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The Making of Life of Pi

(2020-08-20 12:11:42) 百科
The Making of Life of Pi

The Making of Life of Pi

《The Making of Life of Pi》是2014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Jean-Christophe Castelli。

基本介绍

  • 书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部电影的诞生
  • 作者:Jean-Christophe Castelli
  • 原版名称:The Making of Life of Pi: A Film, a Journey
  • ISBN:9787550229136
  • 页数: 160
  • 定价:$ 35.00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2014年8月1日
  • 装帧:平装

作者简介

让-克里斯托夫·卡斯泰利(Jean-Christophe Castelli)曾以杂誌编辑与自由撰稿人身份在《名利场》《时尚先生》及《电影製作者》等杂誌上发表过文章。投身电影界后,在独立电影製片公司“好机器(Good Machine)”担任剧本监製,参与了众多电影项目并开始了与李安的长期合作关係,第一次是为1997年的《冰风暴》进行文化背景研究,紧接着是为2000年的《卧虎藏龙》做故事拓展。在进行自己的写作项目同时,卡斯泰利还在继续为李安做相应的研究与拓展工作,并以联合製片人的身份参与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作品目录

李安序
另一维度:关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一些思考
书籍插图书籍插图
扬·马特尔序
前言
两场暴风雨
1绘製航线:项目拓展阶段
2扬帆起航:前期筹备阶段
3漂洋过海:拍摄阶段
4抵达彼岸:后期製作阶段
鸣谢
图片着作权说明
出版后记

序言

李安序
另一维度:关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一些思考
常数π——圆形的周长与直径之比——是一个无理数,一个无限不循环的无理数,永不重複也永不结束。在他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当中,扬·马特尔似乎将π作为未知、荒谬的生命天性。但对我来说,π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製作紧密相连。
理性像一座动物园,而人类则是独一无二的一种动物,因为我们为自己打造笼子如——社会、家庭、学校、宗教组织——并且选择居住于其中,刻意地利用限制範围来防止我们自身去接触未知。因为未知代表着令人恐惧、同时也具有诱惑性的事物。
艺术,尤其是讲故事的艺术,有着不同于理性的接近无限的方式:艺术可以将无限转化为包含着开始、过程以及结局的一个故事;与此同时,它还允许我们通过影像和隐喻等手段,来窥探那些令我们恐惧却又不断吸引着我们的非理性与未知。这样一来,讲故事就为全体人类提供了一些慰藉,填补了理性不能给予我们的精神所需。但光有讲故事还是不够的:即使我们在理性地生活的时候,我们之中的一部分人仍继续行进在通往未知的道路上——这说明人类的内心渴望着从属于未知,向未知臣服,并且希冀自己成为某种载体,去承载远远超越我们本身的超能力……
而这正是信仰的来源:它既不像理性一样充满着限制,也不像迷信那般混乱不堪。信仰是一种手段,能令人类从被局限的这一观点到达非理性和未知的境界。而这两者之间并没有桥樑,有的只是一段缺口。想要跨过这一段缺口亦没有别的方法,只有飞跃过去——并且,这样的飞跃只会发生在不同于现实的另一个维度里。
当我第一次阅读《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原着时——那大概是在2001年——那本书令我神魂颠倒。记得当时我想,正常人一定不会想要把这小说拍成电影的:从理性出发,这幺做的花费实在是太大了。但从非理性的角度来说,这本书又的确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7年过去,福斯2000电影公司的总裁伊利莎白·加布勒找到我来导演这部小说。我一度犹豫不决。之后福斯电影娱乐公司的董事长与执行总裁汤姆·罗斯曼(Tom Rothman)也前来劝说,他深具说服力,我便如此这般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项目引诱且挑战着。最终我还是同意了,即使依然对此抱有怀疑。
我的第一直觉是正确的:製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实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光是对这个如此特殊的项目做合理的预算就已经让我们觉得走投无路。这看起来简直就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像是变圆为方(除过π之外的第二个数学上的比喻),而且在不止一次的场合下,我都几乎要失去信仰,想要放弃所有,逃之夭夭。之后有一天(应该是2009年中的某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需要将另一维度引入电影,从而赋予派以鲜活的生命,最终跨越这部电影的艺术潜质与製作现状之间巨大的缺口。
紧接着,一系列的选择方案交替着在我脑海里上演:
另一个维度——从字面意思讲,如果我们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做成一部3D电影,会怎样?我在《阿凡达》上映很久之前就已经想到这个。当然,那时我脑海里只有一个模糊的影子。
另一种结构:如果我们把讲故事的过程放进故事之中,在银幕上,让中年派和作家呈现在银幕上的同一个叙事框架中,会怎样?
另一位演员:如果我们选择一个默默无闻的16岁男孩来扮演派——即使他将不得不担起这整部电影的重任,会怎样?
另一只老虎:如果我们将活生生的真老虎和电脑合成的数字老虎结合起来使用,为自己设定一个製作难度极大、但可以保证儘可能真实的呈现标準,会怎样?
另一处地点:如果我们在印度的本地治里市和慕那尔市,也就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故事发生地来拍摄,即使那里完全没有能够进行大型电影拍摄的相关基础设施,会怎样?
另一片海浪:如果我们设计并建造一座属于我们自己的造浪池,在模仿辽阔海域的潮涨潮落、喜怒无常方面可以超越以往任何一个的造浪池,会怎样?
最后,另一个国家:哪一个?哪里才是拍摄的主要场地所在?我们看过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但它们都不具有合适的元素。
也许,小说本身就为这次探索未知的旅程提供了的线索和导向图。书中,齐姆楚姆号货船就沉没在马里亚纳海沟(Mariana Trench)的北部,因而派就沿着北回归线穿越太平洋,向着北美大陆漂流而去。而最靠近派的漂流之旅的土地,恰好就是台湾——这座漂浮在太平洋上的岛屿,也正是我成长所在的“动物园”。于是,一切敲定。《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注定会成长为一部电影。我们将台湾作为拍摄的主战场,儘管自1966年之后,再也没有什幺电影公司的大製作到那里取景拍摄过。但更重要的是,在台湾拍摄这部电影,需要的是一次关于信仰的巨大飞跃,但我最终还是承受了下来。你可将其称之为“命运”,或是这次旅程当中的意外,但该来的总是要来:在长时间的背井离乡之后,我又回到了家乡,一次轮迴因此而圆满。
我们在印度本地治里市和慕那尔市度过了无与伦比的三个星期,与当地极为优秀的电影工作者共事;最后以在加拿大蒙特娄市的两天拍摄作为结束。但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前期筹备和拍摄阶段的主要部分,超过80%的工作都是在一座废弃机场(坐落于台湾第三大城市台中市),以及台北动物园和垦丁的海岸沿线完成的。
拍摄过程中有些十分特殊的事情。想想看,总计超过100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剧组工作人员汇聚台湾,其中中有许多携妻带子,但它们都渐渐适应了台湾的
.生活方式,一如在台湾土生土长的工作人员也学习着大投资电影的製作门道,他们的工作同样完成得非常出色。说来奇怪,在老台中机场,当我们携手工作,以及在由机场登记处改造而成的食堂里共享一日三餐时,语言已不再是障碍,这个老机场就像是全世界电影工作者们梦想中的乌托邦。
我并没有过分夸大台湾部分拍摄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整个製作当中的分量:我们获得了来自台湾信息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台中市政府也提供了台中机场和造浪池;屏东县——我出生的地方——提供给我们的外景拍摄地;台北动物园以及六福村主题公园更是批准我们拍摄他们园内的动物。从最大的造船公司,到地方工业与街坊小商贩,大家对于能够在台湾这个小岛上完成这部不可思议的好莱坞电影都感到激动不已。这种正能量的注入,使得我们的拍摄和製作变成了分享同一个梦想的过程。在福斯电影公司的支持之下,我们为这部电影创造出了异于其他任何电影的特殊条件。对于所有参与其中的人而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都是一次充满了冒险精神,并带来大量全新製作经验的旅程,因为我们要以十分灵活与创新的方式工作,不同于以往总会被一些不相干的事情所束缚,这一次我们创作出了一些绝无仅有的东西。
故事与信仰是保证这部电影的製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两个要素。在此,我们的旅程告一段落了。就像派与理察·帕克最后在墨西哥海岸登入一样,我们终于带着这部电影到达了旅程的彼岸。现在是回望我们工作最后一眼的时候了,在此之后,我们就要让它飞跃到现实世界中,期冀着它能讲述出更多的故事,更多在你们心中、脑海中,属于自己的故事。

后记

改编自扬·马特尔同名小说、由李安执导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不仅在世界上掀起一股“奇幻”热潮,更斩获了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及最佳视觉效果等四项大奖。在惊叹于影片炫目的视觉奇蹟,并为其对信仰和人性的深入探索而感动时,我们也会有种种疑问:怎样面对变幻莫测的海上拍摄环境?动物们怎能贡献如此精湛的表演?3D效果、视觉特效如何达成?李安导演又是怎样有力地支配所有一切?总之,这部影片是如何诞生的?
以上所有问题的答案,都能从这本《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部电影的诞生》中找到。身为影片联合製片人,本书作者亲身参与了电影製作全程,并按流程记录了项目拓展、前期筹备、拍摄以及后期製作四个阶段,从阅读剧本时的灵感一现,到后期具体的软体操作,本书将为您事无巨细地揭晓这些发生在电影幕后的精彩故事。书内特别收录首度公开的高清美术创作和图片档案,更有摄影师玛丽·艾伦·马克和艺术家亚丽克西斯·罗克曼带来的独家授权作品,为分镜头故事板、概念设计速写以及剧照做补充,令各年龄段的读者都能有所收穫,并体验一番“跟组拍摄”的乐趣。
除一些细节的改动外,本书基本延用了英文原版的版式和封面设计,儘量为读者提供原汁原味的阅读体验。另外,特别将设计草稿、故事板等图片中的文字译成中文,以方便读者阅读。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