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研究管见录》是2005年6月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赵世举。
基本介绍
- 书名:汉语研究管见录
-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 页数:336页
- 开本:32开
- 品牌:湖北人民
- 作者:赵世举
- 出版日期:2005年6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216043081
内容简介
本书选录了作者的29篇关于汉语言方面的学术论文,分为四个部分:雅学研究;辞彙语义研究;语法修辞研究;社会语言学研究及其他。是汉语教学与研究中的重要参考文献。
图书目录
一、雅学研究
雅学史初探………………………………………………………3
雅学与文化论纲…………………………………………………38
从《尔雅略说》看雅学的飞跃性发展…………………………47
黄季刚先生的雅学研究述略……………………………………57
历代雅书述略……………………………………………………65
二、辞彙语义研究
基于言语与语言区别的词义分析问题试探……………………77
汉语词义的微观结构及其切分与描写…………………………88
试论汉语语义对立………………………………………………98
汉语对其他语言词语的吸收及其规範问题……………………112
“和你”即“伙里/伙的”……………………………………127
三、语法修辞研究
《尚书》和甲骨金文中人称代词的“格”问题………………135
授与动词“给”的产生与发展考论……………………………143
古汉语助词“之”概说…………………………………………162
关于定中结构中助词“之”的分布问题………………………172
关于定中结构的指称问题………………………………………18l
从《孟子》看语境对定中结构的制约…………………………196
关于“定语后置”问题的新思考………………………………206
定语的语义指向试探……………………………………………22l
定语与中心语的语义关係试探…………………………………23l
从“之”字的用法看组合式谓补结构的形成…………………248
关于汉语省略句的判定标準问题………………………………253
汉语句法分析问题漫议…………………………………………262
浅论《语助》在汉语语法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276
空位——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段…………………………………284
古汉语暗喻的表达形式及其特点浅说…………………………292
四、社会语言学研究及其他
双语双方言运用的心态透视……………………………………299
当代商业店名的构成类析及文化透视…………………………305
从信息社会对语言文字的要求看汉语汉字的优长……………312
试论“苒”字及相关问题………………………………………332
后 记……………………………………………………………336
雅学史初探………………………………………………………3
雅学与文化论纲…………………………………………………38
从《尔雅略说》看雅学的飞跃性发展…………………………47
黄季刚先生的雅学研究述略……………………………………57
历代雅书述略……………………………………………………65
二、辞彙语义研究
基于言语与语言区别的词义分析问题试探……………………77
汉语词义的微观结构及其切分与描写…………………………88
试论汉语语义对立………………………………………………98
汉语对其他语言词语的吸收及其规範问题……………………112
“和你”即“伙里/伙的”……………………………………127
三、语法修辞研究
《尚书》和甲骨金文中人称代词的“格”问题………………135
授与动词“给”的产生与发展考论……………………………143
古汉语助词“之”概说…………………………………………162
关于定中结构中助词“之”的分布问题………………………172
关于定中结构的指称问题………………………………………18l
从《孟子》看语境对定中结构的制约…………………………196
关于“定语后置”问题的新思考………………………………206
定语的语义指向试探……………………………………………22l
定语与中心语的语义关係试探…………………………………23l
从“之”字的用法看组合式谓补结构的形成…………………248
关于汉语省略句的判定标準问题………………………………253
汉语句法分析问题漫议…………………………………………262
浅论《语助》在汉语语法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276
空位——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段…………………………………284
古汉语暗喻的表达形式及其特点浅说…………………………292
四、社会语言学研究及其他
双语双方言运用的心态透视……………………………………299
当代商业店名的构成类析及文化透视…………………………305
从信息社会对语言文字的要求看汉语汉字的优长……………312
试论“苒”字及相关问题………………………………………332
后 记……………………………………………………………336
文摘
书摘
雅学史初探
雅学,即关于《尔雅》及仿雅着作的专门学术。它是传统训诂学的一大
分支,也是汉语辞彙学、语义学、辞书学的园圃之一。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雅学是“古老而又年轻”的。说其古老,是因为
它发源于秦汉,成熟于中古,兴盛于有清,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两千年
来,无数通儒硕学,为之呕心沥血,代有传人,着述汗牛,已蔚为大观;说
其年轻,是因为自古迄今为之作全面而系统地总结者为数不多,从理论上概
括、阐述者更是寥若晨星,其整体框架是浑沦的,其概念、界域是含混的,
其对象、任务是模糊的,其发展也是较盲目的。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雅学
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发展。
雅学,作为一门古老的边缘性学科,有着丰富的历史宝藏,也有其广阔
的发展前景,因此亟待挖掘、整理、总结、振兴,并进而进行科学建构。正
是基于此,笔者不揣孤陋,试图从“史”这一侧面,对雅学源流作一粗略的
爬梳。管窥蠡测之得,权充引玉之砖。
雅学源远流长,其历史是较为複杂的。首先,它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
术门类,其产生及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其次,它作为传统训诂学的
分支,其演进的历史又与训诂学的兴衰紧相关联;再则,任何一门科学的发
展都与社会发展联繫在一起,雅学自然也不例外,它的发展也同样受到社会
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正是由于上述诸因素的影响,雅学的发展
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各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具体来说,雅学的发展,
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时期。
P3-4
雅学史初探
雅学,即关于《尔雅》及仿雅着作的专门学术。它是传统训诂学的一大
分支,也是汉语辞彙学、语义学、辞书学的园圃之一。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雅学是“古老而又年轻”的。说其古老,是因为
它发源于秦汉,成熟于中古,兴盛于有清,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两千年
来,无数通儒硕学,为之呕心沥血,代有传人,着述汗牛,已蔚为大观;说
其年轻,是因为自古迄今为之作全面而系统地总结者为数不多,从理论上概
括、阐述者更是寥若晨星,其整体框架是浑沦的,其概念、界域是含混的,
其对象、任务是模糊的,其发展也是较盲目的。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雅学
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发展。
雅学,作为一门古老的边缘性学科,有着丰富的历史宝藏,也有其广阔
的发展前景,因此亟待挖掘、整理、总结、振兴,并进而进行科学建构。正
是基于此,笔者不揣孤陋,试图从“史”这一侧面,对雅学源流作一粗略的
爬梳。管窥蠡测之得,权充引玉之砖。
雅学源远流长,其历史是较为複杂的。首先,它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
术门类,其产生及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其次,它作为传统训诂学的
分支,其演进的历史又与训诂学的兴衰紧相关联;再则,任何一门科学的发
展都与社会发展联繫在一起,雅学自然也不例外,它的发展也同样受到社会
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正是由于上述诸因素的影响,雅学的发展
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各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具体来说,雅学的发展,
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时期。
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