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第二辑全三册)

(2020-08-12 10:13:26) 百科
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第二辑全三册)

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第二辑全三册)

《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第二辑全三册)》是2008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宋司马光,黄锦鋐。

基本介绍

  • 作者:宋 司马光 着                       /            黄锦鋐 主编
  • 译者:台湾二十七位教授
  • ISBN:9787802289857
  • 页数:1081
  • 定价:138.00元
  •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12
  • 装帧:平装
  • 副标题:东汉 魏
  • 丛书:  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

内容介绍

王立群心水推荐:该书不错,文译精审,尤其是地图为该书增色颇多!
中文世界第一部白话全译本。台湾着名学人黄锦主编,台湾二十七位教授学者合译。译文贴近原着,尽得信达雅之要义。译者在翻译时力图贴近、还原《资治通鉴》,译文紧贴原着,逐字逐译,不以“现代眼光”作解人,不擅作发挥,旨在让读者能读到一个“乾乾净净的《资治通鉴》,乾乾净净的司马君实”。以拙御巧,看似笨工夫,实为巧办法。
全书文言加上译文凡八百万言,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按朝代分为七辑,陆续推出。
《资治通鉴》之名,众人皆知,但研读者比之于《史记》要少很多,考其缘由,一者当数其编年体例,初读似乎有烦琐之嫌;二来其洋洋三百万言,规模远比五十万言的《史记》巨大,足以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此二者,细考之实乃《资治通鉴》的过人之处:编年体能将複杂之史实条分细缕,读之能追根溯源,其源头、发展、高潮、结局方能一清二楚;《资治通鉴》叙述了1362年的中国历史,如此泱泱大国的千年历史浓缩于三百万言之中,能清晰明了已属大为不易,也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对这段历史有所解。如不能用心将其一一读来,则只有将时间浪费在市面上大为泛滥的所谓的中国通史之上了,所欲其何,就要看读者想要达到什幺目的了。
《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第2辑)(东汉、魏)最大的特点有三:一为译文考究,此点在出版前言中有详细说明;二为文白对照,“白话语译”乃弘扬传统文化之急需,但断不可以之取代典籍之原文。文言在对宇宙人生之直观和对历史命运之体认上具有简约精準之美,此为白话文所无法企及。因而“白话语译”只能是一座桥樑,意在让如今的读者能通过这一桥樑而直接接近原典,所谓“得鱼忘筌”者是也。因而我们在编排形式上,儘量做到文白对照,既能得白话文之通俗易懂,又不失文言文之典雅深沉。在版式上,一页之内上排原文下排白话文,一一对照,使原文和白话文皆能保持阅读的连贯性。三为全书的分辑安排,编者考虑到大多数读者可能存在的对《资治通鉴》的畏惧心理,将八百万字的规模按朝代分成七辑,每辑大致百余万字,相对而言阅读起来要轻鬆许多,且以朝代为分辑原则,既保留了原文的完整性,又可以视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购买。

作品目录

卷第三十九 汉纪三十一 汉淮阳王更始元年~二年(23~24)卷第四十 汉纪三十二 汉光武帝建武元年~二年(25~26)卷第四十一 汉纪三十三 汉光武帝建武三年~五年(27~29)卷第四十二 汉纪三十四 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十一年(30~35)卷第四十三 汉纪三十五 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二十二年(36~46)卷第四十四 汉纪三十六 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汉明帝永平三年(47~60)卷第四十五 汉纪三十七 汉明帝永平四年~十八年(61~75)卷第四十六 汉纪三十八 汉章帝建初元年~元和元年(76~84)卷第四十七 汉纪三十九 汉章帝元和二年~汉和帝永元三年(85~91)卷第四十八 汉纪四十 汉和帝永元四年~元兴元年(92~105)卷第四十九 汉纪四十一 汉殇帝延平元年~元初二年(106~115)卷第五十 汉纪四十二 汉安帝元初三年~延光三年(116~124)卷第五十一 汉纪四十三 汉安帝延光四年~阳嘉二年(125~133)卷第五十二 汉纪四十四 汉顺帝阳嘉三年~汉沖帝永嘉元年(134-145)卷第五十三 汉纪四十五 汉质帝本初元年~汉桓帝永寿二年(146~156)卷第五十四 汉纪四十六 汉桓帝永寿三年~延熹六年(157~163)卷第五十五 汉纪四十七 汉桓帝延熹七年~九年(164~166)卷第五十六 汉纪四十八 汉桓帝永康元年~汉灵帝建宁四年(167~171)卷第五十七 汉纪四十九 汉灵帝熹平元年~光和三年(172~180)卷第五十八 汉纪五十 汉灵帝光和四年~中平四年(181~187)卷第五十九 汉纪五十一 汉灵帝中平五年~汉献帝初平元年(188~190)卷第六十 汉纪五十二 汉献帝初平二年~四年(191~193)卷第六十一 汉纪五十三 汉献帝兴平元年~二年(194~195)卷第六十二 汉纪五十四 汉献帝建安元年~三年(196~198)卷第六十三 汉纪五十五 汉献帝建安四年~五年(199~200)卷第六十四 汉纪五十六 汉献帝建安六年~十年(201~205)卷第六十五 汉纪五十七 汉献帝建安十一年~十三年(206~208)卷第六十六 汉纪五十八 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十八年(209~213)卷第六十七 汉纪五十九 汉献帝建安十九年~二十一年(214~216)卷第六十八 汉纪六十 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二十四年(217~219)卷第六十九 魏纪一 魏文帝黄初元年~三年(220~222)卷第七十 魏纪二 魏文帝黄初四年~魏明帝太和元年(223~227)卷第七十一 魏纪三 魏明帝太和二年~四年(228~230)卷第七十二 魏纪四 魏明帝太和五年~青龙二年(231~234)卷第七十三 魏纪五 魏明帝青龙三年~景初元年(235~237)卷第七十四 魏纪六 魏明帝景初二年~魏邵陵厉公正始六年(238~245)卷第七十五 魏纪七 魏邵陵厉公正始七年~嘉平四年(246~252)卷第七十六 魏纪八 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魏高贵乡公正元二年(253~255)卷第七十七 魏纪九 魏高贵乡公甘露元年~魂元帝景元二年(256~261)卷第七十八 魏纪十 魏元帝景元三年~成熙元年(262~264)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