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虱而谈,字面意思是一面捺着虱子,一面谈着。后常用来形容谈吐从容,无所畏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扪虱而谈
- 典源:《晋书·王猛传》
-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谈吐从容
- 结构:偏正式
发音
mén shī ér tán ㄇㄣˊ ㄕㄧ ㄦˊ ㄊㄢˊ
典源
《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温察而异之,问曰:‘吾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杖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谊杰未有至者何也?’猛曰:‘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所以不至。’温默然无以酬之。”
释义
扪:按。 王猛一边捉虱子,一边议论当世之事,旁若无人。后遂用“扪虱而谈、扪虱倾谈、扪虱”等形容言谈不凡,态度从容不迫,无所畏忌;又以“虱空扪”指有才无处施展。
示例
【扪虱而谈】鲁迅《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係》:“扪虱而谈,当时竟传为美谈。”
【扪虱倾谈】周恩来《送蓬仙兄返里有感》诗之一:“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螯下酒话当年。”
【扪虱】李白《赠韦秘子春》诗:“披云睹青天,扪虱话良图。”苏轼《和王》诗之一:“闻道骑鲸游汗漫,忆尝扪虱话当年。”黄庭坚《次韵子厚病间十首》之十:“负暄有可献,扪虱坐清昼。”
【虱空扪】查慎行《发贵阳留别大中丞杨公三首》之三:“明镜何私颜欲换,清谈无用虱空扪。”
其他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谈吐从容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扪虱而言 扪虱谈兵
【押韵词】有本有源、封己守残、首尾相援、附耳低言、训格之言、急管繁弦、甜语花言、八方支援、託诸空言、文弛武玩、......
原文
北海王猛,少好学,倜傥有大志,不屑细务,人皆轻之。猛悠然自得,隐居华阴。闻恆温入关,披褐诣之,扪虱而谈当世之务,旁若无人。
温异之,问曰:“吾奉天子之命,将锐兵十万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得,何也?”猛曰:“公不远数千里,深入敌境,今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为知公心,所以不至。”温嘿然无以应,徐曰:“江东无卿比也!”乃署猛军谋祭酒。
译文
北海人王猛,从小好学,才能卓越,胸怀大志,不屑于琐碎事务,人们都轻视他。王猛却悠然自得,隐居于华阴。当他听说桓温入关后,便披着粗布衣服去拜访他,边摸着虱子边谈论当时的大事,旁若无人。桓温觉得他与众不同,便问道:“我奉天子之命,统帅十万精兵为百姓消灭残存的寇贼,然而三秦的豪杰之士至今没有人前来归附,这是为什幺呢?”王猛说:“您不远数千里,深入敌土,如今长安近在咫尺而您却不横渡灞水,百姓们不知道您的意图,所以不来。”桓温沉默不语,无以应答,过了一会儿说:“长江以南没有人能和你相比!”于是就安排王猛暂任军谋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