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幸福家庭力量大

(2020-01-11 10:10:21) 百科
幸福家庭力量大

幸福家庭力量大

《幸福家庭力量大》内容简介:比赛时,主场队总是独享优惠:球迷超多、加油声超大,拥有这样的超人气,想要不赢都很难。同样地,家也是这样;一个提供孩子安全感、充满欢乐和美好回忆的家庭,必定能为孩子的人生加分。对孩子来说,最好的礼物就是:一份“同在”的爱,花时间陪伴他们成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係。《幸福家庭力量大》从家庭的重要性切入,再谈及教养的正确原则和实用方法,帮助父母先跳脱教养的表面难题,掌握住比“如何教养孩子、解决孩子成长问题”更重要的核心信念;作者凯文·李曼用轻鬆幽默的文字,和全面、独到的前瞻性眼光,与读者分享:家庭的意义、功能、重要性,以及对孩子的影响力;父母面对亲子教养的种种迷思;在家里经营美好的亲子互动,为孩子创造美好的回忆;让孩子知道“他是谁”比他“做什幺”更重要;良好教养的十大守则;如何运用“现实管教法”(reality discipline)来进行机会教育;正向期待(positive expectation)的力量;单亲父母的生存术;帮助孩子度过教养过渡期的五个秘诀。 想要孩子幸福、拥有好品格、成为有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的人生赢家吗?请先为孩子经营好处多多、幸福洋溢的家庭,让他拥有最佳的人生主场优势!

基本介绍

  • 书名:幸福家庭力量大
  • 作者:凯文•李曼 (Kevin Leman) 邬锡芬
  •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61459713
  • 外文名:Greating a Happier&Less-Stressed Home
  •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 页数:227页
  • 开本:16
  • 品牌:四川大学出版社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幸福家庭力量大》编辑推荐:在这个凡事讲究学历、竞争的时代,什幺才是孩子竞争力的保证?在《幸福家庭力量大》中,作者凯文·李曼告诉我们,“家庭”对一个孩子的影响,远远大于补习班。作者甚至认为,透过各式各样的家务事,及亲子之间的互动,我们将发现启动幸福家庭力量的秘诀,其实一点也不难。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凯文·李曼(Kevin Leman) 译者:邬锡芬

凯文·李曼(Kevin Leman),国际知名的心理学家、畅销书作家、着名演说家,常接受广播电视节目访问。如美国爱家协会(Focus on the Family)杜布森博士的访问,以及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欧普拉脱口秀》 (The Oprah Show)、《早间秀》(TheEarly Show),美国广播公司(ABC)《早安美国》 (GoodMorning America)、《观点》(The View),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今日秀》 (The Today Show)等电视节目的访谈。目前他担任《早安美国》节目的家庭心理顾问,也是“Couples of Promise"机构的创办人兼总裁——该机构以帮助夫妇维繫婚姻幸福为宗旨。由于拥有心理学专业背景,以及丰富的教养儿女的经验,李曼博士帮助了许多有孩子教养问题的父母。他的着作相当丰富,主题包括教养子女(从婴儿期到青春期)、婚姻的营造、建立优质家庭生活等。他的文字诙谐幽默,温馨易读,让人读后受益良多。除本书外,作者在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译本还有《女人的压力处方》、《爱女儿爱爸爸——做女儿生命中第一个好男人》、《夫妻沟通在厨房》·、《这就是领导》等。

图书目录

1单元 家是心之所在——预备心来经营幸福家庭
有得必有失
你恋家吗
与孩子优质共处的美好时光
有志者事竟成?
财富重要还是家庭生活品质重要?
2单元 在家教养孩子品格的实战守则
“你是谁”比“做什幺”更重要
利用“现实管教法”来进行机会教育
运用正向期待的力量
关于孩子的求学生涯
拼事业vs顾家庭
凡事都觉得无所谓的孩子
让单亲父母喘口气
3单元 让孩子爱上你的家
让孩子顺利度过“教养过渡期”
让孩子有“关机”的安静时间
夫妻关係愈稳定,孩子的心愈安定
让家成为快乐窝的十个点子
附注
后记 我的六十岁生日

后记

我的六十岁生日
我早就料到了。整个夏天,孩子们多少露出了一些马脚。我不小心听到他们在背着我讨论,我快满六十岁了,也许他们想扩大为我举办的庆生会规模。
当然啦,没人跟我商量,这就更证明我的猜想是对的。克莉丝差点说漏嘴,她说:“你就快六十岁了耶,我们要好好地来热闹一下!”
家兄杰克六十岁生日时,庆祝会真的好热闹。我们全都到沙加满都去为他庆生,当时他大喜过望,气氛超热闹的。我们家的人都很会製造惊喜。这次呢,嘿嘿嘿,主角轮到我当了。
我当时这幺想。
我超爱庆生,也超爱惊喜。最爱的呢,就是全家开开心心聚在一起。我预计到时会有大场面,也许是生平最大的一次。
我出生在九月的劳动节(Labor Day),处在长假里,时间上不会让亲友为难。如果让我自己挑选出生的日子,再也不可能会挑得比这天更好。我已经想好那天也许会有放烟火的活动,也许在土桑街上会有游行,消防车、仪仗队、高中乐队……大家都来吧!我準备好迎接这一天了!
那个早晨终于来临了。我心想,好吧。凯文在哪儿?他住加州,只要他回来就全员到齐了,也就会证明我猜对了。
时间慢慢溜走,我愈来愈纳闷,怎幺家人似乎都毫无动静?都快中午了,怎幺都还在床上?天色渐渐暗了,怎幺大家动作都慢吞吞的?天黑了,凯文还是没出现。
我按捺不住了,只好开口问:“凯文今天不回来吗?”
“亲爱的,很抱歉,他今天赶不回来。不过,我确定他会打电话回来的。”
凯文不回来?我心想。从加州飞回土桑只要四十五分钟,我生日他竟然不回来?
通常我的生日到时,我可能会说大家在家一起吃个轻鬆愉悦的晚餐,餐后再来个蛋糕就好!但今天是我的“六十岁生日”,珊蒂、荷莉、汉娜、萝伦全都在家,连克莉丝和她的老公丹尼斯也都回来了。
我心想,嘿,如果你们和我一样在外四处奔波,就会很喜欢在家吃家人做的饭。但今天可是我的生日呢!然而今年的庆生惨澹无光,就像我的白髮一样苍白。我实在难掩心中的失望。
珊蒂会跟你说我因为儿子没赶回来整个星期都唉声叹气的。我想这肯定是她这辈子觉得最漫长的一个星期了。
到了星期五晚上,全家人说要一起出去吃饭,但荷莉会迟到(结果她还是赶上了),原来她瞒着我到机场去接从加州来的我的兄嫂杰克和琳达来一起用餐。当他们三个人走进餐厅时,我知道他们每个人都是爱我的,全部都是为了我而来!
我的心情终于好起来了。
第二天早上,杰克和我待在家里,珊蒂到城里办事,之后她打电话回来。“亲爱的!”她的声音带着诱惑,像唱歌一样好听,“要不要来吃早餐啊?今天的早餐特价才一块九毛九喔!”
杰克和我开车过去。我坐进包厢,手上拿着选单,正在考虑要吃什幺,背后有个声音传来:“请问要喝什幺?”
“咖啡。”我头也没回。
“咖啡?”他说,“你只要咖啡吗?”
是哪个毛头小子用这种口气跟我讲话?我转过身。 抬头一看,是凯文,我的宝贝儿子!再看一眼,我高兴得用拳头敲打桌面,然后大叫。当时全场侧目,没半点声音(好像我捂住了所有人的嘴)。
天哪!儿子回来了!晚了五天,不过,总比没回来好啊!
凯文回来的第二天大家才帮我庆生。那时,我从乡村俱乐部回来,家里已经有五六十人等着我:家人、好友、同事,还有从小一起长大的老朋友。我收到好多感人的信,有来自全美各地的朋友、同事——司蕴道、吉姆·道森(Lim Dobson)、尼尔·克拉克·华伦(Neil Clark Warren)、盖瑞·史摩利(Gary Smalley)、派瑞特夫妇(Les and Leslie Parrott),如果让我自己拟名单,我想也不会这幺周到。
用餐时,我看着孩子们穿梭在宾客间,心想:在这个时代,有些孩子会对父母恶言相向,会把奖赏当成权利,然而珊蒂和我何其有幸,我们的孩子这幺会关心人。
那天,我们的老大荷莉,带头的大姐,用餐后马上站起来自我介绍。她知道有些客人好久没见面,在这样的场合也许会不太自在。我看着她很周到地招呼大家,心里一直想:李曼,看看你的女儿,这简直像是童话故事——她又漂亮又美好,你还别有所求吗?
好多客人事后提到,我们的孩子和“大多数的孩子”比较起来是那幺与众不同。
但对我而言,最特别的是曲终人散后的时刻,那时家里每个人都站起来讲了一些话,这些话不论是哪个爸爸、哪个丈夫听了,都一定会非常感动。
荷莉(英文老师,语文能力超强,兼有她母亲的善良)为我写了一篇感人的文章。她说,她现在比较年长了,比以前更感激父母为孩子所作出的牺牲。
小儿子凯文说:“老爸总是很幽默,但更重要的是,他让我们看到男子汉该是什幺样子,丈夫该是什幺样子。”
萝伦说:“我爱你。你写了好多有趣的好书,虽然我还没读过。”
克莉丝讲到我们有多看重家人。她提起有一次我在墨西哥城对执行总裁们演讲后我跟珊蒂说:“我们飞到芝加哥跟克莉丝打个招呼好吗?”于是我们改变行程,飞到芝加哥,当时我头上是墨西哥宽边帽,肩上是墨西哥披肩,跑到女儿的宿舍去给了她一个惊喜。
珊蒂站起来:“他是最柔细的超绵蛋糕。”我听了眼泪立刻夺眶而出。
但汉娜没发现,她站起来接着讲。
她先讲了一句几分钟前已经被讲过的话,大家全都笑翻了。她脸色忽然变得十分正经,“我爱爸爸。”她声音发颤,搜寻枯肠,“他是全世界最棒的老爸。”
总算是讲完了,不料她忽然哭了起来:“喔,到底是怎幺回事呢?”她泪如泉涌,只好用手去擦。
她和她母亲一样把每件事都放在心里,我再度热泪盈眶。
我在心里默默回答她的问题:汉娜,发生在你身上的就是你人生的一部分。你现在十六岁,你已经开始想到我们全家共度的美好时光。你也开始想到自己要上大学,然后要离家。你知道老爸已经六十岁了,你知道老爸无法永远都在你身边,因此你悲从中来。你想到我们一直是爱着真正的你,想到我们对你的爱,想到我们不计代价地把家庭摆在第一位。
宝贝女儿,你我脸上所流下的泪都是因为我们之间深深相连。 就是这幺回事。
很多人说家是回不去的,意思是说,那个你从小长大的家绝不可能再和以前一样(因为孩子会陆续因为外出求学或是结婚等原因而离开家)。的确,没有哪份关係是永远不变的,也没有哪段过去会完整地被保留下来。问题在于,你希望你的家变成什幺样子?
事实上,家是回得去的。如果你希望你的家好处多多又幸福美满,希望通过家人生命的彼此分享使家人的关係愈来愈深,那幺,你必须要时常回家。
在你眼中,小孩永远会是小孩(即使他们已经长大了),其实,人生真的很短。我和我哥最近常互问对方:“往后,还有几天是我们可以一起度过的?六十天?或者如果我们够强壮,有九十天?”我们都不知道,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我们都不会愈来愈年轻。
同理,我们在家和孩子相处还会有多少天?一样是大致可以数得出来的。我只是希望趁孩子还在家里的时候能让他们的生命有所不同。
汉娜也许很快就要去念大学了。有天下午我跟她说:“你了解爸爸,到了你要走的时候,我会站在前院,哭到眼睛都快要掉出来了!”
铁达尼号又要沉了。
珊蒂和我知道,不久萝伦也会离家去念大学(孩子终究会离巢)。但就算我们和最后一个孩子挥别,在他们在家的这段人生里,因为我们曾慷慨付出时间、精力和关爱,因此,我们可以肯定这只是离别不是结束。
当孩子离家走进另一个世界(最可能的就是结婚生子,就像克莉丝和丹尼斯)后,我们和孩子的关係还会越来越亲,这样美好的亲子关係乃是祝福。等到他们长大成人,父母仍会是他们一辈子的朋友。
是什幺教养出好儿女?
爱。
纪律。
积极正面、健康的期待。
相信他们“是谁”,远比他们“能做什幺”重要得多。
学习真正的牺牲奉献,凡事以身作则。
知道全家比个人更重要。
如果结了婚,要一生忠于配偶,把配偶放在第一位。
关机。
归属感。
我们把这些食材全都融入家庭生活里。我的六十岁生日让我知道:珊蒂和我所做的是对的,因为实在太美味了。
我回顾养育荷莉、克莉丝、小凯文、汉娜和萝伦的过程,问自己:我们的人生如果可以倒带,我愿意再全身心付出一次吗?
非常乐意。

序言

陪同孩子一起成长
对于当代父母的心境与困境,我敢说我有更深的了解。在担任东海学务长这段时期,我有机会与上千位家长有各种类型的接触。有箇中秋节的晚上,我在学生宿舍遇到从台东开十个小时车来台中陪女儿赏月的家长;又遇见过与儿子一起参加消防演习的家长;带学生去内地访问,在机场看到一位老爹在帮助大家办出境。最伤心,也最难忘的是每一次在医院陪家长面对生命的考验……我可以大声宣告:“天下父母心”的确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即使子女上了大学,已经成年,父母对子女的爱还是如此强,如此深,如此无私。
我因此不断演讲、写作,提醒学生事务工作人员与老师要儘量带着父母的心情关怀学生,这样可以更多地帮助下一代。
不过,学校做得再多,社会福利机构办得再好,都无法与幸福家庭比较。父母对子女人格塑造的影响超过所有其他人。孩子有如父母的翻版,继续父母的足迹,扩展父母的理想。父母都希望孩子是人生旅途中的赢家,如同本书英文第一版书名里所说“BeWinners in Life”,但如何做到呢?
最重要的是“参与”。我儘量参与孩子成长的每一项事务,即使无法在身边,也透过祷告陪伴着。我的儿子到美国攻读硕士,他眼所看、脚所走、耳所听……我都以某种形式参与。我的女儿已获得硕士,两年来积极投身职场,我也一起参与和体会。这些真是人生最美好的经验。
本书文字生动活泼,举例有趣贴切,读来顺畅易懂。书中特彆强调:“父母要花时间陪孩子。”以往,孩子还有兄弟姊妹可以陪伴一起长大,如今“少子化”已经从“趋势”变成“事实”,现在每对夫妻只有一个子女已经是主流。以往孩子可以通过与手足的互动来学习,如今只能靠父母更多的陪同来了解人际关係与许多人生功课。
教养独生子女是当代父母最大的挑战。但是,与孩子一起成长却可以是很简单的,只要“多陪,少说;多靠近,少指导;多给一些孩子成长的空间,少设下一些自己的框架”就可以了。如果能引导孩子有一个信仰,我们的孩子会更有能力走好每一天的道路。
彭怀真
东海社工系副教授、中国台湾幸福家庭促进协会秘书长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