和平的动力
第十章人类的发展孕育了和平
学习的过程
和平的曲线
第十一章人性的善与恶
早期战争
人性的可塑性
病态社会
第十二章我们不再是兇残的猿猴
大灾难与小数字
和平的猿猴
第十三章反抗杀戮
军人的病态心理
不要杀戮
第十四章康德的和平
民主和平及其局限性
民主化浪潮
第十五章冷战与殖民主义的终结
冷战与伊斯兰恐怖主义
冷战后国际局势的缓解
殖民主义、战争和奴隶制
道德进程和殖民主义的结束
第十六章国际法与国际惯例的发展
政治版图的确定
结语后美国时代的世界格局
世界政府和战争禁令
欧盟的典範
世界议会
三种格局
美国金融危机和欧亚的解决之道
延伸阅读1人类历史的和平与经济发展
延伸阅读2大型战争的数量
序言
一位世纪伟人的两大灵魂:战士和国父
——纪念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我认识纳尔逊·曼德拉,我不止一次在私下里见过他。他身上的三个闪光点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第一点是他的个人魅力,如马克斯·韦伯。只有非凡的领袖才具备这种神奇的,高深莫测的天赋。围绕着他的强大气场令人窒息,只有少数真正了解他的人才不会被其所伤。曼德拉是天生的领袖,当然他本来也是部落的王位继承人。他有着贵族的教养,他慷慨大度,无限包容,有时接近他会被其最简单的纯粹而让所有人都卸下防备,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
在1997年到2002年我在联合国任职的这段时间里,我几乎见过全球所有伟大的人物。但只有两位,仅仅当我走近他们的时候才会产生某种奇妙的感受。一位是纳尔逊·曼德拉,另一位是教皇约翰·保罗二世。
曼德拉的个人魅力不在于他是政治和军事领袖,而在于他是一名倡导者,世俗中的宗教领袖,他能够善言善行,把美好的信仰体现在优秀的个人品质上。记得1999年,在约翰内斯堡度过的那一晚,在消除了种族隔离制度以后,与曼德拉一起战斗的战友都成为了第一届政府的部长。他们中有人经历过牢狱之灾,有人曾被折磨,有人身患残疾,有人看到自己的孩子、父母、兄弟被狂热的白人至上种族主义者屠杀。曼德拉却鼓励他们去宽恕和原谅那些刽子手,劝说他们不要去复仇,甚至也不再去寻求公正。
“你要求我们做的根本不符合人性,我们难道应该原谅手染我们亲人鲜血的人?”“是的。是我请求你们做出这样的牺牲。”对于他的朋友和战友们的质问,曼德拉这样回答——简短而决断。他坚信他的同伴们能够理解他的任务是统一南非并建设一个不会植根于仇恨的国家。
无论是反抗生涯还是作为国父,在曼德拉的丰功伟绩中,原谅、赦免、宽恕无疑是最难的,也是最有争议的。我们不知道在他逝世以后这个理念还能被坚持多久,但我们可以确定他是惟一一位能够让这一理念被接受的人。 第二点深深震撼我的是他的温和。长久的折磨通常让人的心变得冷酷和漠然。但曼德拉与常人不同,27年在狱中的苦难扩展了他的基本的人性尺度,不仅能够包容最顽强的敌人,也準备好了去违背最亲密的战友的意愿:“我的一生不但与白人的独裁做斗争……也与黑人的独裁不相为谋。”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曼德拉没有怨恨,但这并不是因为伦理或信仰,而是基于他的个性品质,他随着时间成长为完全不同的成熟的人。曾经执拗愤怒的曼德拉在1962年被捕,使他那些肤浅的追随者们丧气失望,然而正是牢狱生活塑造了他的温和与包容。
曼德拉曾是国家非法武装反对派的灵魂人物。他曾经煽动非洲人国民大会放弃甘地的传统,接受游击战,恐怖破坏和不流血的冲突,认为这些是反抗种族隔离制度的必要手段。当时在非洲人国民大会中,就已有不少人警告过这位头脑发热的年轻人,在积恨很深的制度体制下以暴力对抗暴力很可能会把国家引向万劫不复的武装战争中。
在一次较为私密的会面上,我提出了一个有些挑衅的问题:“左翼游击战将终于何处?”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曼德拉跟我讲述了一个极为矛盾的言行。我们那时在纽约,那天早上曼德拉还作为荣誉嘉宾出席了联合国大会,在他被所有人称颂的同时,他说他的同胞们正在抱怨他和图图主教参与了劝解人们宽恕的任务。
“你可知道我的部落姓氏的意思是带有不同观点的巴斯蒂安?我的主张从60年代开始就与主流思想相悖,因为武装冲突是用来结束一个体制的。”曼德拉变得很认真,不再是平时那个笑话连篇、风趣幽默的人。“直到现在,当我的同僚们不愿翻过历史的篇章,想要复仇的时候;当他们被蒙住双眼看不到南非命运的时候,我仍然逆势笃行。”
这就是我忘不了曼德拉的第三点:他的政治天赋,让他能够两次抓住準确的时机。一个战士或者一个军事将领,一个加里波第或者一个切·格瓦拉,永远都不会成为政治家。万神殿中的龛位一人一个,因为每个人只能活一次。
直觉告诉曼德拉,南非不会走其他非洲国家在五六十年代的反殖民之路,虽然反种族隔离制度之路基本上是和平的,而且通过武力威胁白人殖民者来警告他们:如果发生武装冲突他们将会失去所有,但这不是一条对所有国家都适用的道路。
长久的牢狱之灾不但没有打垮曼德拉,反而让他获得了威信,拥有了战略眼光,甚至成长为一位影响世界的世纪伟人。他颠覆过去的老套路,与敌人斡旋,通过法制选举而不是流血让敌人缴械投降,这是只有纳尔逊·曼德拉才能够最终完成的事业。
皮诺·阿拉基
2013年1 2月5日
——纪念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我认识纳尔逊·曼德拉,我不止一次在私下里见过他。他身上的三个闪光点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第一点是他的个人魅力,如马克斯·韦伯。只有非凡的领袖才具备这种神奇的,高深莫测的天赋。围绕着他的强大气场令人窒息,只有少数真正了解他的人才不会被其所伤。曼德拉是天生的领袖,当然他本来也是部落的王位继承人。他有着贵族的教养,他慷慨大度,无限包容,有时接近他会被其最简单的纯粹而让所有人都卸下防备,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
在1997年到2002年我在联合国任职的这段时间里,我几乎见过全球所有伟大的人物。但只有两位,仅仅当我走近他们的时候才会产生某种奇妙的感受。一位是纳尔逊·曼德拉,另一位是教皇约翰·保罗二世。
曼德拉的个人魅力不在于他是政治和军事领袖,而在于他是一名倡导者,世俗中的宗教领袖,他能够善言善行,把美好的信仰体现在优秀的个人品质上。记得1999年,在约翰内斯堡度过的那一晚,在消除了种族隔离制度以后,与曼德拉一起战斗的战友都成为了第一届政府的部长。他们中有人经历过牢狱之灾,有人曾被折磨,有人身患残疾,有人看到自己的孩子、父母、兄弟被狂热的白人至上种族主义者屠杀。曼德拉却鼓励他们去宽恕和原谅那些刽子手,劝说他们不要去复仇,甚至也不再去寻求公正。
“你要求我们做的根本不符合人性,我们难道应该原谅手染我们亲人鲜血的人?”“是的。是我请求你们做出这样的牺牲。”对于他的朋友和战友们的质问,曼德拉这样回答——简短而决断。他坚信他的同伴们能够理解他的任务是统一南非并建设一个不会植根于仇恨的国家。
无论是反抗生涯还是作为国父,在曼德拉的丰功伟绩中,原谅、赦免、宽恕无疑是最难的,也是最有争议的。我们不知道在他逝世以后这个理念还能被坚持多久,但我们可以确定他是惟一一位能够让这一理念被接受的人。 第二点深深震撼我的是他的温和。长久的折磨通常让人的心变得冷酷和漠然。但曼德拉与常人不同,27年在狱中的苦难扩展了他的基本的人性尺度,不仅能够包容最顽强的敌人,也準备好了去违背最亲密的战友的意愿:“我的一生不但与白人的独裁做斗争……也与黑人的独裁不相为谋。”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曼德拉没有怨恨,但这并不是因为伦理或信仰,而是基于他的个性品质,他随着时间成长为完全不同的成熟的人。曾经执拗愤怒的曼德拉在1962年被捕,使他那些肤浅的追随者们丧气失望,然而正是牢狱生活塑造了他的温和与包容。
曼德拉曾是国家非法武装反对派的灵魂人物。他曾经煽动非洲人国民大会放弃甘地的传统,接受游击战,恐怖破坏和不流血的冲突,认为这些是反抗种族隔离制度的必要手段。当时在非洲人国民大会中,就已有不少人警告过这位头脑发热的年轻人,在积恨很深的制度体制下以暴力对抗暴力很可能会把国家引向万劫不复的武装战争中。
在一次较为私密的会面上,我提出了一个有些挑衅的问题:“左翼游击战将终于何处?”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曼德拉跟我讲述了一个极为矛盾的言行。我们那时在纽约,那天早上曼德拉还作为荣誉嘉宾出席了联合国大会,在他被所有人称颂的同时,他说他的同胞们正在抱怨他和图图主教参与了劝解人们宽恕的任务。
“你可知道我的部落姓氏的意思是带有不同观点的巴斯蒂安?我的主张从60年代开始就与主流思想相悖,因为武装冲突是用来结束一个体制的。”曼德拉变得很认真,不再是平时那个笑话连篇、风趣幽默的人。“直到现在,当我的同僚们不愿翻过历史的篇章,想要复仇的时候;当他们被蒙住双眼看不到南非命运的时候,我仍然逆势笃行。”
这就是我忘不了曼德拉的第三点:他的政治天赋,让他能够两次抓住準确的时机。一个战士或者一个军事将领,一个加里波第或者一个切·格瓦拉,永远都不会成为政治家。万神殿中的龛位一人一个,因为每个人只能活一次。
直觉告诉曼德拉,南非不会走其他非洲国家在五六十年代的反殖民之路,虽然反种族隔离制度之路基本上是和平的,而且通过武力威胁白人殖民者来警告他们:如果发生武装冲突他们将会失去所有,但这不是一条对所有国家都适用的道路。
长久的牢狱之灾不但没有打垮曼德拉,反而让他获得了威信,拥有了战略眼光,甚至成长为一位影响世界的世纪伟人。他颠覆过去的老套路,与敌人斡旋,通过法制选举而不是流血让敌人缴械投降,这是只有纳尔逊·曼德拉才能够最终完成的事业。
皮诺·阿拉基
2013年1 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