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孽情”的化身,是败家的根源。秦可卿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物,一个关心贾府命运而且对如何保住贾氏宗族最后一条底线提出了不起的建议的人物,这就是秦可卿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贾蓉媳妇
- 别名:秦可卿
- 性别:女
- 国籍:中国
- 职业:虚拟人物
秦可卿
是“孽情”的化身,是败家的根源。秦可卿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物,一个关心贾府命运而且对如何保住贾氏宗族最后一条底线提出了不起的建议的人物,这就是秦可卿死后向王熙凤託梦的事。秦可卿就像一朵艳丽的玫瑰花,纵如“好花一朵”却也“好景不长”。
如果用词语来形容她,那应该是“擅风情秉月貌的风月人物”
如果用词语来形容她,那应该是“擅风情秉月貌的风月人物”
刻画秦可卿
贾母眼中的秦可卿
秦可卿举止优雅,行事和平,深得贾府老祖宗贾母的喜爱,她不可争议地成为贾母的“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那幺,从小在一个宦囊羞涩的小官僚家庭长大的秦可卿,她怎幺会有如此好的修养和秉性,怎幺会有如此迷人的魅力,从而让贾母觉得,她是那样的不可超越?
公婆眼中的秦可卿
秦可卿是宁国府贾蓉的妻子,是贾珍、尤氏夫妇的儿媳妇。但令人不解的是,作为公公的贾珍,与儿媳妇秦可卿关係暧昧这样的事,在宁国府已经不是什幺秘密;而作为秦可卿婆婆的尤氏,虽对此事有所耳闻,却不仅没有表现出半点不快,反而在秦可卿生病时对她更加关怀备至。为什幺会出现这种不合常情、常理的事情?
王熙凤眼中的秦可卿
受到贾母喜爱,公婆疼爱的秦可卿,她的人缘极好,就连身为荣国府总管的王熙凤,对她也是礼遇有加。这就让人感到非常奇怪,一个出身寒微,平时对下人宽厚;一个出身名门,大权独揽,为所欲为,这样的两个人,她们怎幺会走到一起,并且成为密友,好到无话不谈的地步的呢?
从心理描写看秦可卿
曹雪芹在写作《红楼梦》时,他遵循了很多原则。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他总是从人物的出身背景以及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出发,来揭示人物的实际处境,刻画人物心理。他对探春、贾环的描写是这样,对邢岫烟等人的描写也莫不如此。那幺,曹雪芹的这种写作手法向读者透露出了什幺信息?
秦可卿的命运
在《红楼梦》中,秦可卿是金陵十二钗中第一个死的,且死于非所,乃上吊而死。
说起秦氏,其身世其实凄婉可怜,父亲秦邦业,夫人早亡。因年至五旬时尚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所以秦氏乃是从幼年就失去亲生父母的孤女。虽然嫁给了贾蓉,但贾家的富贵显然未给秦家带来什幺好运,就看其父秦邦业给儿子秦钟上学一事,即可看出秦家的贫困并没有由于秦可卿成为贾家的媳妇而脱贫。文章写道,秦邦业得知秦钟可进入贾家塾中读书这一机会,可望学业进益,从此成名,因十分喜悦,“只是宦囊羞涩,那边都是一双富贵眼睛,少了拿不出来;因是儿子的终身大事所关,说不得东并西凑,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见面礼送去。贾家的媳妇连二十四两银子都拿不出,足见秦氏的宭境。小说在第九回还描写了秦氏兄弟秦钟和宝玉一起上学,因:贾母爱惜秦钟,也常留下秦钟,一住三五天,和自己重孙一般看待,因见秦钟家不甚宽裕,又助些衣服等物,从而进一步说明了贾母对秦家的重视和关切,及秦家的贫困。
但在红楼梦十二首曲子,又描述了秦氏这个人是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跟本。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描写她“情天情海”,这样一位鲜艳妩媚,袅娜风流,且家贫的几乎连老父兄弟都养不起的少妇有此天生的“毛病”岂能长寿?作为贾母这个生在富贵人家,且一生阅历人间无数的经世“老太太”,何能看不出来秦氏有此“毛病”。
文章描写秦氏病情是经期不调,月信过期,夜间不寐,肋下痛胀,自汗,如坐舟中,大凡女子有妇科病症,和人的精神因素关係很大,所以给她瞧病的张先生说:据我看这脉息,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但聪明太过,则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可谓一语中的。
文章中贾母对秦氏得病前后的态度的变化,相当值得人玩味,在第五回,写道贾母宝玉到“宁国府”去玩,一时宝玉倦怠,欲睡中觉,贾母命人哄着歇息一回再来,贾蓉媳妇秦氏忙笑道,我们这里有给宝二叔收拾下的屋子,老祖宗放心,只管交给我就是了,这是《红楼梦》中第一次介绍秦氏出场,且看贾母对秦氏如何看法,文中称,贾母素知秦氏是极妥当的人,且看“素知”俩字,就知贾母对秦氏的了解程度,正因为贾母平时了解秦氏是极妥当之人,所以才放心把宝玉交给她来照应,贾母认为秦氏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是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可贾宝玉却在秦氏床上接受了人生第一次“性教育和性体验”,这是贾母万万没有想到的。
文章描写秦氏病情是经期不调,月信过期,夜间不寐,肋下痛胀,自汗,如坐舟中,大凡女子有妇科病症,和人的精神因素关係很大,所以给她瞧病的张先生说:据我看这脉息,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但聪明太过,则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可谓一语中的。
文章中贾母对秦氏得病前后的态度的变化,相当值得人玩味,在第五回,写道贾母宝玉到“宁国府”去玩,一时宝玉倦怠,欲睡中觉,贾母命人哄着歇息一回再来,贾蓉媳妇秦氏忙笑道,我们这里有给宝二叔收拾下的屋子,老祖宗放心,只管交给我就是了,这是《红楼梦》中第一次介绍秦氏出场,且看贾母对秦氏如何看法,文中称,贾母素知秦氏是极妥当的人,且看“素知”俩字,就知贾母对秦氏的了解程度,正因为贾母平时了解秦氏是极妥当之人,所以才放心把宝玉交给她来照应,贾母认为秦氏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是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可贾宝玉却在秦氏床上接受了人生第一次“性教育和性体验”,这是贾母万万没有想到的。
当贾宝玉睡在秦氏的床上,梦中所至太虚环境,按红楼梦十二首曲子分明就是掉进了秦氏的“情天情海”里,那曲子道: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所以自那以后,贾宝玉是情窦初开,乃梦中由警幻点化也。故当贾宝玉首次见到秦氏病,居然会“万箭穿心,那眼泪不觉就流了下来”,后来梦中得知秦氏死,“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不觉的“哇”的一声,直喷出一口血来”,其皆有因也。
在秦氏得病后,贾母在对待秦氏的病的态度,这从第十一回在十一月三十日冬至那些天可以看出,贾母日日差人去看秦氏,并说:可是呢!好个孩子,要有个长短,岂不叫人疼死。等到凤姐从秦氏那回来,贾母道:你瞧她是怎幺样?凤姐儿说:暂且无妨;精神还好呢。贾母听了,沉吟了半日,因向凤姐道:你换换衣裳歇歇去罢。这时贾母似有千言万语要对凤姐说,故有“沉吟半日”,究竟没说出来。何也?
而到了秦氏死,贾母对这个第一得意的重孙媳态度大变,比如秦氏刚死,贾母见宝玉要去“宁国府”,说:“才咽气的人,那里不乾净;二则夜里风大,等明早再去不迟。”按说秦氏这个阖家喜欢的媳妇,贾母一直甚为关心,何以到了秦氏去世,贾母非但没有疼死,连一滴泪水也没有,讲出这种话来,岂不是表明这秦氏死得尴尬?
小说在第十一回,为庆祝贾敬的寿辰,宁国府排家宴,邢夫人,王夫人,凤姐等“荣国府”人皆到,独缺贾母这个非常喜欢热闹的老太太,贾母为何不来,文章写道:贾珍,尤氏二人递了茶,因笑道:“老太太原是个老祖宗,我父亲又是个侄儿,这样年纪,这个日子,原不敢请她老人家来;但在这时候,天气又凉爽,满园的菊花盛开,请老祖宗过来散散闷,看看众儿孙,热热闹闹的,是这个意思。-谁知老祖宗又不赏脸。”,小说写到这里,突然引出一句:凤姐儿未等王夫人开口,先说道:老太太昨日还说要来呢?…..凤姐儿为何要抢在王夫人前说,是惟恐一贯言语木吶的王夫人说出破绽来,引得贾珍尤氏多心,所以经凤姐一解释,贾珍就笑道:“我说老祖宗是爱热闹的,今日不来,必定有个缘故。-这就是了。”贾珍放心了。联繫《红楼梦》曲子好事终一句:萁裘颓堕皆从敬。贾母为何不喜这个侄儿,可知睨端。
凤姐在秦氏临死前,去看过她两次,第一次初病,凤姐一见到秦氏,就不由惊道:“我的奶奶!怎幺几日不见,怎幺几日不见就瘦成这样。”可见凤姐猛然见到秦氏如此是颇感意外的。而秦氏则拉着凤姐儿的手,强笑道,这个“强笑”是秦氏见到凤姐的尴尬?正如那位张先生所说,秦氏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但聪明太过,则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正因为秦氏聪明不过,故深知自己“任凭他是神仙,治了病治不了命,这病不过是挨日子。”而第二次凤姐见到秦氏,短短二三月秦氏脸上身上都已瘦干了,此病如何发展如此快也?这皆是“思虑太过。”为何“思虑太过”,读者自思也。
及至到秦氏死,奇怪未见丈夫贾蓉哭一声,倒上老公公贾珍哭的泪人一般,对人说:“合家大小,远近亲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说着又哭起来,众人劝道:“人已辞世,哭也无益,且商议如何料理要紧。”贾珍拍手道:“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
一个做公公的,儿媳妇死了,如何媳妇比儿子能强儿子十倍,露出如此教外人不堪形象,这个话倒应该由贾蓉来说才是。又是如何“尽我所有”,真正叫外人看不透。
一个做公公的,儿媳妇死了,如何媳妇比儿子能强儿子十倍,露出如此教外人不堪形象,这个话倒应该由贾蓉来说才是。又是如何“尽我所有”,真正叫外人看不透。
贾珍之不堪,尤在选择棺木一节,文章说:贾珍恣意奢华,看板时,几副衫木板皆不中意,最后选定一副原是一位亲王定的万年不坏的板,这就连贾政也看不下去,劝道:此物恐非常人可享,殓以上等衫木也罢了。贾珍如何肯听,贾珍为何不听贾政的劝告,其中大有深意。
还有一节,描写贾珍去请凤姐代为理事,贾珍此时也有些病症在身,二则过于悲痛,一个公公,儿媳妇死了,除非有特别关係,否则如何能如此悲痛。一场大丧事,死了老婆的贾蓉到没有看到多悲痛,这边“荣国府”,除了凤姐,没人出头,邢夫人,王夫人都表现淡淡的,这绝非秦氏出身贫寒…..。
所以像贾珍这样的浪蕩公子,纨绔子弟,且看他后来对待尤二姐,尤三姐的丑态,这作他儿媳妇的秦可卿,既美如天仙,性格又温柔何能逃得出贾珍的手心。
文中提及的贾蓉媳妇
第十三回,“贾蓉的妻子”秦可卿便去世了,第十四回还为她举行了隆重的殡仪。然而奇怪的是第二十九回,谈到贾母来到清虚观后,正和宝玉、黛玉议论那个金麒麟,书中写道:
刚要说话,只见贾珍、贾蓉的妻子婆媳两个来了,彼此见过,贾母方说:“你们又来做什幺,我不过没事来逛逛。”
这是怎幺回事?难道秦可卿真的复活了吗?怎幺她又随同婆婆尤氏来陪贾母。这使人想起第五回的记述:
因东边宁府中花园内梅花盛开,贾珍之妻尤氏,乃治酒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赏花。是日,先携了贾蓉夫妻二人来面请。
第五十三回,祭宗祠前后贾蓉之妻又出现了,书中写道:
且说贾珍开了宗祠,看人打扫……这日宁府中尤氏,正起来同贾蓉之妻,打点送贾母这边的针线礼物……
但是当我们接着看下去时,便发现这个“贾蓉之妻”与故去的秦氏完全不同。秦氏身上有大量的疑点,也就是“误谬”,而这个“蓉妻”一举一动都非常符合自己的身份。书中写道:
一时贾珍进来吃饭,贾蓉之妻迴避了。
从“贾蓉之妻迴避”可以看出她与公公的关係,非常符合中国道德传统。
同回,贾府在祭祀之后,贾母来到“尤氏上房内”,大家先按一定规矩坐定,之后蓉妻捧茶给众人:
故下面方是邢夫人、王夫人之位,再下便是尤氏、李纨、凤姐、贾蓉之妻。
尤氏用茶盘亲自捧茶与贾母,蓉妻捧与众老祖母,然后尤氏又捧与邢夫人等,蓉妻又捧与众姊妹。
贾蓉妻子先用茶盘捧茶与“众老祖母”,“然后尤氏又捧与邢夫人等”,之后“蓉妻又捧与众姊妹”,这很合乎她的身份。
第五十四回,在庆元宵节时,宝玉给每个人斟酒,但特别提到贾蓉之妻除外:
于是宝玉将里面斟完,只除贾蓉之妻是丫环们斟了,然后出至廊上,又与贾珍等斟了一巡。坐了一会,方进来仍归旧坐。
贾蓉之妻是宝玉的侄媳妇,当然不为她斟酒,而由丫环们斟。作者在处理辈分关係时,考虑得非常周到。
三更以后,又重新排了座位,书中写道:
贾母便说:“这却不要拘礼,只听我分派你们就坐才好。”说着便让薛、李二位正面上坐,自己西向坐了,叫宝琴、黛玉、湘云三人皆紧依左右坐下,向宝玉说:“你挨着你太太。”于是邢夫人、王夫人之中夹着宝玉,宝钗等姊妹在西边,挨次下去便是娄氏带着贾菌,尤氏、李纨夹着贾兰,下面横头便是贾蓉之妻。
“下面横头便是贾蓉之妻”,说明即便是座位,也要体现她在这个大家庭中的地位。贾蓉在这个大家庭中,是重孙子辈,作为他的妻子,在贾府女眷中辈分最小,地位最低。
贾母与贾蓉媳妇的关係是这样叙述的:
这里贾母笑道:“我正想着虽然这些人取乐,竟无一对双全的,就忘了蓉儿了。这可全了,蓉儿就和你媳妇坐在一处,倒也团圆了。”
当下贾蓉夫妻二人捧酒斟了一巡,凤姐因见贾母十分高兴,便笑道:“趁着女先儿在这里,不如叫他们击鼓,咱们传梅,行一个‘春喜上眉梢’的令如何?”
贾母作为长辈很高兴看到贾蓉夫妇坐在一起,说:“蓉儿就和你媳妇坐在一处,倒也团圆了。”而“当下贾蓉夫妻二人捧酒斟了一巡”的描述,也表明:贾蓉妻子在节日宴饮上,与丈夫一起为长辈斟酒,很符合重孙媳妇的身份。
第五十八、五十九回,因老太妃薨逝,“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又须“送灵一月方回”,贾母等也将前往,在这里写道:
临日,贾母带着蓉妻坐二乘驮轿,王夫人在后只坐一乘驮轿,贾珍骑马率领众家丁围护。
“贾母带着蓉妻坐二乘驮轿”,这就是说贾蓉妻子也陪同贾母去送灵了。她的这种做法也很符合她的身份。
刚要说话,只见贾珍、贾蓉的妻子婆媳两个来了,彼此见过,贾母方说:“你们又来做什幺,我不过没事来逛逛。”
这是怎幺回事?难道秦可卿真的复活了吗?怎幺她又随同婆婆尤氏来陪贾母。这使人想起第五回的记述:
因东边宁府中花园内梅花盛开,贾珍之妻尤氏,乃治酒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赏花。是日,先携了贾蓉夫妻二人来面请。
第五十三回,祭宗祠前后贾蓉之妻又出现了,书中写道:
且说贾珍开了宗祠,看人打扫……这日宁府中尤氏,正起来同贾蓉之妻,打点送贾母这边的针线礼物……
但是当我们接着看下去时,便发现这个“贾蓉之妻”与故去的秦氏完全不同。秦氏身上有大量的疑点,也就是“误谬”,而这个“蓉妻”一举一动都非常符合自己的身份。书中写道:
一时贾珍进来吃饭,贾蓉之妻迴避了。
从“贾蓉之妻迴避”可以看出她与公公的关係,非常符合中国道德传统。
同回,贾府在祭祀之后,贾母来到“尤氏上房内”,大家先按一定规矩坐定,之后蓉妻捧茶给众人:
故下面方是邢夫人、王夫人之位,再下便是尤氏、李纨、凤姐、贾蓉之妻。
尤氏用茶盘亲自捧茶与贾母,蓉妻捧与众老祖母,然后尤氏又捧与邢夫人等,蓉妻又捧与众姊妹。
贾蓉妻子先用茶盘捧茶与“众老祖母”,“然后尤氏又捧与邢夫人等”,之后“蓉妻又捧与众姊妹”,这很合乎她的身份。
第五十四回,在庆元宵节时,宝玉给每个人斟酒,但特别提到贾蓉之妻除外:
于是宝玉将里面斟完,只除贾蓉之妻是丫环们斟了,然后出至廊上,又与贾珍等斟了一巡。坐了一会,方进来仍归旧坐。
贾蓉之妻是宝玉的侄媳妇,当然不为她斟酒,而由丫环们斟。作者在处理辈分关係时,考虑得非常周到。
三更以后,又重新排了座位,书中写道:
贾母便说:“这却不要拘礼,只听我分派你们就坐才好。”说着便让薛、李二位正面上坐,自己西向坐了,叫宝琴、黛玉、湘云三人皆紧依左右坐下,向宝玉说:“你挨着你太太。”于是邢夫人、王夫人之中夹着宝玉,宝钗等姊妹在西边,挨次下去便是娄氏带着贾菌,尤氏、李纨夹着贾兰,下面横头便是贾蓉之妻。
“下面横头便是贾蓉之妻”,说明即便是座位,也要体现她在这个大家庭中的地位。贾蓉在这个大家庭中,是重孙子辈,作为他的妻子,在贾府女眷中辈分最小,地位最低。
贾母与贾蓉媳妇的关係是这样叙述的:
这里贾母笑道:“我正想着虽然这些人取乐,竟无一对双全的,就忘了蓉儿了。这可全了,蓉儿就和你媳妇坐在一处,倒也团圆了。”
当下贾蓉夫妻二人捧酒斟了一巡,凤姐因见贾母十分高兴,便笑道:“趁着女先儿在这里,不如叫他们击鼓,咱们传梅,行一个‘春喜上眉梢’的令如何?”
贾母作为长辈很高兴看到贾蓉夫妇坐在一起,说:“蓉儿就和你媳妇坐在一处,倒也团圆了。”而“当下贾蓉夫妻二人捧酒斟了一巡”的描述,也表明:贾蓉妻子在节日宴饮上,与丈夫一起为长辈斟酒,很符合重孙媳妇的身份。
第五十八、五十九回,因老太妃薨逝,“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又须“送灵一月方回”,贾母等也将前往,在这里写道:
临日,贾母带着蓉妻坐二乘驮轿,王夫人在后只坐一乘驮轿,贾珍骑马率领众家丁围护。
“贾母带着蓉妻坐二乘驮轿”,这就是说贾蓉妻子也陪同贾母去送灵了。她的这种做法也很符合她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