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绣 男,1962年生,1982年毕业于江西大学化学系并留校任教,1988杭州大学获硕士学位后回江西大学稀土化学研究所工作,199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1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2003年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李永绣
- 外文名:Li Yong Xiu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日期:1962
- 职业:教师
- 毕业院校:江西大学化学系并留校任教
- 主要成就: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人物简介
主持完成国家基金项目2项,省基金和教育部骨干青年教师资助项目5项,省科技厅和教育厅项目3项,获发明专利1项,并使所有鉴定成果和发明专利实现了工业套用。
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SCI、EI、ISTP的检索论文30余篇。
代表论文
(英文题目论文略)
[10]李永绣,黎敏,何小彬,辜子英,胡平贵,周雪珍, 碳酸氢铵与氯化钇反应及结晶产物的组成和晶相类型,无机化学学报,2002,18(11):1138-1142
[11] 李永绣,闵宇霖,周雪珍,游效曾,有机-无机杂化凝胶法合成YAG:Ce3+萤光粉的包膜和稳定性,无机化学学报,2003,19(11):1169-1174
[16] 丁家文,李永绣,黄婷,罗贤满,杨毅,何小彬,镧石型碳酸钕的形成及晶种对结晶的促进作用,无机化学学报,2005, 21(8): 1214-11217
[17] 李永绣,黄婷,罗军明,周雪珍,何小彬,水菱钇型碳酸钕的形成及聚甘油脂肪酸酯对结晶的影响,无机化学学报,2005,21(10):1561-1565
[18] 尹继先,周雪珍,彭德院,辜子英,胡平贵,李永绣,稀土铝酸盐蓝色萤光粉前驱体的製备及套用,中国稀土学报,2002, 20(6):601-604
[19] 李永绣,陈伟凡,周雪珍,程昌明,辜子英,胡建东,氯化钠在球形纳米氧化铈製备过程中的助磨和阻聚作用,中国稀土学报,2004,22(5): 636-639
[20] 李永绣,胡平贵,何小彬,碳酸稀土结晶沉澱方法,中国发明专利,CN1141882A
主要成果
1982年开始跟随贺伦燕、冯天泽老师研究江西离子型稀土的开发与套用新技术,取得的多项技术成果已在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区得到广泛套用,分别获国家发明三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90年代以来,主持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级课题,完成的“碳酸稀土结晶过程与晶粒控制”项目和“高纯稀土产品中氯根含量控制技术”、“碳酸稀土结晶沉澱技术”的综合水平居国内领先;并在江苏,包头和江西等地的数家企业得到套用,分别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西省技术发明三等奖和国家智慧财产权部优秀专利奖。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1]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与多家企业合作从事离子型稀土资源的开发和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
研究开发了南方离子型稀土及其它有色金属资源的开採与套用的全局化技术(集矿山开採、冶炼分离、沉澱结晶、材料製备、综合回收和三废处理于一体的新技术),针对离子型稀土开採中的稀土流失问题提出了二次成矿模型,从尾矿渗滤液中回收稀土,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过量稀土流入农田和沟河中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稀土纳米材料与抛光技术:完成了“新型稀土抛光粉及超细氧化稀土生产工艺研究”,并建设了超细与抛光材料中试基地。
开发的新型稀土抛光粉已销售到日本、台湾及大陆的凤凰光学等几十家国内着名光学加工企业得到套用,产品性能指标已超过进口产品。
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抛光粉物性及抛光过程界面相互作用”的研究,在抛光机理上提出了新观点;相继开发了抛光粉球形化技术和表面电性调节技术,并用于实际生产。
目前,重点在硅晶片抛光技术与浆料化学方面开展研究,开发新型抛光材料及相关前驱体生产技术。
[3]稀土发光材料:在发光材料领域重点研究高效稀土白色LED萤光转换材料和配合物发光材料。
与企业合作开发具有更高要求的稀土萤光材料前驱体,用于稀土节能灯和显示用高性能萤光粉的开发;承担了省科技攻关项目研究新型高效高稳定性LED萤光转换材料。
科 研 项 目
[1]抛光粉物性与抛光过程中的界面相互作用,20161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2年1月-2004年12月,主持
[2]碳酸稀土的结晶过程与晶粒控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8-2000;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
[3]灯用稀土三基色萤光粉的物性控制与包膜技术,教育部骨干青年教师资助计画项目,2000-2002,主持
[4]聚氨酯高速抛光过程中的界面电性和化学相互作用,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3-2004,主持
[5]硅晶片抛光用複合氧化物的合成、表征与抛光性能,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2009,主持
[6]掺杂氧化铈粒子的微结构和元素分布状态可控合成与抛光性能,江西省学科带头人计画,2008-2010,主持
[7]从南方离子型稀土中交换出稀土离子的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6-1998,参加(2)
[8]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液中稀土离子的萃取与结晶分离,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0-2002,主持
[9]高效高稳定性稀土LED萤光材料,科技厅工业攻关,2007-2009,主持
[10]高纯稀土产品中氯根含量控制技术,科技厅工业攻关,1997-1998,主持
[11]先进镧、铈材料製备技术与套用,国家863,2010-2012,合作单位负责人;
[12]半导体照明技术,460nm光激发稀土萤光粉方向,教育部优秀创新团队,2008-2011。
社 会 兼 职
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带头人;
中国稀土学会理事;
中国稀土学会稀土化学与湿法冶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稀土学会稀土环境保护与劳动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稀土学会稀土发光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稀土学会稀土地质、採矿、选矿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西省稀土学会副理事长;
江西省稀土学会稀土套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稀土学报(中英文版)和稀土杂誌编委;
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
获 奖 情 况
[1]碳酸稀土结晶沉澱方法,江西省发明专利三等奖,2002,第一
[2]高纯稀土产品中氯根含量控制技术,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第一
[3]希创抛光粉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画,江西省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画一等奖,指导老师:李永绣曾晓平袁石根钟贞山朱正吼曹小秋;团队成员:曹长刚,张芝雄,王海霞,等;
[4]华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全国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画铜奖,指导教师:李永绣,谈振兴,邹海荣,贾仁安,梁国萍;团队成员:陈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