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技术》是2012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林云、管春。本书讲述了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分析方法,包括功率开关器件的原理、功率变换电路的原理、控制部分的原理和相关电路与系统的分析等内容。
基本介绍
- 书名:电力电子技术
- 作者:林云、管春
- ISBN:978-7-115-27607-0
- 页数:272页
- 定价:37.00 元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年6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内容提要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不可控、半控及全控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原理及分析,PWM开关变换器的拓扑结构,PWM开关器件的稳态建模,小信号建模,控制器设计,高频磁芯元件的分析与设计,PWM开关晶片、软开关晶片的原理分析及软开关原理。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开关电源UPS等电力电子装置开发、设计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开关电源UPS等电力电子装置开发、设计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电力电子技术简介 1
1.2 开关电源 6
1.2.1 开关电源的分类 6
1.2.2 开关电源的发展 7
1.3 电力电子与相关学科的关係 10
第2章 稳态开关电路的分析与建模方法 11
2.1 变换器稳态分析法 11
2.1.1 稳态分析法简介 11
2.1.2 电感伏秒平衡、电容电荷平衡原则和小波纹近似法 13
2.1.3 Boost变换器 18
2.1.4 Buck-Boost变换器 21
2.2 Cuk、Sepic和Zeta变换器 23
2.2.1 Cuk变换器 23
2.2.2 Sepic变换器 26
2.2.3 Zeta变换器 29
2.3 6种DC-DC开关变换器基本电路比较 31
2.4 稳态等效电路模型 32
2.4.1 直流变压器模型 32
2.4.2 电感铜损耗 34
2.4.3 构建等效电路模型 36
2.5 如何对脉冲输入端建模 39
第3章 非连续导电模式的稳态分析 43
3.1 Buck变换器非连续导电模式的临界条件 43
3.2 Boost变换器非连续导电模式的临界条件 50
3.3 Buck-Boost变换器 55
3.4 Cuk变换器 58
3.5 Zeta变换器 60
3.6 Sepic变换器 62
第4章 电力电子器件 67
4.1 电力电子器件概述 67
4.1.1 简介 67
4.1.2 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 68
4.1.3 电力电子器件的分类 69
4.2 功率二极体 69
4.2.1 PN结 69
4.2.2 PN结的电容效应 70
4.2.3 PN结的反向击穿 71
4.3 功率二极体的结构及特性 71
4.3.1 功率二极体稳态伏安特性 72
4.3.2 功率二极体开关特性 73
4.3.3 功率二极体性能参数 74
4.3.4 功率二极体的分类 75
4.4 晶闸管 76
4.4.1 晶闸管的结构 76
4.4.2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 77
4.4.3 晶闸管的基本特性 78
4.4.4 晶闸管的主要参数 80
4.5 晶闸管的派生器件 81
4.6 功率场效应管 84
4.6.1 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84
4.6.2 多元集成结构 86
4.6.3 MOSFET的静态特性 86
4.6.4 MDSFET的动态特性 88
4.6.5 安全工作区 89
4.7 功率MOSFET新进展 91
4.7.1 CoolMOS 91
4.7.2 低压低通态电阻MOSFET 93
4.8 大功率电晶体 94
4.8.1 结构 94
4.8.2 工作特性 95
4.8.3 GTR的主要参数 96
4.8.4 GTR的二次击穿现象与安全工作区 97
4.9 绝缘栅双极型电晶体 98
4.9.1 IGBT基本结构 98
4.9.2 IGBT与功率MOSFET的比较 99
4.9.3 IGBT的工作原理 99
4.9.4 IGBT的特性 101
4.9.5 IGBT的开关特性 102
4.9.6 IGBT的安全工作区 103
4.10 几种新型IGBT介绍 104
4.10.1 IGBT製造技术的发展历史 104
4.10.2 穿通型IGBT 105
4.10.3 非穿通型IGBT特性 105
4.10.4 逆阻型IGBT 106
4.10.5 沟槽终止型与场终止型IGBT 106
4.11 其他新型电力电子器件概述 107
第5章 开关电路 109
5.1 开关电路变换 109
5.1.1 交换源与负载 109
5.1.2 开关电路的级联 110
5.1.3 三端单元的旋转 112
5.2 开关电路简单列举 114
5.3 具有变压器隔离的变换电路 117
5.3.1 全桥与半桥隔离式Buck电路 118
5.3.2 正激式变换器 123
5.3.3 Buck衍生的推挽式开关电路 127
5.3.4 反激式开关电路 128
5.3.5 Boost电路衍生的隔离式开关电路 130
5.3.6 隔离式Sepic和Cuk电路 132
5.1 开关电路变换 109
5.1.1 交换源与负载 109
5.1.2 开关电路的级联 110
5.1.3 三端单元的旋转 112
5.2 开关电路简单列举 114
5.3 具有变压器隔离的变换电路 117
5.3.1 全桥与半桥隔离式Buck电路 118
5.3.2 正激式变换器 123
5.3.3 Buck衍生的推挽式开关电路 127
5.3.4 反激式开关电路 128
5.3.5 Boost电路衍生的隔离式开关电路 130
5.3.6 隔离式Sepic和Cuk电路 132
第6章 开关电源占空比控制晶片原理 137
6.1 开关电源系统的隔离技术 137
6.2 开关电源控制晶片 138
6.3 电压模式控制晶片 138
6.4 电流模式控制电路 140
6.5 软开关电源集成控制器 145
6.6 单片开关电源 151
6.6.1 TOPSwitch-II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性能特点 152
6.6.2 TOPSwitch-II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 153
6.6.3 TOPSwitch-FX系列单片开关电源 158
6.6.4 Topswitch-GX第四代单片开关电源 163
6.1 开关电源系统的隔离技术 137
6.2 开关电源控制晶片 138
6.3 电压模式控制晶片 138
6.4 电流模式控制电路 140
6.5 软开关电源集成控制器 145
6.6 单片开关电源 151
6.6.1 TOPSwitch-II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性能特点 152
6.6.2 TOPSwitch-II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 153
6.6.3 TOPSwitch-FX系列单片开关电源 158
6.6.4 Topswitch-GX第四代单片开关电源 163
第7章 小信号开关电路的建模方法 164
7.1 简介 164
7.2 基本的交流建模方法 166
7.2.1 对电感的波形求均值 167
7.2.2 近似均值的讨论 167
7.2.3 对电容电流参数的波形求均值 168
7.2.4 对输入电流求均值 169
7.2.5 微扰和线性化 169
7.2.6 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的构成 171
7.2.7 关于微扰和线性化过程的讨论 173
7.2.8 基本变换器的小信号等效模型 174
7.2.9 非理想反激式的小信号等效模型 175
7.3 状态空间平均 179
7.3.1 网路的状态方程 179
7.3.2 基本的状态空间平均模型 180
7.3.3 状态空间平均结果的讨论 182
7.4 电路平均和平均开关建模 187
7.4.1 获得时不变电路 189
7.4.2 电路平均 189
7.4.3 微扰和线性化 190
7.4.4 三端开关网路 193
7.5 开关电路统一的电路模型 196
7.6 脉宽调製器的小信号模型 198
7.1 简介 164
7.2 基本的交流建模方法 166
7.2.1 对电感的波形求均值 167
7.2.2 近似均值的讨论 167
7.2.3 对电容电流参数的波形求均值 168
7.2.4 对输入电流求均值 169
7.2.5 微扰和线性化 169
7.2.6 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的构成 171
7.2.7 关于微扰和线性化过程的讨论 173
7.2.8 基本变换器的小信号等效模型 174
7.2.9 非理想反激式的小信号等效模型 175
7.3 状态空间平均 179
7.3.1 网路的状态方程 179
7.3.2 基本的状态空间平均模型 180
7.3.3 状态空间平均结果的讨论 182
7.4 电路平均和平均开关建模 187
7.4.1 获得时不变电路 189
7.4.2 电路平均 189
7.4.3 微扰和线性化 190
7.4.4 三端开关网路 193
7.5 开关电路统一的电路模型 196
7.6 脉宽调製器的小信号模型 198
第8章 开关电路的传输函式及控制部分设计 201
8.1 波特图回顾 201
8.1.1 单实极点回响 201
8.1.2 单实零点回响 203
8.1.3 较複杂的传输函式 205
8.2 双极点二次函式 206
8.3 二型误差放大器 208
8.4 三型误差放大器 210
8.5 变换器的传输函式分析 212
8.6 开关电源控制的设计 218
8.6.1 引言 218
8.6.2 反馈对传输函式的影响 219
8.7 稳定性 221
8.7.1 相位判据 222
8.7.2 相位裕量与品质因数的关係 223
8.8 补偿器的设计 223
8.8.1 简介 223
8.8.2 利用二型三型误差放大器做补偿放大器 224
8.8.3 超前补偿器 225
8.8.4 滞后补偿器 226
8.8.5 滞后超前补偿器 227
8.9 设计实例 228
8.1 波特图回顾 201
8.1.1 单实极点回响 201
8.1.2 单实零点回响 203
8.1.3 较複杂的传输函式 205
8.2 双极点二次函式 206
8.3 二型误差放大器 208
8.4 三型误差放大器 210
8.5 变换器的传输函式分析 212
8.6 开关电源控制的设计 218
8.6.1 引言 218
8.6.2 反馈对传输函式的影响 219
8.7 稳定性 221
8.7.1 相位判据 222
8.7.2 相位裕量与品质因数的关係 223
8.8 补偿器的设计 223
8.8.1 简介 223
8.8.2 利用二型三型误差放大器做补偿放大器 224
8.8.3 超前补偿器 225
8.8.4 滞后补偿器 226
8.8.5 滞后超前补偿器 227
8.9 设计实例 228
第9章 磁性元件 237
9.1 磁性材料的基本特性 237
9.1.1 磁场的基本物理量 237
9.1.2 磁路的欧姆定律 238
9.1.3 磁性材料的磁特性及其功率损耗 239
9.1.4 线圈中的涡流 241
9.2 几种常用磁性器件 243
9.2.1 直流输出滤波电感 243
9.2.2 交流电感 243
9.2.3 耦合电感 244
9.2.4 变压器 244
9.2.5 反激式变压器 245
9.3 滤波电感设计 245
9.3.1 滤波电感设计的基本约束条件 245
9.3.2 滤波电感铁芯的几何常数 247
9.3.3 滤波电感的设计流程 247
9.3.4 多绕组电感的设计 248
9.3.5 滤波电感设计举例 249
9.4 变压器设计 251
9.4.1 变压器设计的基本约束条件 251
9.4.2 变压器的设计流程 253
9.4.3 变压器设计举例 254
9.1 磁性材料的基本特性 237
9.1.1 磁场的基本物理量 237
9.1.2 磁路的欧姆定律 238
9.1.3 磁性材料的磁特性及其功率损耗 239
9.1.4 线圈中的涡流 241
9.2 几种常用磁性器件 243
9.2.1 直流输出滤波电感 243
9.2.2 交流电感 243
9.2.3 耦合电感 244
9.2.4 变压器 244
9.2.5 反激式变压器 245
9.3 滤波电感设计 245
9.3.1 滤波电感设计的基本约束条件 245
9.3.2 滤波电感铁芯的几何常数 247
9.3.3 滤波电感的设计流程 247
9.3.4 多绕组电感的设计 248
9.3.5 滤波电感设计举例 249
9.4 变压器设计 251
9.4.1 变压器设计的基本约束条件 251
9.4.2 变压器的设计流程 253
9.4.3 变压器设计举例 254
第10章 软开关变换器简介 258
10.1 硬开关损耗 258
10.2 高频化与软开关 259
10.3 谐振开关的类型 259
10.3.1 準谐振开关电路 259
10.3.2 零开关PWM电路 262
10.3.3 零转换PWM电路 265
附录 常用符号及缩略语 270
10.1 硬开关损耗 258
10.2 高频化与软开关 259
10.3 谐振开关的类型 259
10.3.1 準谐振开关电路 259
10.3.2 零开关PWM电路 262
10.3.3 零转换PWM电路 265
附录 常用符号及缩略语 270
参考文献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