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自君之出矣(鲍令晖诗作)

(2020-01-31 20:06:47) 百科

自君之出矣(鲍令晖诗作)

《自君之出矣》是南朝宋女诗人鲍令晖的诗作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自君之出矣
  • 创作年代:南朝宋
  • 文学体裁:五言古风
  • 作者:鲍令晖

作品全文

自君之出矣,临轩不解颜。
砧杵夜不发,高门昼常关。
帐中流熠耀,庭前华紫兰。
物枯识节异,鸿来知客寒。
游用暮冬尽,除春待君还。

注释

自:自从。
君:君子。夫君。
之:的。
出:出行。
矣yǐ: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临轩:在窗前。轩,窗槛。门、窗、楼板或栏桿。有窗的长廊或小屋。
解颜:解放(放鬆)颜容。指开颜欢笑。
砧杵zhēn chǔ:亦作“碪杵”。指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
夜:夕夜。
不发:不发出声音。
高门:高大的宅门。
昼:白昼。白天。
恆:永恆,总。
关:关闭。
帷中:帷幔之中。
流:流淌。流动。闪动。
熠yì耀:光彩闪耀。燐火,鬼火。熠,光耀,鲜明。
庭前:庭院之前。
华:花。开花。荣华。
紫兰:学名白芨。又称朱兰、紫蕙。药用于收敛止血,消肿生肌。花有紫红、白、蓝、黄和粉等色,可盆栽室内观赏,亦可点缀于较为荫蔽的花径或庭院一角。
物枯:万物枯萎。
识:识得。懂得。知晓。
节异:节气不同。
鸿归:鸿雁归来。
知:知晓。懂得。
客寒:客人或旅客寒冷。
游取:游玩着。游历取得。取,助词,表示动态,相当于“得”“着”。
暮春:指春季的末尾阶段,即3月左右,此时雨水较多。
尽:穷尽,完毕。
余思:余思。剩余或多余的思念。
待君还:等待君子或夫君归还。

作品赏析

“自君之出矣,临轩不解颜。”思妇寄书给丈夫说:自从你离家之后,我临窗祈盼,总是看不到你,因此总是愁眉苦脸,不曾展颜一笑。《列子》书中记载:“列子师老商氏,五年之后,夫子始一解颜而笑也。”这里是说妻子见不到丈夫,就紧锁双眉,苦不堪言。“砧杵夜不发,高门昼常关。”砧杵是捣衣的工具,砧是垫石,杵是槌棒,如今我国南方农村洗衣服,还常常把浸泡过的衣服放在临水的砧上用槌棒敲击以便涤除污浊。这种敲击,往往发出较大的声音,而且传得很远,因此常常被诗人熔铸成听觉意象,结合不同的情景而构成不同的意境。此诗是说丈夫不在家,妻子不愿接触外界的人,非但白天“门虽设而常关”,夜间连捣衣都不进行了,以免发出声来,传到外面,让不正经的人听了,闻其声而想见其一人独居的情景,以至发生想入非非的事情。
“帐中流熠耀,庭前华紫兰”,这都是深秋的景象,是为下二句作铺垫的,触景生情,或触物怀人,都归结到“物枯识节异,鸿来知客寒。”熠耀,萤光,借代为萤。萤火虫飞入了帐帷,说明天凉了、秋深了。华紫兰,华是开花,紫兰是秋兰。紫茎兰开出了白色的花,也是晚秋之景。从以上两种景况,诗人感觉到了“物枯”,即物象的衰萎和枯竭,又从此中看到了时序和节候变易的标誌。更进一步得到证实是的,鸿雁从北方飞回南方来了,由此可知自己的心上人在北方已经受到寒冷的侵袭。以上四句,由眼前之景写到时序的变化,进而又推断行人居北地,定然已经感到寒冷,真是体贴入微。
“游用暮冬尽,除春待君还。”《一切经音义》引《苍颉篇》说:“用,以也。”除,易也,即除夕之除;除春,冬去春来,季节由残冬变易为新春。本诗末二句是说,夫君您奔走在外,与人往来俯仰,直到暮冬尽了还不能回来,那幺,冬去春来,我等着您回家!思念、期盼,一盼再盼,一等再等,希望团聚的日子,现在又不得不后移了,真可谓秋水伊人、望眼欲穿!

作者简介

鲍令晖,生卒年不详,东海(今山东省郯城县)人,南朝宋女诗人。鲍照之妹,家境清贫,善作情。钟嵘《诗品》说她是南齐人,但从鲍照的《请假启》中讲到仅有的一个妹妹死去等语看来,她大约在宋孝武帝时就已去世。
据钟嵘《诗品》载,鲍照有一次曾对孝武帝刘骏说:“臣妹才自亚于左棻,臣才不及太沖尔。”(左棻是左思即左太沖的妹妹,也很有诗才)可见鲍令晖诗才出众。钟嵘说她的诗“往往崭绝清巧,拟古尤胜”,但又批评她“百愿淫矣”,这大约是指她那些诗主要写相思之情。
鲍令晖诗留传不多,《玉台新咏》录其诗七首,其中为人所传诵的是拟古之作,如《题书后寄行人》、《拟客从远方来》等。清代钱振伦注《鲍参军集》附注其诗。今人钱仲联《鲍参军集注》附有鲍令晖诗。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