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寒食清明节

(2020-05-02 20:37:57) 百科
寒食清明节

寒食清明节

寒食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距今已有两千六百多年。其所体现的根祖文化,对于凝聚炎黄子孙的民族意识,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谋求共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寒食清明节
  • 属于:中国传统节日
  • 距今:已有两千六百多年
  • 纪念:晋国大夫介子推

相关故事

寒食清明节是纪念晋国大夫介子推的节日。还如央视《东周列国·春秋篇》所播映的:子推随晋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备受艰辛,有割股啖君之功,但重耳返国主政后,子推拒不以功邀赏,而偕其母隐于介休绵山。晋文公求贤不得,知他是孝子,于是三面放火焚山,逼其出山,子推母子守志被焚。文公封绵山为介推田,敕令子推忌日焚火寒食,是为寒食节。第二年寒食节次日,晋文公素服登绵山至子推被焚的那棵柳树下置祭,发现此柳竟复活了。睹物思人,念及子推一生追求政治清明的远大抱负,封此柳为清明柳,将此日定为清明节。后因两节相邻,渐合二为一。《唐会要》载唐代宗李豫于大曆十二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宋·周密《癸辛杂识》:冬至后百六日为寒食,即以清明为寒食矣。这就是寒食清明节久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寒食清明节寒食清明节

美食文化

清明节,按阳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而2011年是4月5日,农曆是3月3日。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在古时候也叫三月节,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节除扫墓祭祖外,清明吃什幺,其各地食俗也非常的有趣。
清明节饮食习俗:青糰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糰子的风俗习惯。青糰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乾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糰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糰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糰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糰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清明节饮食习俗:清明果
清明果也有叫清明稞的。
浙江南部各地採摘田野里的棉菜(又称鼠麴草),中草药书上称“佛耳草”,有止咳化痰的作用,拌以糯米粉捣柔,馅以糖豆沙或白萝蔔丝与春笋,製成清明果蒸熟,其色青碧,吃起来格外有味。
每到清明,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扫墓时用来祭奠先人的。在我印象中,清明节的到来就意味着能品偿那青绿飘香的清明果了。
清明果形状有些像饺子,但味却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种叫艾叶的植物做成的,艾,多年生草本植物,开黄色小花,叶小形如菊科植物,生得一篷篷,一簇簇的。每年清明前,女人们手提竹蓝,三五成群来到田野喜滋滋地採摘艾叶,青青鲜鲜的艾叶满满当当地堆在蓝子里,煞是好看诱人。艾叶採回家后,便开始了繁杂的製作清明果的工序,女人们又像摩术师,青青的艾草一转眼就变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了。
年年艾叶绿,年年果泛香。乡亲们总也忘不了在城里的亲朋好友,总在清明时节给我们送来自己做的清明果,那亲情,那美味至今都难以忘怀。时过境迁,清明果已不再是单纯的清明祭祖的意义了,他含着浓浓的亲情,带着纯纯的乡情。如今,远离故土的我一想起那青青绿绿的清明果,便会从心底里涌起淡淡的乡愁和甜甜的回忆。
又是一年清明至,由于工作原因我没能回到家乡给外公、外婆扫墓,但父母却捎回了家乡的清明果。见果如见人,我又想起了乡里乡亲亲亲热热在一起製作清明果的情景,那份融洽,那份自然,那份亲昵是那幺温馨和美,但这些在都市里,在物慾横流的今天已很难找到了。只有这青青香香的清明果依然充满诱惑,依然耐人寻味。
清明时节雨绵绵, 艾果柔柔乡情牵, 春风伴梦回家去, 又见村头起炊烟。
清明节饮食习俗:饊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饊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饊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饊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饊子精巧细緻,多以米麵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饊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饊子最为有名。
清明节饮食习俗:欢喜团
四川成都一带有以炒米作团,用线穿之,或大或小,各色点染,名曰“欢喜团”。旧时,在成都北门外至“欢喜庵”一路摆卖。清人《绵城竹枝词》有诗云:“‘欢喜庵’前欢喜团,春郊买食百忧宽。村醪戏比金生丽,偏有多人醉脚盆。”
清明节饮食习俗:画卵
在一些地方,于清明头一夜,把鸡鸭卵煎熟,染成蓝黄杂色,在卵壳上加以雕镂成画,作为冷食礼品赠送。据说吃画卵,在隋唐时盛行全国。
清明节饮食习俗:枣糕
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麵,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製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清明节饮食习俗:清明螺
清明时节,正是採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此外,我国南北各地在清明佳节时还有食鸡蛋、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清明粑、乾粥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食品的习俗。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