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新加坡捷运有限公司

(2020-03-04 07:01:14) 百科
新加坡捷运有限公司

新加坡捷运有限公司

新加坡捷运有限公司是新加坡的一家铁道运营公司,是SMRT集团的一家下属分公司。新加坡捷运有限公司(SMRT Trains Ltd Pte)1987年11月7日,SMRT开始运营的新加坡第一段捷运,既杨厝港捷运站到大巴窑捷运站之间的五站。现在运营着除东北线以外的其他捷运线路。

新加坡捷运(英语:Mass Rapid Transit,简称MRT),又名大众快速交通,是新加坡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由[span]新加坡地下铁路公司及新捷运营运。新加坡捷运是继马尼拉的轻轨铁路运输系统之后,东南亚地区第二个兴建的捷运系统。自1987年开通以来,新加坡捷运已经发展成有5条路线(包括机场捷运支线和环线第3 阶段)的捷运系统。 捷运最早的线路于1987年通车,位于杨厝港和大巴窑之间。新加坡捷运系统穿行整个新加坡,为全国接近一半的人口(即差不多200万人)服务。每天平均搭乘人数为158万。 新加坡捷运目前有69个车站已通车,其中8个为捷运转换站,3个为轻轨转换站,并有118.9公里的标準轨距线路。捷运由陆交局负责建造,并为盈利公司SMRT 和SBS Transit (新捷运) 提供特许经营权。这两家公司同时也经营巴士和德士业务,以保证各种公共运输服务的有效结合。新加坡捷运也与政府组屋区里的轻轨系统相连线。新加坡捷运的服务从早上5点30起到凌晨1点结束。捷运服务班次约5分钟一次。节假日服务时间通常会延长。

基本介绍

  • 公司名称:新加坡捷运有限公司
  • 外文名称:SMRT Trains Ltd Pte
  • 总部地点:新加坡
  • 公司性质:铁道运营公司

历史

编辑本段
1967年,城市规划人员预计在1992年新加坡就必须建立捷运系统以满足公共运输的需求。新加坡国会在辩论[span]发展单一的公共巴士系统是否更加节省资金成本后,意识到只有 巴士系统是无法满足公共运输需求的。因为在土地有限的城市国家新加坡,建立和扩充巴士系统必定会与其他方面争夺土地资源。1983年10月22日,初始投资为50亿元的新加坡捷运在SHAN ROAD正式开始施工,这是当时新加坡最大的公共工程项目。新加坡捷运网路分阶段修建。最早修建的是南北线,因为南北线穿越的中部地区对公共运输的需求极大。1983年10月14日新加坡捷运公司(MRTC)成立,后更名为SMRT。新加坡捷运公司也接管了原新加坡捷运管理局的职责。1987年11月7日,南北线的第一段开始营业,共有5个车站和6公里线路。15个车站之后也加入营运。1988年3月12日在当时的总理李光耀主持 下,新加坡捷运正式投入运行。另外21个车站相继投入营运。1990年7月6日东西线的文礼捷运站投入营业。标誌着捷运系统提前2年建成。  新加坡捷运随后不断扩建。其中包括耗资12亿新元的南北线兀兰延线扩建工程,使南北线成为环线。  利用轨道路线将人们直接送到家门的想法是引进与捷运相连的轻轨路线(LRT)的原因。1999年11月6日,武吉班让轻轨正式运行。为了促进旅游业,樟宜机场站和博览站也加入捷运网路。2003年6月20日,由新捷运(SBS Transit)经营的 东北捷运线(NEL)开始运行。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全自动的重型捷运线路。2006年1月15日,在公众的强烈要求下,东北捷运线的万国站正式投入使用;2011年6月20日,兀里站投入使用。自此,东北线已全线贯通。

车站设施服务

编辑本段
新加坡捷运车站不是建在地下站台里就是建在高架站台上。唯有碧山捷运站是建在地面上的。多数地下[span]车站都深入地下,相当坚固,可以用于防空。  在捷运站和捷运线上都有手机服务。地下站台和捷运车厢都安装 了冷气(空调)。每个车站都有至少4台售票机(GTM),一个乘客服务中心。车站也有电视萤幕显示列车服务信息。所有车站都有厕所和公用电话,不过有些厕所是设在地面层(不在站台上)。有些车站,特别是主要车站还拥有各类服务,如零售商店,超级市场,便利店(7-ELEVEN,CHEERS),自动提款机,自动服务亭等等。接送乘客的自动扶梯的速度为每秒0.75米,比一般的自动扶梯速度快50%。 东西线和南北线的旧车站开始并没有修建为残疾人士使用捷运的设备,如电梯,斜坡,地板盲文点字,供残疾人出入检票口等等。当局曾经积极劝阻残疾人士使用捷运。但是捷运系统现在正逐步安装供残疾人士使用的设备以方便老年人和残疾人士。到2007年2月27日,除波娜维斯达站外,其他所有捷运站都已做到无障碍,可以让老年人和残疾人士使用。

车费和车票

编辑本段
有鑒于经营捷运的公司是以盈利为性质,车票的价格都被调整到至少收支平衡的水平。经营公司以行程距离为基[span]準计算车费,并售卖充值车票(现行车票为ez-link卡,使用範围广)予乘客。以行程距离为基準的车费计算有异于其他、诸如伦敦的捷运系统。所有付费系统由 TransitLi nk 公司统一经营,乘客只需通过付费门、车费便会自动被计算及扣除,因此转换路线十分方便。此外,使用单程车票的乘客也可以于途中决定延长行程,在到达目的车站时支付差额。  车站被划分为已付费、未付费二区,乘客需通过付费门才能进入已付费区。付费门的电子系统为连线区域网路型,可于乘客途中读取、更新电子车票内晶片的资料。乘客可利用自动售票机购买单程车票或为再使用车票加额。青色的单程车票只限于购买当天使用,并须在预计旅程时间的额外三十分钟内抵达目的地并扣除款项。再使用车票可重複使用至卡上所标明的截止日期,且需维持一定数额的款项。  虽说经营捷运的公司是以盈利为性质,车费的定价还需呈交并通过公共运输委员会的核准。车费的定价一般以巴士行程的定价为考量,以保持合理、且鼓励更多人舍巴士而以捷运代之。然而,过去数年的车费涨价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亦对新捷运经营的东北线车费稍高颇有微言,而新捷运则以全地下捷运较高的营运费用及乘客稀少作为车费稍高的理由。

车厂

编辑本段
SMRT 公司有4个车厂。 碧山车厂是拥有大修设备的中心维修车厂。樟宜和乌鲁班丹车厂负责检查和[span]夜间存放车辆。位于巴耶利峇路上段,建于地下的金泉车厂日后将是捷运环线和滨海市区线(Downtown Line)列车的维修与中央指挥中心,整个车厂可停放77列车(3节车厢)。宏茂桥,裕廊东和丹纳美拉车站都修建了一条位于中间的轨道,以便不需要的列车能返回车厂。裕廊东和丹纳美拉车站目前也分别当作南北线和樟宜机场段的终点站。  盛港车厂用于存放东北线,盛港轻轨,榜鹅轻轨的车辆。在结构上,这是其上方可供工业发展使用的第一个车厂,从而减少浪费土地资源。

建筑风格

编辑本段
早期的捷运车站建筑强调实用而非美观。 这点可以从最早开始建造和营运的车站上看出来。从1987[span]年到1988年南北线和东西线上的杨厝港站到金文泰站都是如此。唯一的例外是乌节车站,捷运系统的设计者有意将其建成一个捷运车站的“样板”而建造了半球形的屋顶。捷运车站的建筑风格在后续的阶段里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从而产生了园筒状的车站(从加冷到巴西立的绝大多数车站),和有屋檐的车站(从裕廊东站往西的所有车站)。 在主要的捷运车站里,可以看到一些艺术作品,主要是表现新加坡近代历史的绘画和雕塑。兀兰站投入使用时,展示了一件4000公斤重的雕塑。东北线启用时,陆交局主持了一个称为“ART IN TRANSIT”的项目,19位本地艺术家创作了一批艺术作品,并与车站的内部建筑装潢相结合,目的是为乘客在搭乘捷运时可以有鉴赏公共艺术的机会。每个车站的艺术作品都与车站的特点相配合。不过只有东北线的车站在这个项目下受惠。当局也举行了一项艺术作品比赛,为正在建造中捷运环线的车站设计做準备。 东西线樟宜机场支线上的博览车站与拥有10万平方米的新加坡博览中心相邻。博览车站由FOSTER AND PARTNERS 设计,于2001 年建成。车站的特点是整个站台都为一个巨大的椭圆型无柱钛合金屋顶所覆盖,而一个直径40米的不鏽钢圆碟高悬于车站入口处与其相映成辉。整个设计极具未来派艺术特色。

捷运路线

编辑本段
东西线(驾驶员操作)
东西线(East-West Line)是由SMRT捷运有限公司(SMRT Trains Ltd)营运的路线,由巴西立(Pasir Ris)至裕群(Joo Koon),并于丹那美拉(Tanah Merah)设机场铁路支线,经过博览(Expo)往来于樟宜机场(Changi Airport)。东西线于政府大厦(City Hall)、莱佛士坊(Raffles Place)及裕廊东(Jurong East)接驳南北线,及于欧南园(Outram Park)接驳东北线。
南北线(驾驶员操作)
南北线(North-South Line)是由SMRT捷运有限公司(SMRT Trains Ltd)营运的路线,由裕廊东(Jurong East) 至 滨海湾(Marina Bay) 经兀兰(Woodlands)、宏茂桥 (Ang Mo Kio) 及乌节 (Orchard)。南北线于政府大厦 (City Hall)、莱佛士坊 (Raffles Place) 及裕廊东 (Jurong East) 接驳东西线,于多美歌(Dhoby Ghaut) 接驳东北线,于碧山(Bishan)换乘环线。另在蔡厝港站 (Choa Chu Kang) 接驳武吉班让 (Bukit Panjang) 轻轨系统。
东北线(无人驾驶)
东北线(North-East Line)为新捷运 (SBS Transit) 营运的路线,由港湾 (HarbourFront) 至榜鹅 (Punggol),途经牛车水(Chinatown)、小印度(Little India)民族区,为无人驾驶的重型捷运路线。东北线于欧南园 (Outram Park) 接驳东西线,于多美歌 (Dhoby Ghaut) 接驳南北线,于实龙岗(Serangoon)、多美歌(Dhoby Ghaut)转换环线。另在盛港站 (Sengkang) 及榜鹅站 (Punggol) 接驳新捷运营运的区域无人驾驶轻轨系统。
环线(无人驾驶)
环线(Circle Line)是由SMRT捷运有限公司 (SMRT Trains Ltd) 营运的路线,共29个车站,预计2011年全线通车,已通车的车站为多美歌(Dhoby Ghaut)、百胜(Bras Basah)、滨海中心(Esplanade)、宝门廊(Promenade)、尼诰大道(Nicoll Highway)、体育场(Stadium)、蒙巴登(Mountbatten)、达科达(Dakota)、巴耶利峇(Paya Lebar Interchange,接驳东西线)、麦波申(MacPherson)、大成(Tai Seng)、巴特礼(Bartley)、实龙岗(Seragoon Interchange,接驳东北线)、罗弄泉(Lorong Chuan)、碧山(Bishan Interchange,接驳南北线)和玛丽蒙(Marymount) (其余车站将于2011年10月8日正式投入使用)。
滨海市区线(建设中)
滨海市区线 (Downtown Line) 预计共33个车站,其中11个转线站,全长40千米。工程将会分三个阶段兴建,预计分别在2013年、2015年及2018年落成通车。  市区线(DOWNTOWN LINE – DTL)是新加坡的第5条捷运路线。目前正在兴建中。市区线全长约40公里,有33个车站。跟东北线和环线一样,市区线亦是全线无人驾驶的捷运路线。同时也是一条全线均建于地底的捷运路线。市区线将为武吉知马地区和东部地区的乘客服务,使乘客可以迅速前往新市区。在捷运路线图上以褐色标示。  2007年4月27日陆交局宣布了转换站的名单。包括武吉班让,植物园,纽顿,小印度,武吉士,麦波申,淡滨尼和博览。与捷运环线类似,市区线将採用3节车厢的列车。每天乘客人数估计约50万人次。  市区线第一、二、三阶段的车站位置和站名均已宣布:自西向东依次为武吉班让、凯秀、山景、美世界、阿尔伯王园、第六道、陈嘉庚、植物园、史蒂芬、纽顿、小印度、梧槽、武吉士、宝门廊、海湾舫、市中心、直落亚逸、牛车水、福康宁、明古连、惹兰勿剎、明地迷亚、芽笼峇鲁、玛达、麦波申、乌美、加基武吉、勿洛北、淡滨尼西、淡滨尼、淡滨尼东、樟宜上段、博览。  市区线第一阶段定于2013年完工。第二阶段定于2015年完工。第三阶段则定于2016年建成。 需要指出的是,市区线第一阶段过去曾一度被称为捷运环线的“市区延长线”。 市区线的建造计画重组了原定的几条通往滨海湾的捷运路线,同时为目前与东西线相平行而又无法使用东西线的走廊地区提供捷运服务。2005年7月14日,当局宣布了环线的“市区延长线”计画,市区延长线长3.4公里,5个车站。并计画2007年开始修建。在随后的报导和“新加坡蓝图2001”中,当局暗示会修建沿武吉知马走廊直到武吉班让的捷运线,以及修建在一条东海岸地区的环线。陆交局之后将这两条捷运线称为武吉知马线和东区线。并计画定于在10到15年内完工。  2007年2月15日财政部第二部长(Tharman Shanmugaratnam)宣布当捷运环线在2010年建成后,就将立刻开始修建120亿元通往武吉班让的市区线部分。2007年4月27日,市区延长线,武吉知马线和东区线的北半部被结合在一起成为一条40公里长的单一捷运线,即市区线。市区延长线,武吉知马线和原东区线北半部被改称为市区线的第1,2,和3阶段。第一阶段的工程也包括修建从宝龙坊(Promenade)到武吉士的新段落。并在武吉士站与第2阶段的捷运相连线。而第3阶段的线路将以博览站为终端。原东区线的南半部,请参阅东区线。现已开通武吉士、宝门廊、海湾舫、市中心、直落亚逸、牛车水站。
东区线(建造中)
2008年1月25日,交通部长林双吉宣布将修建东区线(East Region Line)。东区线全长21公里,有12个车站。相当于原来规划中的东区线的南半部分线路。东区线的北半部分线路已成为市区线的一部分(见市区线)。计画中的东区线从滨海湾往东部的丹戎禺(Tanjong Rhu)、经马林百列(Marine Parade)、实乞纳(Siglap)、勿洛南(Bedok South)和东海岸上段(Upper East Coast),以樟宜为终点。路线大致在目前的东西线南面,与东西线几乎平行。具体站名和车站位置尚未宣布。初步定于2020建成。
汤申线(建造中)
2008年1月25日,交通部长林双吉宣布将修建汤申线。汤申线在目前的南北线的西边,与目前的南北线大致平行,全长27公里,有18个站。站名和车站位置尚未宣布。汤申线从兀兰起,途经宏茂桥、哥本峇鲁(Kebun Baru)、新民、汤申和金声区,中央商业区,终端为滨海湾。定于2018年建成。
大士延长线(建造中)
2008年1月25日,交通部长林双吉宣布东西线上正在修建的文礼延长线将进一步延长到大士工业区。从目前已通车的文礼延长线的裕群(Joo Koon)起往西继续修建大士延长线,大士延长线部分总长14公里,五个车站。不过站名和车站位置尚未宣布。 大士延长线定于2015年建成。当局也计画考虑今后修建通往大士南的支线。 大士延长线将全部是高架铁路。
滨海湾延长线(建造中)
2008年1月25日,交通部长林双吉宣布将修建滨海湾延长线.滨海湾延长线将目前的南北线延长两个站。全长约35.7公里,通往滨海湾游轮中心。定于2015年建成。

车站列表

编辑本段
南北线 (自北向南)
裕廊东 | 武吉巴督 | 武吉甘柏 | 蔡厝港 | 油池 | 克兰芝 | 马西岭 | 兀兰 | 海军部 | 三巴旺 | 义顺 | 卡迪 | 杨厝港 | 宏茂桥 | 碧山 | 布莱德 | 大巴窑 | 诺维娜 | 纽顿 | 乌节 | 索美塞 | 多美歌 | 政府大厦 | 莱佛士坊 | 滨海湾
东西线 (自东向西)
巴西立 | 淡滨尼 | 四美 | 丹那美拉 | 勿洛 | 景万岸 | 友诺士 | 巴耶利峇 | 阿裕尼 | 加冷 | 劳明达 | 武吉士 | 政府大厦 | 莱佛士坊 | 丹戎巴葛 | 欧南园 | 中峇鲁 | 红山 | 女皇镇 | 联邦 | 波那维斯达 | 杜弗 | 金文泰 | 裕廊东 | 裕华园 | 湖畔 | 文礼 | 先驱 | 裕群
樟宜支线 (驾驶员操作)
丹那美拉 | 博览 | 樟宜机场
东北线 (自西南向东北)
港湾 | 欧南园 | 牛车水 | 克拉码头 | 多美歌 | 小印度 | 花拉公园 | 文庆 | 波东巴西 | 兀里 | 实龙岗 | 高文 | 后港 | 万国 | 盛港 | 榜鹅
环线 (按逆时针向)
多美歌 | 百胜 | 滨海中心 | 宝门廊 | 尼诰大道 | 体育场 | 蒙巴登 | 达科达 | 巴耶利峇 | 麦波申 | 大成 | 巴特礼 | 实龙岗 | 罗弄泉 | 碧山 | 玛丽蒙 | 加利谷 | [武吉布朗] | 植物园 | 花拉路 | 荷兰村 | 波那维斯达 | 纬壹 | 肯特岗 |虎豹别墅 | 巴西班让 | 拉柏多公园 | 直落布兰雅 | 港湾
滨海市区线 (自西向东)
武吉班让 | 凯秀 | 山景 | 美世界 | 阿尔伯王园 | 第六道 | 陈嘉庚 | 植物园 | 史蒂芬 | 纽顿 | 小印度 | 梧槽 | 武吉士 | 宝门廊 | 海湾舫 | 市中心 | 直落亚逸 | 牛车水 | 福康宁 | 明古连 | 惹兰勿剎 | 明地迷亚 | 芽笼峇鲁 | 玛达 | 麦波申 | 乌美 | 加基武吉 | 勿洛北 | 淡滨尼西 | 淡滨尼 | 淡滨尼东 | 樟宜上段 | 博览

车型

车型
机车类型
最高时速
数量
运营线路
编制
製造日期
Mp/h
KM/h
运营中
川崎重工C151
电联车
49
80
66
东西线/南北线
DT-M1-M2-M2-M1-DT
1986 - 1989
2006 - 2008
(重涂装)
西门子C651
55
90
19
1993-1994
川崎重工&日本车辆製造C715B
55
90
21
1999 - 2001
川崎重工&南车四方C151A
49
80
22
2011
阿尔斯通C830
55
90
40
环线
Mc1+T+Mc2
2005-2008
计画製造
C151B
电联车
未知
东西线/南北线
DT-M1-M2-M2-M1-DT
未知
阿尔斯通C830C
环线
Mc1+T+Mc2
2012-2015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