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静成皇后(1812年6月19日-1855年8月21日),博尔济吉特氏,刑部员外郎、追封三等承恩公花良阿之女,清文宗鹹丰帝养母,议政王、和硕恭忠亲王爱新觉罗·奕訢生母。道光朝第二位贵妃,第二位皇贵妃,第四任皇后(追尊)。先祖在清朝开国之初入满洲正蓝旗,去世后抬旗入满洲正黄旗。鹹丰帝即位之后,尊其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居绮春园寿康宫,遵照皇太后礼遇奉养,鹹丰五年,晋尊为康慈皇太后。
鹹丰五年七月初一,康慈皇贵太妃病笃时,鹹丰帝感其养育之恩,下诏晋尊康慈皇贵太妃为康慈皇太后,七月初九日康慈皇太后薨逝,葬于慕东陵,谥号:孝静康慈弼天辅圣皇后。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累加謚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神位升祔太庙。清代继孝献皇后董鄂氏之后第二位被追謚为皇后的皇贵妃(令懿皇贵妃魏佳氏由于是嘉庆帝生母而被乾隆帝追謚为孝仪皇后)。清代第五位同时也是最后一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追尊)。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博尔济吉特氏
- 国籍:清朝
- 民族:满族正蓝旗(后抬旗入满洲正黄旗)
- 出生日期:1812年(嘉庆十七年五月十一日)
- 逝世日期:1855年(鹹丰五年七月初九日)
- 职业:贵人→嫔→妃→贵妃→皇贵妃→皇后(追封)
- 主要成就:养育鹹丰帝
以皇贵妃身份执掌道光帝六宫大权
鹹丰帝尊为康慈皇太后
鹹丰帝追封为孝静康慈弼天辅圣皇后 - 丈夫:道光帝
- 养子:鹹丰帝
- 儿子:奕纲、奕继、奕訢
- 女儿:寿恩固伦公主
- 陵墓:慕东陵
- 谥号:孝静成皇后
- 寝宫:永和宫、锺粹宫
人物生平
生于嘉庆十七年五月十一日(1812年6月19日),比道光帝小30岁。
道光五年进入皇宫紫禁城,服侍道光帝,初赐号静贵人。
《雍宫式范》静妃部分

道光六年(1826年)初,14岁的静贵人怀孕,同年四月初七日晋封为静嫔,十月二十三日(1826年11月22日),静贵人生皇次子奕纲。十二月初一日行静嫔册封礼。
道光七年二月初八(1827年3月5日),皇次子奕纲夭折,同年四月二十日晋封为静妃。
道光九年十一月初七(1829年12月2日),静妃生皇三子奕继,仅仅二十几天后,十二月二十八日就夭折了。静妃的稚龄生育,极有可能影响了婴儿的存活率。
道光十年十二月初七(1831年1月20日),静妃生皇六女,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二月封为寿恩固伦公主,指配景寿。
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833年1月11日),21岁的静妃生皇六子奕訢,也就是后来的恭亲王。
道光十三年(1833年)八月十五日,静妃晋升为静贵妃。
道光二十年正月十一日(1840年),皇后钮祜禄氏崩逝于储秀宫,奕詝时年十岁,道光帝命静贵妃抚育皇四子奕詝。道光二十年四月二十五日晋封静贵妃为皇贵妃,十二月十七日行皇贵妃册封礼。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1850年2月25日),道光帝驾崩于圆明园慎德堂,十二天后(1850年3月9日),孝全皇后之子皇四子奕詝即位,是为鹹丰帝。鹹丰即位后,尊静皇贵妃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居绮春园之寿康宫,以皇太后规格奉养。鹹丰元年(1851年)三月,恭上皇贵太妃册宝。同时根据道光帝遗诏,封皇贵太妃之子皇六子奕訢为恭亲王,并加恩恭亲王可戴用红绒结顶冠,朝服蟒袍俱準用金黄色。
鹹丰五年六月,太妃病重,七月初一日,鹹丰帝尊康慈皇贵太妃为康慈皇太后。
鹹丰五年七月初九日,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病逝于寿康宫,享年44岁。
鹹丰五年八月初十(1855年9月20日),鹹丰帝追謚为“孝静康慈弼天辅圣皇后”,不系宣宗謚,不祔庙。
鹹丰七年(1857年)四月二十日,孝静皇后梓宫下葬于慕东陵。
同治元年四月初八(1862年5月6日),两宫皇太后于以同治帝的名义发下诏书,为恭亲王的生母孝静皇后加謚懿昭端惠,系道光帝谥号“成”字,这样博尔济吉特氏谥号即被改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弼天抚圣成皇后,同年九月初二(1862年10月24日),将孝静成皇后神位升祔太庙。
光绪元年(1875年)六月加謚庄仁,宣统元年(1909年)四月加謚和慎。这样,博尔济吉特氏的全謚最终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
初入宫闱
道光初年,博尔济吉特氏以贵人的身份选秀入宫,之后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连续为道光帝生育三子一女,并且位分由静贵人一路升为静妃,可见在此期间博尔济吉特氏很受道光帝的宠爱。之后在道光十三年道光帝将静妃晋封为静贵妃,超越了资历更老的和妃和恬嫔。
六宫之首
道光二十年,道光帝的第三位嫡妻——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突然去世。道光帝非常哀恸,同年,道光帝下诏加封静贵妃为皇贵妃,总摄后宫。在清朝后宫,皇贵妃位比副后,地位极尽尊贵,皇后健在时一般不立皇贵妃,此时的博尔济吉特氏又执掌六宫大权,成为名副其实的六宫之首。
储位之争
孝全皇后留下十岁的独子——皇四子奕詝,即后来的鹹丰帝,交付静皇贵妃抚养。皇贵妃的小儿子奕訢与奕詝年龄相仿,同在上书房,十分友爱,犹如同胞兄弟。但是后来,两人渐渐长大,为了未来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开始了一系列的明争暗斗,静皇贵妃也因为对“正妻”名分的渴求在道光朝始终得不到满足而耿耿于怀,这一切都为日后静皇贵妃的命运和身后事埋下了阴影。
史载,奕訢文武双全,而且聪明过人,后来更支持洋务运动,和西方人(中国人蔑称为“洋鬼子”)接近,有“鬼子六”之称;而奕詝为嫡长子,忠厚老实,秉承中庸之道。道光帝原先认为奕訢之“才”堪此大任,但深为痛惜孝全皇后钮钴禄氏,更爱奕詝,于是为了储位问题犹豫再三。奕詝的老师杜受田深知圣心,教奕詝“藏拙”,也就是不在不如奕訢的方面和他比试,而在父皇道光帝面前表现“孝子”、“仁君”。果然,道光帝认为奕詝比奕訢更有“德”,再加上孝全皇后往日的恩情,终于于道光二十六年下定决心立奕詝为储君。但道光帝毕竟可惜奕訢,就在遗诏中写明,立奕詝为皇太子而即帝位,封奕訢为亲王,。当然由于雍正朝以来的清朝实行秘密建储制度,这份遗诏在道光帝生前未曾公布,是在死后公布的,但遗诏中破天荒地封亲王,反映了道光帝的複杂心理,也为日后两兄弟反目的埋下伏笔。
尊为太后
据记载,“圆明三园”之一的万春园,原名绮春园。道光年间,尊养继母恭慈皇太后于此。鹹丰帝即位,破格奉养仅为先帝侧室又非生母的康慈皇贵太妃居绮春园,这是鹹丰帝以道光帝侍奉孝和太后的方式来侍奉康慈皇贵太妃,并且将养母康慈皇贵太妃生辰定名为"慈寿节",每年俱隆礼称祝。而探病问安,又无异于亲子,这些都是逾制报答皇贵太妃的抚育之恩的加倍孝顺之举。鹹丰帝曾在上谕中提过“朕在沖龄,仰蒙康慈皇贵太妃抚育深恩。”“抚育朕躬十五载。恩恤优加。”,由此可见鹹丰帝与康慈皇贵太妃养母子之间的关係是相当不错的。
鹹丰五年(1855年)六月底,皇贵太妃的病情加重,七月初一日,鹹丰帝尊康慈皇贵太妃为康慈皇太后。鹹丰五年七月初九日巳刻,皇太后卒于寿康宫之“爱日春长”,梓宫停放慈宁宫正中。七月二十一日移大行皇太后梓宫到绮春园迎晖殿暂安。鹹丰五年九月二十三日正式恭上大行皇太后谥号为: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鹹丰五年十月初一日,鹹丰帝钦命孝静皇后丹阐抬旗,于是在孝静皇后身后,其家族改为正黄旗满洲人。
身后事
鹹丰帝为康慈皇太后拟定的谥号为孝静康慈弼天辅圣皇后,不系道光帝謚,也就是不加道光帝谥号——“成皇帝”中的“成”字,不称“成皇后”,神位不祔太庙。对于配享太庙等事,根据鹹丰帝自己的说法,“爰考会典所载,太祖高皇帝三后,惟孝慈高皇后配祔太庙,谥号称高。是别殿奉祀,称号宜殊,非惟前代之旧章,实本我朝之定製。今明禋鉅典,朕不敢以感恩之故,稍越常经。景铄鸿名,朕何敢以尽孝之私,致逾定礼。”是鹹丰帝自己不想开这个先例。根据《实录》的记录,“皇太后疾大渐,(鹹丰帝)复诣爱日春长问侍。巳刻,康慈皇太后崩,上哀恸号呼,摘冠缨,易素服,诣灵驾前奠酒,还养心殿。申刻,复诣寿康宫,奉大行皇太后灵驾至慈宁宫,上翦发成服……上哀恸深至,哭无停声,王大臣等伏地环跪,恳上节哀。酉刻,大行皇太后大殓,奉安梓宫于慈宁宫正中,上奠酒行礼。”基本上是按照标準皇太后的流程进行的。
鹹丰五年七月二十日(1855年9月1日),孝静皇后的身后事操办完成,第二天(1855年9月2日),鹹丰帝借奕訢在办理皇太后葬礼时礼仪疏略,罢去了他的军机大臣、宗人府令和正黄旗满洲都统职务,退回上书房读书,从此对待奕訢同其他异母兄弟没什幺差别了,以至于后来鹹丰帝临终时也未把奕訢列入辅佐儿子同治帝的顾命大臣名单,将他排除于最高统治集团。整个鹹丰朝,除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与英法联军谈判,奕訢几乎没有受重用。
儿子恭亲王奕訢

鹹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鹹丰帝在承德避暑山庄去世,同治帝奉遗诏即位,两宫皇太后(指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发动祺祥政变,捕杀顾命大臣,垂帘听政。为了在政局稳定得到恭亲王的支持,两宫皇太后于同治元年四月初八(1862年5月6日)以同治帝的名义发下诏书,为恭亲王的生母孝静皇后加謚懿昭端惠,系道光帝谥号“成”字,恭亲王改“辅佐”之“辅”字为“抚育”之“抚”字,这样谥号即被改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弼天抚圣成皇后,同年九月初二(1862年10月24日),将孝静成皇后神位升祔太庙。光绪元年(1875年)六月加謚庄仁,宣统元年(1909年)四月加謚和慎,这样博尔济吉特氏的谥号全称就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
后陵奇观
孝静皇后死后,葬于清西陵道光帝慕陵的东面的慕陵妃园寝,改称慕东陵。
按清朝规制,皇后先于皇帝驾崩的与皇帝合葬,后于皇帝驾崩的则另建陵寝。但是慕东陵却异反常规,既非帝、后合葬,也非另建陵寝,而是皇后和妃子埋葬在一个陵寝之中。根据《新整内务府档案修建工程》中记载,在慕陵妃园寝建成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末,道光帝曾降旨在妃园寝添建石券一座。十月十一日又下谕旨:“妃园寝前层中座石券,着照龙泉峪宝顶(即道光帝慕陵)式样,修建宝顶一座,再行踏看,绘图呈览。钦此。”虽然道光帝决定将静皇贵妃葬入妃陵,但也为她提高宝顶的等级。
慕东陵平面图

康慈去世时,为尊父命,又敬养母,鹹丰帝谕令诸军机大臣:“将来大行皇太后奉安,即拟以慕陵妃园寝做为山陵,惟宝城城后,必须筑墙一道,……至围墙亦有顺路可通。”宝城内葬孝静皇后,宝城外至中间葬十六个嫔妃,使整个妃园寝形成了以孝静皇后为中心的大园套小园的形状。这样既不违反道光帝的旨意,又突出了孝静皇后的位置。为进一步表示孝敬,鹹丰帝又决定将原妃陵的绿琉璃瓦改为黄琉璃瓦,陵前加建神厨库,妃园寝改为后陵——慕东陵。
史籍记载
《清史稿·列传·后妃》记载如下: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刑部员外郎花良阿女。后事宣宗为静贵人。累进静皇贵妃。孝全皇后崩,文宗方十岁,妃抚育有恩。文宗即位,尊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居寿康宫。鹹丰五年七月,太妃病笃,尊为康慈皇太后。越九日庚午,崩,年四十四。上謚,曰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不系宣宗謚,不祔庙。葬慕陵东,曰慕东陵。穆宗即位,祔庙,加謚。光绪、宣统累加謚,曰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子三:奕纲、奕继、奕。女一,下嫁景寿。
《清宣宗实录》
道光帝晋封静贵人为静嫔册文:
朕惟六宫效职。椒涂化佐于坤元,九御扬馨,芝綍恩褎夫巽顺。既德容之聿着,斯宠命之攸颁。咨尔静贵人博尔济吉特氏,柔嘉秉范,淑慎禔躬。赞齍敦而仪娴,耀帨鞶而度协。徽音允秩,蕙帏之蚕织弥勤;懿旨覃敷。萱殿之鸾章载锡。兹仰承皇太后慈谕,晋封尔为静嫔。申之册命,尔其祗膺茂典,赓樛惠以凝禧;益播芳型,佩兰芬而叶吉。钦哉。
道光帝晋封静嫔为静妃册文:
朕惟玉齍襄事。六宫昭翚翟之光,彤管扬辉;九御赞雎麟之化,柔嘉克备,荣宠斯颁。咨尔静嫔博尔济吉特氏,兰蕙秉心,帨鞶谨度,瑶筐佐绩。入桑馆以宣勤,镠简腾华,侍萱闱而受祉。兹仰承皇太后慈谕,晋封尔为静妃,锡之册印。尔其祗膺茂典,弥彰雝肃之风;式迓蕃厘。益懋芬芳之德。钦哉。
道光帝晋封静妃为静贵妃册文:
朕惟治始二南。佐职播睢麟之化,班崇九御。升华彰袆翟之辉。寅承夙懔夫规箴,申命宜昭夫典策。咨尔静妃博尔济吉特氏,醇和蕴性,敬顺持躬。协令誉于诗篇,仪襄苹藻;肄芳型于礼教,度式珩璜。淑範丕昭,叶吉允符乎燕喜;荣封载晋,颁恩祗荷乎龙章。兹仰奉皇太后懿旨,以册宝封尔为静贵妃。尔其珠佩宣勤,勉副休称于紫掖;玉齍赞洁,弥膺蕃祉于彤闱。钦哉。
道光帝册封静贵妃为皇贵妃册文:
璇扉选德,壸仪允重夫坤元;镠册镌华,懿典特申乎巽命。礼教既彰于炜管,裦荣宜进以崇阶。式焕芝函,载扬蕙问。尔静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和顺宅衷,温恭蕴性。当宫闱之初侍,勤内政而度协珩璜;暨纶綍之叠颁,守女箴而辉流图史。恪谨克敦乎孝养,萱殿承欢;宽仁聿兆夫嘉祥,兰轩毓秀。小心夙秉,久传象服之荣;华选新膺,合锡龙章之彩。兹奉皇太后懿旨,以册宝封尔为皇贵妃。尔其诚摅爱敬。益展冬温夏清之忱;德楙肃雝,用佐旰食宵衣之治。率六宫而赞化,丕树芳型;备四德以垂模,永资闺助。祗承荣命,敬迓鸿禧。钦哉。
《清文宗实录》
鹹丰帝尊封道光帝康慈皇贵妃为康慈皇贵太妃册文:
化佐坤仪,令则早宣于兰戺;礼隆巽命,徽音聿播于椒涂。爰考彝章,式崇显号。皇考康慈皇贵妃。温恭秉德,淑慎垂模,度着珩璜。侍宵衣而矢恪,仪昭圭璧,式星掖以流徽。璇闱表翊赞之勤,久隆恩眷;彤管协臧嘉之颂,益茂芳型。宜奉崇仪,用彰懿範。谨以册宝尊封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于戏,康强逢吉,蕃厘增玉篆之辉;慈爱为怀,令闻焕金泥之字。谨言。
鹹丰帝尊謚大行皇太后为孝静皇后册文:
崇仪告备,荐玉策以申虔;懿行垂光。勒瑶函而纪实。溯慈晖之煦育,报称宜隆。;献宝箓之鸿称,阐扬莫罄。钦惟皇妣大行皇太后,性成淑慎,范表温恭。华阀锺祥,备坤仪而作则;椒涂摄位。襄内治以宣猷。事皇考者廿余年,恭谨常昭于在昔;抚藐躬者十五载。恩勤克媲于所生。虔思顾复之仁。母仪无忝。聿展尊崇之典;媺德宜彰,延年颂洽乎寰瀛。晋位礼隆夫罔极,方冀慈闱笃祜。长承爱日之欢,何期仙驭升遐。遽抱履霜之感,追攀莫及。永慕弥深,思懿範以如存。受大名而允当;孝彰柔顺;夙娴宫阃之仪;静协安贞。聿表珩璜之度;四海锡康绥之祉,六宫承慈惠之型。宗社凝庥。邦家衍庆,佥言鹹翕,众善同符。谨奉册宝。恭上尊謚,曰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于戏,镂赤文而焕彩,宜特隆归美之称;镌宝册而扬芬,庶稍展追崇之悃。伏冀慈灵默佑,嘉德惟馨。典册常新,等彝章而并重;隆名永协,垂亿禩以无穷。祗备上仪,茂昌景祚。谨言。
家族成员
- 父亲
刑部员外郎花良阿 - 丈夫
清宣宗道光帝 - 养子
清文宗鹹丰帝 - 儿子
爱新觉罗·奕纲
爱新觉罗·奕继
恭忠亲王爱新觉罗·奕訢 - 女儿
寿恩固伦公主
艺术形象
年份 | 影视剧名称 | 演员 | 剧中名 |
---|---|---|---|
1986 | 慈禧外传 | 张瑠琼 | |
1988 | 满清十三皇朝Ⅱ | 温雪琪 | |
1990 | 满清十三皇朝之血染紫禁城 | 冯素波 | |
1993 | 戏说慈禧 | 张燕 | |
1997 | 道光秘史 | 伍咏薇 | 博尔济吉特·那佳 |
2005 | 一帘幽梦 | 马羚 | |
2006 | 大清后宫之还君明珠 | 陈炜 | 博尔济吉特·景珍 |
2011 | 万凰之王 | 胡定欣 | 博尔济吉特·静瑜(彩蓝) |
2012 | 女人花 | 马惠珍 | |
2013 | 红墙绿瓦之残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