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大成,1979年生,浙江省临安市人。1998年考入浙江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02年6月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入浙江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师从方一新教授,2005年3月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考入南京大学文学院汉语发展史专业,师从汪维辉教授,2008年6月毕业,获博士学位。同年7月进入浙江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2010年6月出站留校工作至今。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辞彙史、中古汉语、中古文献校理、训诂学。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真大成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日期:1979年
-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 学位/学历:博士
- 专业方向:汉语辞彙史、 中古汉语、 中古文献
- 职务:浙江大学汉语言研究所副所长 汉语史研究中心副主任
- 籍贯:江西省会昌县
教学与课程
本科生课程
1、校勘学
2、古代汉语
研究生课程
1、汉文佛教文献语言研究概况
2、中国传统语言学要籍述论
科研成果
1、中国博士后一等资助项目“魏晋南北朝史书异文研究”(2008-2010)
2、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古文献异文的语言学考察”(2011-2017)
3、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基于出土文献的魏晋南北朝隋唐汉语字词关係研究”(2018-2022)
目前的研究兴趣和重点在于利用出土文献及相关材料对晋唐时期汉语辞彙与汉字的互动作用进行综合考察。
出版着作
1、中古史书校证,中华书局,2013年。
发表论文
01.《搜神记》词语校释琐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第4期。
02.《异苑》校释札记,《古籍研究》2005年第1期。
03. 释“辟方”,《辞书研究》2006年第2期。
04.也说“博换”,《中国语文》2006年第5期。
05.“塌坊”名义考,《汉语史学报》第7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
06.《新唐书·西域传下》“米国”条“献璧”献疑,《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年第1期。
07.《汉语大词典》“罥索”条释义辨正,《语言科学》2010年第2期。
08.《梁书》、《南史》互勘正讹,《中国典籍与文化》2010年第2期。
09. 再释“乙密”,《汉语史研究集刊》第13辑,巴蜀书社,2010年。
10.异文选择与词义考释——以中古史书为中心,《合肥师範学学报》2011年第1期。
11.也谈《世说新语·任诞》“诸阮皆能饮酒”条,《汉语史学报》第11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
12.关于常用词“腿”的若干问题,《语言研究》2012年第3期。
13.中古史书校诂琐记,《汉语史学报》第12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年。
14.中古新词“不涯”考释,《语言研究》2014年第1期。
15.《朝野佥载》校补,《文史》2014年第2辑。
16.《声类》索隐,《国学研究》第3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17.论常用词“替”之替代义的产生时代及其唐代用字——以《匡谬正俗》卷八“替”条为中心,《古汉语研究》2014年第2期。
18.《抱朴子内篇》异文考释,《南京师範大学文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
19.说“趁”——基于晋唐间(5-10世纪)演变史的考察,《中国语文》2015年第2期(《人大複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6年第5期全文转载)。
20.《正法华经》疑难词语释义三题,《历史语言学研究》第11辑,商务印书馆,2016年。
21.试论北朝史书所见若干带有地域性的词,《汉语历史语言学的传承与发展——张永言先生从教六十周年纪念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
22.汉民族共同语多人谈·六朝至唐代的汉民族共同语言,《语言战略研究》2016年第4期。
23.“趁”之来源补论,《语言研究》2017年第1期。
24.汉文佛经用字与疑难词语考释,《汉语史学报》第17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年。
25.论汉文佛经通假字对佛经词语研究的价值,《浙江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
26.谈当前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的四个问题,《中国语文》2018年第5期(《人大複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9年第1期全文转载)。
27.中古译经异文所反映的“一词多形”现象,《汉语史学报》第19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人大複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9年第6期全文转载)。
28.“文有过质”发微:试论南北本《大般涅槃经》改易的语体动机,《浙江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
29.《汉语大词典》所收中古史书词语释义辨正,《语言文学的会通与发微》,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
30.《汉语大词典》所收中古史书词语释义辨正(续),《中文学术前沿》第15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
31.利用异文考释佛经疑难字应注意的三个问题,《佛教汉语研究的新进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
32.元明版佛经臆改释例,《历史与语言研究集刊》第1辑,2019年。
33.汪维辉教授学述,《中文学术前沿》第16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
34.汉译佛经异文所反映的“一词多形”“一形多词”现象初探,《文史》2019年第2辑。
35.译经用字与译经词语新释,《汉字汉语研究》第1期,2019年。
36.动词“物色”的来源和发展初探,《东方语言学》。
37.利用异文从事汉语史研究应注意的三个问题,《浙江大学学报》。
38.“你”字前夜的“尔”与“汝”——兼谈“你”的“北朝出口”假说,《汉译佛经与汉语代词在中古的发展与演变》,中西书局,2019年。
39.中古新词“趁”与文献断代,《汉语史学报》第21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
40.异文通假与中古文献校理,《古籍研究》第70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19年。
41.中古文献异文与中古辞彙史研究,《汉语史学报》第22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年。
42.辞书编纂应重视文献异文——兼谈《汉语大词典》书证之“一本作”,《辞书研究》。
43.论异文对于考释疑难俗字的价值。
奖励荣誉
2009年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
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
2014年浙江省社科联第八届青年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14年浙江大学首届董氏着作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