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斯特洛最南端多恩半岛向东的狭海南端海面上有着一系列被称作石阶列岛(The Stepstones)的岛链,传说12000年前曾是一个叫做多恩之臂(Arm of Dorne)的陆桥,将维斯特洛与东方的厄索斯大陆相连。在最早的人类——来自厄索斯的先民(First Men)通过此陆桥穿过狭海迁徙后,人类与维斯特洛的土生种族森林之子(children of the forest)发生冲突,传说这些原住民运用黑暗法术将陆桥劈断来阻止更多的人类跨海殖民。
现今维斯特洛的人类生活区域主要在大陆下端(向南方向)三分之二的土地上,绝境长城(The Wall)将其与极北苦寒之地——塞外之地(Lands beyond the Wall)隔离开来。长城以南的土地被其居民称为人境(the realm of men,塞外的野人则乾脆将其称为“南方”),在中部被遍布沼泽的地峡区域——颈泽(The Neck)分为面积大体相当的北境(The North)和南境(The South)两部分。维斯特洛最主要的五座城市,按大小排列分别是:君临城(King's Landing)、旧镇(Oldtown)、兰尼斯港(Lannisport)、海鸥镇(Gulltown)和白港(White Harbor)。已知世界
在矮脚鸡图书公司出版、乔治·R·R·马丁赞助的地图集《冰与火的大地》(The Lands of Ice and Fire)中,厄索斯大陆东部以南的藏红花海峡(Saffron Straits)对岸、索斯罗斯大陆以东的玉海南部对面还有一个叫做乌尔特斯(Ulthos)的新大陆,除了谣传上面丛林茂密外无人知晓任何细节。已知世界中除了厄索斯阴影之地末端的城市亚夏(Asshai)的居民之外,没有人见到过这个大陆。
区域划分
传说约12000年前,在先王(First King)的带领下,第一批人类移民通过多恩之臂从厄索斯迁徙到维斯特洛定居,维斯特洛的黎明纪元(Dawn Age)开始。这些早期人类定居者——被称为先民——为了开荒拓土便砍伐烧毁原住民森林之子用来祭神的鱼梁木林,引发了战争。传说森林之子使用了强大魔法将多恩之臂打断,并引海水倒灌中部地峡形成颈泽,来阻止更多的人类移民进入,但是使用青铜兵器的先民们已经在维斯特洛站稳了脚跟。在2000多年的战争后,双方在千面屿订立和平协定,称为盟誓(The Pact),规定森林全部归森林之子所有,其余地区归先民所有,先民承诺不再砍伐任何一棵鱼梁木。盟誓开启了人类和森林之子之间长达4000年的和平与友谊,先民甚至抛弃了自己原先的宗教,转而信仰森林之子的自然之神——旧神。至此,黎明纪元结束,英雄纪元(Age of Heroes)拉开序幕。维斯特洛七大王国
当极北之地的异鬼在8000年前的长夜(Long Night)发起南侵时,先民与森林之子结成盟军,最终在黎明之战(Battle for the Dawn)中将异鬼击退。为防止异鬼再度南下,先民在森林之子和巨人的协助下建造了绝境长城,并组建守夜人军团世代守卫北疆。长夜结束后,维斯特洛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许多先民国度创立,虽然之间战争仍然时有发生。
6000年前,来自厄索斯安达洛斯山脉(The Andalos)地区的安达尔人(Andals)坐船渡海而来。这些身材高大的金髮勇士挥舞着铁兵器,身上画着代表七神信仰的七芒星,在五指半岛登入并击杀了统治谷地的狮鹫王,随后不断扩张开始肆虐扫蕩维斯特洛大陆。他们焚烧神木林,屠杀森林之子并摧毁先民邦国。先民反抗安达尔人的战争持续了几百年,但南方的先民国度最终都被安达尔人打败,只有北境倚仗颈泽的地利、泽地人的顽强抵抗和卡林湾的坚固工事逼退了安达尔人得以保持独立。安达尔人平定南方诸地后相继建立了许多国家,经过之后数千年的征战和併吞,最终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六个王国。至此,维斯特洛七大王国(Seven Kingdoms)基本成型,分别是北境王国(Kingdom of the North)、山谷王国(Kingdom of Mountain and Vale)、河屿王国(Kingdom of the Isles and Rivers)、凯岩王国(Kingdom of the Rock)、河湾王国(Kingdom of the Reach)、风暴王国(Kingdom of the Stormlands),以及长年以来内战不断直到洛伊拿人到来才得到统一的多恩(Dorne)地区。
北境(The North)位于七大王国的最北部,整个维斯特洛的中部,绝境长城南面。因为北境面积接近南方六国之总和,因此与其相对应的其他六国常被统称作“南境”。北境和南境之间通过狭隘崎岖、易守难攻的沼泽地峡地区颈泽连线起来,由矮小、善于游击偷袭的泽地人(crannogmen)定居,是一道抵御南方入侵者的天然屏障。这也使得北境在政治和文化上都一直比较独立,是七大王国中唯一未被安达尔人入侵的地区,即便后来横扫大陆的“征服者”伊耿也只是通过招降而非征服才统治了北境。北境的北部边界是绝境长城南缘的赠地(Gift),被划给守夜人作为食邑。北境因为地理位置靠北,气候寒冷,甚至夏天也有冰雪,物产较为贫乏,人口也相对比南境稀少得多,最大定居点是坐落在白刃河(The White Knife)出海口的维斯特洛第五大城市白港(White Harbor)。
北境最重要的家族是几千年来就以北境之王(King in the North)——或称寒冬之王(Winter King)——身份统治整个北方的临冬城史塔克家族(House Stark of Winterfell)。北境其他主要封臣分别是:
恐怖堡的波顿家族(House Bolton of Dreadfort)
白港的曼德勒家族(House Manderly of White Habor)
卡霍城的卡史塔克家族(House Karstark of Karhold)
最后壁炉城的安柏家族(House Umber of the Last Hearth)
颈泽灰水望的黎德家族(House Reed of Greywater Watch)
熊岛的莫尔蒙家族(House Mormont of Bear Island)
森林堡的葛洛佛家族(House Glover of Deepwood Motte)
荒冢屯的达斯丁家族(House Dustin of Barrowton)
赛文城的赛文家族(House Cerwyn of Castle Cerwyn)
溪流地的莱斯威尔家族(House Ryswell of the Rills)
霍伍德城的霍伍德家族(House Hornwood of Hornwood)
寡妇望的菲林特家族(House Flint of Widow's Watch)
老城的洛克家族(House Locke of Oldcastle)
《冰与火之歌》系列中的北境大致对应的是现实历史中的诺森布里亚王国(Kingdom of Northumbria)。
谷地
谷地(The Vale)位于南境的东北端,东临狭海,北面隔着咬人湾(The Bite)与北境相望,海湾中有三姐妹群岛(Three Sisters)、卵石岛(Pebble)和乳头岛(The Paps),东南海岸坐落着谷地最重要的港口城市——维斯特洛第四大城市海鸥镇(Gulltown)。“谷地”其实专指中南部肥沃的山谷地区,四周被明月山脉(Mountains of the Moon)环抱,北部地区分别是蛇林(Snakewood)和五指半岛(The Fingers),西面只有一条高山大道(High Road)通往河间地,并建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关隘——血门(Bloody Gate)。明月山脉气候严酷多变,只在每年特定时节才容人穿越山脉,大山中的高山氏族部落(mountain clans)和兇猛的影子山猫也经常骚扰进出过往人员,因此谷地向西与外界基本处于半隔绝状态。生长在谷地的贵族私生子姓石东(Stone)。
谷地历史上由数十个先民建立的小国统治,但安达尔人入侵时基本上全部被征服,没有臣服的残余先民部落散落在明月山脉成为了高山氏族。目前谷地最重要的家族是安达尔人征服后就以山谷之王(King of Mountain and Vale)名义坐镇明月山脉主峰巨人之枪(Giant's Lance)上的鹰巢城统治谷地的艾林家族(House Arryn of the Eyrie),因此谷地也被称为艾林谷(Vale of Arryn)。谷地其余重要家族是:
符石城的罗伊斯家族(House Royce of Runestone)
铁橡城的韦伍德家族(House Waynwood of Ironoaks)
长弓厅的亨特家族(House Hunter of Longbow Hall)
红垒的雷德佛家族(House Redfort of Redfort)
洪歌城的贝尔摩家族(House Belmore of Strongsong)
九星城的坦帕顿家族(House Templeton of Ninestars)
心宿城的科布瑞家族(House Corbray of Heart's Home)
蛇木城的林德利家族(House Lynderly of the Snakewood)
海鸥镇的格拉夫森家族(House Grafton of Gulltown)
烛穴城的魏克利(House Waxley of Wickenden)
老锚地的马尔寇家族(House Melcolm of Old Anchor)
《冰与火之歌》系列中的谷地大致对应的是现实历史中的东盎格利亚王国(Kingdom of East Anglia),但是地貌上则是将爱尔兰倒转过来。
河间地历史上原本由众多先民建立的王国统治,费舍尔、布莱伍德、布莱肯和穆德家族都曾先后以河丘之王(King of the Rivers and the Hills,简称河王)的身份统治河间地区。安达尔人入侵后各地的先民河王被打败,河间地被瓜分,之后先是一度被风暴地的杜兰登家族征服,随后又被来自铁群岛的赫伦堡霍尔家族(House Hoare of Harrenhal)统治,成为河屿王国(Kingdom of the Isles and the Rivers)。“征服者”伊耿入侵维斯特洛时,霍尔家族好大喜功、残酷无情、不得民心的“黑心”赫伦(Harren the Black)自持城池坚固不肯屈服,伊耿用龙焰焚烧赫伦堡并族灭了霍尔家族。河间地众诸侯乘机造反驱逐铁民,河间地因此独立。为了奖励河间诸侯臣服,伊耿一世册封了领头起义的艾德敏·徒利(Edmyn Tully)为河间地总领主,从此河间地进入了奔流城徒利家族(House Tully of Riverrun)统治的时代。
河间地的其他重要家族是:
河渡口的佛雷家族(House Frey of the Crossing)
鸦树城的布莱伍德家族(House Blackwood of Raventree Hall)
石篱城的布雷肯家族(House Bracken of Stone Hedge)
海疆城的梅利斯特家族(House Mallister of Seagard)
红粉城的派柏家族(House Piper of Pinkmaiden)
女泉城的慕顿家族(House Mooton of Maidenpool)
柳木城的莱格家族(House Ryger of Willow Wood)
旅息城的凡斯家族(House Vance of Wayfarer's Rest)
盐场镇的哈维克家族(House Hawick of Saltpans)
《冰与火之歌》系列中的河间地大致对应的是现实历史中英格兰中部地区(Midlands)的默西亚王国(Kingdom of Mercia),而三叉戟河对应的则是中部地区最重要的特伦特河(River Trent)。
王领地
王领地(Crownlands)是铁王座的直辖领地,所辖地域不大,主要包括黑水河中下游地区和黑水湾(Blackwater Bay)沿岸及岛屿,北起蟹爪半岛(Crackclaw Point),南至马赛岬(Massey's Hook)半岛,呈一个弧形环抱黑水湾。王领地在河间地东南,与正北方的谷地隔着螃蟹湾(Bay of Crabs)而望,南面接壤风暴地,西南方与河湾地接壤,历史上曾是河间地、谷地和风暴地三方争夺的热点地区。
铁群岛由自称是“铁种”(ironborn)、善于打渔航海的海盗民族——铁民(ironmen)控制。铁民的先祖是跨海西迁的先民,但这些早期定居者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放弃了原来的大陆生活方式,改信淹神(Drowned God),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古道”(Old Way)的独特文化。在古道文化里,铁民不用钱买或用物交易财产,而是“付铁钱”(pay the iron price)——用武力从他人那里抢来战利品。在铁群岛矿山和农场工作的奴工(thralls)都是铁民在劫掠中抓获的俘虏(铁民不屑于做这种低贱的工作),女俘虏还经常被带回去暖床,被称为“盐妾”(salt wife)。铁民男子可以有许多个“盐妾”,但只能有一个土生土长的铁民妻子,称为“岩妻”(rock wife)。生长在铁群岛的贵族私生子姓派克(Pyke)。
传说铁民曾由灰海王(Grey King)联盟统治,每个岛上有海盐王(Salt King)和磐岩王(Rock King)两个统治者,由选王会(kingsmoot)拉帮结派拥立领袖。最终奥克蒙岛的葛雷艾恩家族(House Greyiron of Oakmont)在选王会上埋伏刀斧手清除异己,建立了世袭制度并统治了上千年,直到安达尔人入侵后才被勾结外强的“黑血”霍尔家族(House Hoare)取代。铁民在霍尔家族的统治下征服了河间地,势力达到了巅峰。然而“征服者”伊耿的登入改变了这一切,霍尔家族被龙焰覆灭,铁民被河间地诸侯驱逐,从此只能蜗居在铁群岛上。现今最重要的铁民家族是霍尔家族灭亡后获得统治地位的派克岛葛雷乔伊家族(House Greyjoy of Pyke)。铁群岛其他的重要家族包括:
哈尔洛岛哈尔洛家族(House Harlaw of Harlaw)
黑潮岛布莱克泰斯家族(House Blacktyde of Blacktyde)
战锤角古柏勒家族(House Goodbrother of Hammerhorn)
君王港的波特利家族(House Botley of Lordsport)
铁林城的温奇家族(House Wynch of Iron Holt)
老威克岛的卓鼓家族(House Drumm of Old Wyk)
卵石镇的梅林家族(House Merlyn of Pebbleton)
大维克岛的斯帕家族(House Sparr of Great Wyk)
海豹皮角的法温家族(House Farwynd of Sealskin Point)
盐崖岛的苏克利夫家族(House Saltcliffe of Saltcliffe)
奥克蒙岛的陶尼家族(House Tawney of Orkmont)
《冰与火之歌》系列中的铁群岛大致对应的是现实历史中于9~13世纪独立统治曼岛和赫布里底群岛的岛屿王国(Kingdom of the Isles),铁民则对应维京人。
河湾地最早由“青手”加尔斯(Garth Greenhand)后裔的高庭园丁家族(House Gardener of Highgarden)以河湾王(King of the Reach)的身份统治。伊耿征服战争时期,最后一位河湾王孟恩九世(Mern IX)率兵反抗伊耿,死于怒火燎原战役,园丁家族覆灭。高庭总管哈兰·提利尔(Harlen Tyrell)献城投降,作为回报伊耿一世将高庭城堡和河湾地统治权赐给哈兰,从此高庭的提利尔家族(House Tyrell of Highgarden)接管了河湾地统治权。河湾地其他重要的家族是:
青亭岛的雷德温家族(House Redwyne of the Arbor)
角陵的塔利家族(House Tarly of Horn Hill)
参天塔的海塔尔家族(House Hightower of the Hightower)
金树城的罗宛家族(House Rowan of Goldengrove)
亮水城的佛罗伦家族(House Florent of Brightwater Keep)
果酒厅的佛索威家族(House Fossoway of Cider Hall)
古橡城的奥克赫特家族(House Oakheart of Old Oak)
长桌厅的玛瑞魏斯家族(House Merryweather of Longtable)
腾石镇的傅德利家族(House Footly of Tumbleton)
岑树滩的岑佛德家族(House Ashford of Ashford)
红湖的克连恩家族(House Crane of Red Lake)
苦桥的卡斯威家族(House Caswell of Bitterbridge)
星梭城的培克家族(House Peake of Starpike)
《冰与火之歌》系列中的河湾地大致对应的是现实历史中的苏塞克斯王国(Kingdom of Sussex)。
风暴地
风暴地(Stormlands)位于南境东南部,北邻王领地,西邻河湾地,西南接壤多恩半岛,东临狭海和破船湾(Shipbreaker Bay),南临多恩海(Sea of Dorne),由于常年受狭海南端的狂风暴雨侵袭而得名。风暴地内陆有赤红山脉东线陡峭的山地,有御林(Kingswood)和雨林(Rainwood)广阔茂密的丛林,沿海有风怒角(Cape Wrath)半岛坚固的悬崖和磐石以及有“蓝宝石岛”美誉的塔斯岛(Tarth)。西南部与多恩和河湾地两国交界的地区被称为多恩边疆地(Dornish March),三方历史上经常发生边境战争,当地人十分尚武强悍被称为“边疆地人”(marchers)。生长在风暴地的贵族私生子姓司风(Storm)。
风暴地历史上由自称风暴王(Storm King)的风息堡杜兰登家族(House Durrandon of Storm's End)统治。后来伊耿一世的大将奥里斯·拜拉席恩(Orys Baratheon)征服风暴地,杀死了末代风暴王“傲慢的”亚尔吉拉·杜兰登(Argilac Durrandon)并强娶了他的女儿,从此继承了风息堡的拜拉席恩家族(House Baratheon of Storm's End)统治风暴地。风暴地的其他重要家族是:
皮纸城的庞洛斯家族(House Penrose of Parchments)
夜歌城的卡伦家族(House Caron of Nightsong)
绿石城的伊斯蒙家族(House Estermont of Greenstone)
乾草厅的埃洛尔家族(House Errol of Haystack Hall)
暮临厅的塔斯家族(House Tarth of Evenfell Hall)
雨屋城的威尔德家族(House Wylde of Rain House)
石盔城的史文家族(House Swann of Stonehelm)
丰收厅的赛尔弥家族(House Selmy of Harvest Hall)
黑港的唐德利恩家族(House Dondarrion of Blackhaven)
铜门城的布克勒家族(House Buckler of Bronzegate)
落木城的费尔家族(House Fell of Felwood)
鸦巢城的莫里根家族(House Morrigen of Crow's Nest)
雾林城的梅泰林家族(House Mertyns of Mistwood)
全视城的格兰德森家族(House Grandison of Grandview)
《冰与火之歌》系列中的风暴地大致对应的是现实历史中的埃塞克斯王国(Kingdom of Essex)。
多恩
多恩(Dorne)位于维斯特洛最南部东南角的多恩半岛上,滨临夏日之海,境内遍布沙漠和高山土地贫瘠,是维斯特洛气候最炎热的国度,出产的红酒最为有名。多恩通过赤红山脉(Red Mountains)和河湾地、风暴地隔离开来,三方在山北交界处的边疆地经常发生军事冲突。多恩民风彪悍激情奔放,饮食辛辣,境内人种主要分为生活在东南沿海皮肤偏棕的“盐人”(Salty Dornishmen)、中部沙漠与河穀皮肤黝黑的“沙人”(Sandy Dornishmen)和西北山区皮肤白皙的“岩人”(Rocky Dornishmen),以及外来的洛伊拿人(Rhoynars)移民后裔“绿血河的孤儿”(Orphans of the Greenblood)。与其他六国不同,多恩保留了当年洛伊拿战士女王娜梅莉亚带进来的一些风俗,包括男女平等的长子继承制,以及洛伊拿式的统治者头衔。生长在多恩的贵族私生子姓沙德(Sand)。
多恩是唯一没有被伊耿一世的征服战争中被攻下的王国,也是最后一个臣服于坦格利安王朝管辖的地区,铁王座最终是通过联姻才在近150年后获得了多恩的归附,这使得多恩保留了很大的独立性。多恩最重要的家族是阳戟城的马泰尔家族(House Martell of Sunspear)。其他重要的家族是:
伊伦伍德城的伊伦伍德家族(House Yronwood of Yronwood)
星坠城的戴恩家族(House Dayne of Starfall)
布莱蒙城的布莱蒙家族(House Blackmont of Blackmont)
王冢城的曼伍第家族(House Manwoody of Kingsgrave)
狱门堡的乌勒家族(House Uller of Hellholt)
天及城的佛勒家族(House Fowler of Skyreach)
骨路的维尔家族(House Wyl of the Boneway)
神恩城的艾利昂家族(House Allyrion of Godsgrace)
魂丘的托兰家族(House Toland of Ghost Hill)
红丘城的维斯家族(House Vaith of the Red Dunes)
盐海岸的戈根勒斯家族(House Gargalen of Salt Shore)
托尔城的乔戴恩家族(House Jordayne of the Tor)
《冰与火之歌》系列中的多恩大致对应的是现实历史中的肯特王国(Kingdom of Kent)。
塞外之地
塞外之地(Lands beyond the Wall)是指绝境长城以北的土地,未经开发探索非常荒凉。塞外气候严酷寒冷,常年由冰雪覆盖,只有长城北面的鬼影森林(Haunted Forest)稍微适宜人类大规模生存。鬼影森林被多条河流穿插,其中最大的是中部的鹿角河(Antler River),一直流入东岸的一个物产富饶的深水海湾,海湾东侧斯托德之角(Storrold's Point)半岛上的艰难堡(Hardhome)曾是塞外最接近城镇的定居点,但在600年前毁于一场神秘的浩劫之后就再没人踏足。鬼影森林外的其它地区大都环境恶劣罕有人烟,只有西南冰封海岸(Frozen Shore)的河谷和西北方霜雪之牙(Frostfangs)山脉北部一处山谷内的瑟恩(Thenn)地区相对好些,塞外最大河流奶水河(the Milkwater)就发源于此。极北的永冬之地(Land of Always Winter)以及被极地冰川覆盖的白色荒原(White Waste)则是没人见过的无人区,传说异鬼就来自于这些地方。塞外之地
森林之子(Children of the forest)是维斯特洛的原住民,被描述为矮小的人型生物,黝黑而美丽,有施展不可思议魔法的力量,据说在战斗中使用黑曜石武器和鱼梁木长弓。他们销声匿迹已久,留在人间的遗蹟只剩下刻着人脸图腾的鱼梁木,以及无名的自然神灵信仰。北境人类仍保持的旧神信仰就是来源于森林之子。
龙没有性别的差异,但通过生产覆盖鳞片的巨大龙蛋繁殖后代。它们一生都在不断生长,所以龙的个体和寿命的极限都无法估量。坦格利安最大最老的龙“黑死神”贝勒里恩(Balerion the Black Dread)活了大约300岁,足以吞下整只野牛,但是坦格利安家族在龙穴中养育的龙要比野生的龙要小,书中曾提到圈养龙会限制它们的形体大小。马尔温博士推测魔法的消亡和越发寒冷的冬天都与龙的灭绝有关,暗示因为魔法与学城的理念相左,学士们对君主献上谬误的建议,让龙逐步灭绝。
七神信仰(Faith of the Seven),常简称为教会(the Faith),也称新神(New Gods),百姓也称其为(Seven Gods),是安达尔人的传统信仰,后来随着安达尔人的征服战争成为维斯特洛最主要的宗教信仰。该教派拥有一本名叫《七星圣经》(Seven-Pointed Star)的经书,信徒使用七芒星、水晶稜镜、彩虹以及数字“七”来表示神性,在宗教仪式中大规模使用光和水晶。七神信仰影射的是现实历史中的天主教。七神信仰
淹神是一个古老而严酷残忍的神灵,他要求子民严格遵从古道(Old Way)去奸淫掳掠,用鲜血、烈焰和欢歌去开天闢地,并用之镂刻名姓。若一个铁民淹死,人们会说这是淹神需要一个强壮的桨手,相信死者会被邀至淹神的流水宫殿参加宴会,他的任何愿望都会被美人鱼满足。因此在铁民中流传着“逝者不死”(What is dead may never die)的说法。
在多恩,洛伊拿难民后裔的绿血河的孤儿(Orphans of the Greenblood)因为拒绝被多恩当地的安达尔人文化同化,坚持了祖先洛伊拿人古老的传统和诸神信仰。因为故土的母亲河洛恩河养育了曾经一度辉煌的洛伊拿文明,洛伊拿人视洛恩河为神灵,认为主神洛恩河母神(Mother Rhoyne)是母亲河的化身。罗恩河母神所影射的是现实历史中的各种早期文明(特别是高卢人)所崇拜的水神。河中老人
除了河母神外也有其他神祇,包括次级神灵“河中老人”(Old Men of the River),一个乌龟神,战胜了蟹王,赢得了统治水下住民的权利。
拉赫洛
拉赫洛(R'hllor)是源自狭海对岸的神明,也被称作光之王(Lord of Light)、圣焰之心(Heart of Fire)和烈火与影子之神(God of Flame and Shadow),信徒将他作为光、热和生命之神而膜拜,是厄索斯大陆极富影响力的宗教信仰,但是在七大王国知名度不高。因其负责传拉赫洛教的祭司们通常身着红色服饰,携带烈焰红心纹章,所以也被俗称红神(Red God)。拉赫洛信仰
拉赫洛所影射的是现实历史中波斯拜火教的光明主神阿胡拉·马兹达。他的宿敌是黑暗之神、玄冰之魂、黑夜与恐惧的神“远古异神”(Great Other),凡人不可道其名,拉赫洛和异神在为世界的命运进行永恆的战争。拉赫洛的信徒相信根据亚夏古书的记载,一位救世主将转世并打破战争的平衡,听他的名字叫亚梭尔·亚亥(Azor Ahai),也被称作预言中的王子(the prince that was promised)、光明的战士、圣焰之子,据说他将携带一把燃烧的英雄之红剑“光明使者”,从石头中唤醒龙。
供奉拉赫洛的神庙通常被俗称为红神庙(Red Temple),由一支名为圣火之手(Fiery Hand)的千人卫队守护,并由最高牧师(high priest)主持。红神庙中的神职人员因为身着宽鬆的猩红色长袍被称为红袍祭司(red priest)。在东方大陆, 经常有幼童被交给神庙抚养,神庙也会购买奴隶儿童作为拉赫洛的奴僕(Slaves of R'hllor)并抚养他们成为祭司、庙妓或者武士。每晚红袍祭司会点燃火堆,在牧师的带领下吟唱祈祷文,请求拉赫洛把黎明带回,“长夜黑暗,处处险恶”是最常见的祈祷文。祭司们相信拉赫洛会不定期赐予魔法回应信徒的祈祷,并经常凝视火焰以从中看到未来的景象。比武审判也是拉赫洛信仰认可的行为,信徒们在比武之前请求拉赫洛在比武中给予他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