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水仙(中药)

(2020-03-27 08:59:30) 百科
水仙(中药)

水仙(中药)

水仙花,中药名。为石蒜科植物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 var. chinensis Roem.的花。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清心悦神,理气调经,解毒辟秽之功效。用于神疲头昏,月经不调,痢疾,疮肿。

基本介绍

  • 中药名:水仙花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门
  • :单子叶植物纲
  • :百合目
  • :石蒜科
  • :水仙属
  • :水仙
  • 採集时间:春季

别名

金盏银台、俪兰、女星、女史花、姚女花。

入药部位

花。

性味

味辛,性凉。

功效

清心悦神,理气调经,解毒辟秽。

主治

用于神疲头昏,月经不调,痢疾,疮肿。

相关配伍

1、治妇人五心发热:水仙花、乾荷叶、赤芍药等分。为末,白汤每服二钱。(《卫生易简方》)
2、治痢疾:水仙花12g,白糖15g。开水煎服。连服3-4天。(《大众中医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採集加工

春季採摘花,鲜用或晒乾。

形态特性

水仙又名:雅蒜,天葱。鳞茎卵球形。叶宽线形,扁平,长20-40厘米,宽8-15毫米,钝头,全缘,粉绿色。花茎几与叶等长;伞形花序有花4-8朵;佛焰苞状总苞膜质;花梗长短不一;花被管细,灰绿色,近三棱形,长约2厘米,花被裂片6,卵圆形至阔椭圆形,顶端具短尖头,扩展,白色,芳香;副花冠浅杯状,淡黄色,不皱缩,长不及花被的一半;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内,花葯基着;子房3室,每室有胚珠多数,花柱细长,柱头3裂。蒴果室背开裂。花期春季。

生长环境

多栽培于花圃中或盆栽。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川、贵州等地。

药材性状

花皱缩成小团块。展开后,花被管细,先端裂片6,卵圆形,淡黄色,其内可见黄棕色环状副花冠,有的花被呈重瓣状。雄蕊6,雌蕊花柱细长,柱头3裂。气芳香,味微苦。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
2、其他作用,抑菌作用,降压和抗惊厥作用。
3、毒性,可使外周血中的白细胞总数增加,初期出现呕吐,但很快即可耐受。

相关论述

《现代实用中药》:“治妇人子宫病,月经不调。”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