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妈祖回娘家

(2020-03-07 08:18:33) 百科
妈祖回娘家

妈祖回娘家

妈祖回娘家在每年农曆三月廿三前后海内外各妈祖宫庙护送本宫妈祖圣像到北岸贤良港朝圣、进香的一种祭祀仪式。

“妈祖回娘家”祭祀习俗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该习俗在2007年被列入福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妈祖回娘家
  • 地理标誌:莆田市贤良港祖祠 
  • 非遗级别:福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举办时间:每年农曆三月廿三前后

信俗介绍

“妈祖回娘家”是一种由湄洲妈祖祖庙分香的宫庙、或认同贤良港祖祠为原祖的宫庙到湄洲妈祖祖庙或者港里妈祖祖祠来朝圣、进香,举行盛大祭礼的一种民俗活动。旧时,每年农曆正月到三月,各地妈祖庙组团护送妈祖神像到湄洲祖庙进香时,有些宫庙先到贤良港天后祖祠谒祖。进香队伍先来贤良港天后祖祠进香并驻驾一夜,称为“妈祖回娘家”。第二天天亮时,从贤良港码头渡海到湄洲祖庙进香,完成了“请火”仪式后,又于当天回到贤良港祖祠再驻驾一晚,贤良港妈祖后裔和信众要準备“五味”宴桌接驾,并招待随驾人员食宿。当晚,贤良港祖祠设驻驾筵,点灯结彩,演戏庆祝,热闹非常,成为一道特殊的民俗景观。这期间,贤良港祖都要依例,举行盛大的祭礼。祭礼按照传统的仪式进行,隆重肃穆。其中的道坛科仪严格有序,分为进表科、建坛科、八卦科、入醮科等,显示出妈祖文化与当地三一教文化的交融。

历史记载

据《天妃显圣录》等文献记载,我国御祭妈祖最早的当推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宋高宗在临安郊祭后敕封妈祖为灵惠夫人。以后,历代帝王又加以继承和发展。如《元史·祭祀志》载:“岁遣使香遍祭,金幡一合,银—锭……用柔毛、酒醴,便服行事”。祭文曰:“维年月日,皇帝特遣某官等致祭于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着天妃。”元代天曆三年,元帝御祭妈祖,特遣大臣至莆田虔修祈事。《明史·礼志》载:“永乐七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以正月十五日、三月二十三日,南京太常寺官祭……诸庙皆少牢(猪一、羊一)”。明代郑和、王景弘七下西洋时,朝廷对妈祖的御祭就达14次之多。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诏準福建总督郝提请各省、府、县地方建有的妈祖庙,照例春秋致祭,并行三跪九叩之礼。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妈祖被列为春秋谕祭之神,编入国家祀典,足见妈祖地位之尊荣。至乾隆年间,各府县官祭妈祖的礼仪基本统一,有的还载入地方志。如《长乐县誌》载:“每岁春秋日及三月二十三日诞辰致祭,设帛一(白色)、爵三、铡一、篱一、簋一、笾四、豆四、羊一、豕一……正祭日五鼓,正印宫诣庙,朝服行礼,前后三跪九叩,三献饮醴,受胙仪与关帝同。”
贤良港天后祖祠“妈祖回娘家”祭事习俗已有近千年历史,按中国传统习惯,膜拜神祇必追寻蹤迹。因妈祖父母宗祠在港里,自古以来信众到湄洲祖庙拜祭妈祖,必先到贤良港祖祠朝拜,成为祭神活动第一站。“妈祖回娘家”,意即寻根问祖,其特点为祭祖与祭妈祖合二为一。春祭在农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秋祭在农曆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参加天后祖祠庆典的外地宫庙增多,考虑到外宾参加林氏宗祠祭祖不便,故春祭仅祭拜天后,而秋祭主要为本族祭祖仪典,之后再祭拜天后。
妈祖回娘家

人物介绍

妈祖,名林默,是宋初出生于莆田贤良港的一个普通女子,传说其为救助海难而献身,因好善乐施、济世救人,死后人们感戴其德,立庙祀之。自北宋末以来,经元、明、清历代地方官府请封赐额,其封号达数十个,宋代被赐封为“夫人”五次,宋至清康熙朝被赐封为“妃”、“天妃”十七次,康熙二十三年(1684)后,被赐封为“天后”达十四次。其信仰随着航海交通而传播于东南沿海及闽台内陆水域,成为水神与海上女神,广为后世所信仰崇拜,如今成为四海共仰的和平女神,全世界现有妈祖信众2亿多人。

民俗仪式

“妈祖回娘家”是一种由祖祠分香之宫庙、或认同贤良港祖祠为其原祖的宫庙到祖祠来朝圣、进香的一种仪式行为,各地民众称之为“妈祖回娘家”。以往,各地宫庙之“回娘家”仪式是一种单向性、零散性的进香行为,到祖祠进香也是到湄洲祖庙进香的一个中转地,此与古代贤良港为通往湄洲的必经之地也有关係。近年“回娘家”的习俗不断得以恢复完善,2005年妈祖圣诞日前,各地宫庙通过协商改变零散进香形式,而组成祖祠迎接各宫庙在既定时间统一朝圣的进香迎驾仪式,与古时基本相同。
1、进香迎驾仪式的恢复
贤良港祖祠庆诞之前,出于方便整体接待和为恢复祖祠之迎神出游考虑,贤良港天后祖祠董事会通过与本地社庙及“回娘家”宫庙进行协商,希望将零散的“回娘家”宫庙组织在一起,并由本社区各宫庙前往港里村约3公里的山亭村会合,而后组成一个规模宏大的仪式队伍,从山亭村向港里祖祠进发,造成一个迎接妈祖回家的巡游气势。在每年三月二十三日上午9时,所有参与巡游的宫庙在山亭村会合后向港里天后祖祠进发,形成了有几十个宫庙和单位参与及3千多人参加的大规模的迎神出游的仪式活动。
2、仪队构成类型
参加“妈祖回娘家”接驾及出游的宫庙分三个类型,一是“回娘家”的宫庙,二是朝圣进香宫庙,三是本社区迎驾宫庙。“回娘家”的宫庙仪队有两个明显的特徵,一是抬着本宫妈祖的“软身”(出游之神像)神舆,二是有完整的仪队结构。如2005年到祖祠“回娘家”的宫庙为六个,他们是仙游度尾镇龙井宫、莆田白湖顺济社、莆田清风岭天后宫、莆田东山第一坛、莆田文峰宫等;到祖祠“朝圣”进香的大小宫庙于妈祖圣诞前来来去去难以数计。而本年圣诞日参与游神的宫庙有十余个,他们是涵江天后宫、城厢下坂仙水坛、莆田秀屿莆禧天妃宫、莆田文峰宫、莆禧城隍庙、秀屿东仙金陵宫、笏石湄澄圣母庙、黄石天后宫等。这些宫庙多由其炉主或董事会负责人率领朝圣团,并带一乐舞团队组成的仪队,参加接驾游神活动;仪队中的第三类宫庙则是贤良港本社区的宫庙,其中除天后祖祠组织的福首团队外,还有灵慈西宫、灵慈东宫、接水亭(鳌层宫)、新兴宫、开元宫、钱楼宫、吴祖宫、开山宫等宫庙仪队。
3、进香迎驾仪队顺序
由于董事会和各宫庙负责人的精心安排和各地宫庙的积极支持配合,进香迎驾仪队不仅形成较大的规模,而且充分展示了莆田民间仪式文化与艺术的风采。根据进香迎驾仪式筹备处的安排,仪队由十四个方阵组成。
4、祖祠庆诞祭典仪式
贤良港天后祖祠一年一度的庆诞祭典仪式,是妈祖祭祀仪式活动的高潮。由于主持该仪式的主体既有以林姓宗族的族长为首的福首队,也有管理祖祠的董事会董事长和相关人员,因此,祭典仪式的气氛庄严、隆重。从仪式整体上看,仪式程式虽有简略,但祭典的传统遗蹟仍依稀可寻。
(1)司祭组织
与历史上之仪式司祭及祭拜人员均出于林氏宗族的情况略有不同的是,自八十年代以来,祖祠成立了董事会,所有与祖祠祭祀、外交及管理的事务均由董事会来负责,因而,祖祠祭典也均由董事会主持。同样,所有参与司祭的成员,都由董事会选出。在祭典之时,例须清退大殿上行香信众人等(特别是神前之女性)。主持祭典之董事会和司仪伫立于拜亭之上,其他所有祭拜者皆立于拜亭之石阶前,拜亭两侧各站司香、鸣金、吹生各一人。在祖祠锣鼓及一切响声停止之际,董事长庄严宣布祭典开始,司仪捧“奉旨谕祭”牌宣布“鸣礼炮”,鸣金十一响、进香、命众朝妈祖行三叩九跪诸礼;而后升阶而上于拜亭中再行三叩九跪礼;最后进入大殿前再行三叩九跪礼。礼毕众跪听读祝宣读祭文;最后由司仪宣布三献礼,一献茶酒、二献果蔬、三献金帛。三献毕,众主祭、陪祭人员由司仪持“奉旨谕祭”为前导,由殿中右阶出右门至庙外化炉前焚金帛。众回庙拜亭前再拜,而后进殿辞神,祖祠中锣鼓大作、鞭炮轰鸣,进香者拥进大殿上香敬神,仪式至此全部结束。在祭典中,除了宣读祭文外,所有祭外都有庄严肃穆而又激扬的鼓吹乐为之伴奏,使祭典之隆重和喜庆气氛给所有参祭者、观祭者、进香者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祭典之后,所有外来“回娘家”宫庙仪队及本社区驾、参祭人员,均在祖祠董事会指定的进餐点用午餐。由于民间有神诞中于祖祠取得餐食能消灾纳福之习俗,因此,祖祠还专设素食,以供客人选用。
下午,“回娘家”宫庙之信众,从祖祠大殿中请出本宫神舆,在祖祠旗锣及鼓乐队的欢送下,一一整队返回,其回原住地宫庙后,还要举行本宫庙的妈祖庆诞道坛仪式活动。祖祠于下午四时,才慢慢恢复平静。而祖祠董事会和仪式活动的相关人员则开始紧张忙碌的整理账目、传送祭品、清理卫生等各项工作。晚上,董事会设宴答谢宾客及执行辛勤工作的工作人员。

重要活动

2008年10月30日, “天下妈祖回娘家”系列活动在莆隆重登场,受到海内外普遍关注,期间,共有17个国家和地区300多家妈祖文化机构1009名来宾前来参加,其中仅台湾宫庙就有115家,先后举行十里彩旗迎妈祖,百米烛山共祈福,千副楹联贺盛典,万人车鼓齐汇奏,天下妈祖谒祖庙,贤良港天后祖祠会香,五洲信众同祭祀,和谐神灯平安游,分香割火福泽长等活动。是“妈祖回娘家”传统习俗的继承和发扬,使其文化内涵和外延得到更丰富体现。
2019年4月27日(农曆三月廿三),是妈祖诞辰1059周年纪念日。北岸贤良港天后祖祠人潮涌动,来自印尼、新加坡、港澳台、广东、浙江、海南、天津、福建等地的300多家妈祖宫庙近万名妈祖信众参加“妈祖回娘家”祭祀信俗系列活动,虔诚追寻妈祖屡屡神迹并为之缅怀。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