嫘,中国汉字,组词有嫘祖,出自《史记》。
嫘,姓也。
嫘祖Léi zǔ
[Lei Zu] 一作累祖,《史记》提到西陵氏之女,为黄帝之妻,她发明了养蚕,为“嫘祖始蚕”。神话传说她是养蚕制丝方法之创造者,自北周以后,祖祀为蚕神。是传说中的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的元妃。她生了玄嚣,昌意二子。玄嚣之子蟜极,之孙为五帝之一的帝喾;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这就五帝之一的“颛顼帝”。
《史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神话传说中把她说成养蚕治丝方法的创造者。北周以后被祀为“先蚕”(蚕神)。唐代着名韬略家、《长短经》作者、大诗人李白的老师赵蕤所题唐《嫘祖圣地》碑文称:“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製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是以尊为先蚕。”
河南西平县
《史记》提到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妻,她发明了养蚕,为“嫘祖始蚕”。嫘祖是传说中的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的元妃。她生了玄器,昌意二子。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这就五帝中的“颛顼帝”。据《隋书·礼仪志》记载,北周尊嫘祖“先蚕”(即始蚕之神)。《通鉴外纪》记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之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路史》则称:“伏羲化蚕,西陵氏之女嫘祖帝为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路史》则称:“伏羲化蚕,西陵氏始养蚕,故《淮南蚕经》云‘西陵氏劝蚕稼,亲蚕始此’。”这种说法在宋元以后开始盛行。
嫘祖和黄帝的另一位妃子“嫫母”一起,帮助黄帝治理天下,嫘祖在和黄帝巡视天下时,病逝于途中,黄帝謚嫘祖为“祖神”。
《隋书.礼义志》在商代的甲骨文中,不仅有“桑”、“蚕”、“丝”、“帛”等字,而且从桑、从蚕、从丝的字多达105个,这充分说明在商代以前,已经有丝製品,自然有由绸帛製成的衣服。
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西平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河南西平嫘祖文化研讨会”在河南省西平县举行。来自中华炎黄文化研讨会、中国姓氏研究所、河南省炎黄文化研讨会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博物院、北京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等单位的60余位着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民俗学家、社会学家云集西平县,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蚕神嫘祖故里地望、嫘祖文化及嫘祖文化产业开发等进行了学术探讨。
嫘祖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正妃。她发明了植桑养蚕和缫丝製衣,使人们告别了赤身裸体的荒蛮时代,并与黄帝一起开创了中华男耕女织的农耕文明,被誉为“人文女祖”,祀为先蚕和行神而世代尊崇。《史记·黄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路史·后记》等典籍也记载:“黄帝元妃西陵氏曰嫘祖,以其养蚕,故祀之先蚕。”
在为期三天的学术研讨活动中,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嫘祖文化在炎黄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及进行嫘祖文化研究的意义,嫘祖故里地望,嫘祖对华夏民族及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嫘祖姓氏源流等专题进行了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探讨。
由于几千年男权社会形成的文化传统,对嫘祖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贡献和所处的地位重视不够,嫘祖文化研究几乎处于空白。嫘祖生于何地,故里何在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嫘祖故里究竟在哪里,成为此次研讨会的一个焦点。与会专家学者经过到西平董桥新石器文化遗址实地考察和研究探讨认为,西平县无论是从地域或文化上都符合嫘祖故里的基本条件,是古西陵国的所在地,嫘故里就在今天的河南省西平县。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魏嵩山在会上多方分析后指出:“黄帝之妻西陵氏嫘祖的生地及故里应在今河南西平县,不在今四川盐亭县,亦不在今湖北新洲县、浠水县和宜昌市。今四川盐亭县是蜀人嫘祖王凤的故里,而非黄帝之妻西陵氏的故里。西陵氏嫘祖既是黄帝之妻,有可能随从黄帝到过今湖北新洲、浠水、宜昌等地,但非西陵氏族住地,因此黄帝之妻西陵氏嫘祖不会出生于此。”
嫘祖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正妃(《史记·五帝本纪》曰:“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她发明了植桑养蚕和缫丝製衣,被誉为“人文女祖”(《通鉴外纪》云:“西陵氏之女,为黄帝元妃,始教民养蚕,治丝茧以供衣服,后世视为先蚕”)。西平古为西陵(《水经注》载“西陵平夷,故曰西平”)。专家最终认定:西平县吕店乡的董桥遗址就是嫘祖故里。嫘祖故里在西平县的认定,对西平县作为丝绸起源地纳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西平县为丝绸文化之乡的申报,以及全面开发嫘祖人文旅游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家学者在在研讨中还认为,嫘祖文化是炎黄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大对嫘祖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开发力度,对于增强海内外炎黄子孙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促进中部的旅游事业发展及经济振兴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山西夏县
嫘祖生于农曆三月六日,成年后嫁给轩辕。有一天,她去树林中捡拾柴草,被一张大蜘蛛网蒙住脸。她不知何物,跑到水边一照,像蒙了一层纱,觉得很好看。她想,如果把纱厚制一些罩在身上,比穿戴树皮树叶不是又轻鬆方便吗?于是,她便开始研究蜘蛛网,后来她又发现了山上的蚕会吐丝,比蜘蛛的丝结实,便把野蚕家养,养了蚕结出茧子又抽不出丝来,出现了重重困难。有一次,嫘祖煮水烧饭时,无意之中有几颗茧子掉进了沸汤里,她慌忙捞出,茧子扯起了丝线。嫘祖得到了启发,从而发明了缫丝。
黄帝奖赏了嫘祖,赐给桑林,让她教人们养蚕抽丝,织布做衣让人穿,从此翻开了中华民族文明的新史页。
黄帝奖赏了嫘祖,赐给桑林,让她教人们养蚕抽丝,织布做衣让人穿,从此翻开了中华民族文明的新史页。
四川盐亭县
黄帝的元妃嫘祖,是有史籍记载的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史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从史记记载,民间传说等方面来看,嫘祖的诞生地方即今四川省盐亭县。
盐亭嫘祖陵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主编的《炎黄汇典》丛书中的《民间传说卷》,也特别选入了一部分生动多彩的关于嫘祖的传说,例如“第一件丝衣问世”流传于四川省盐亭县、西充县等地。
湖北宜昌市
船出西陵峡,遥望西陵山,在望娘坡前绿树丛中,有一座纪念中华民族之母的嫘祖纪念馆。
蚕丝在西陵。西陵地域辽阔,在黄帝时代西陵即诸史籍,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远古西陵,即今以宜昌为中心含川东、鄂西、襄北、荆湘部分区域。西陵峡因西陵山而得名,西陵山地处长江中上游的结合部,是峡州(今宜昌)千古名山,在宋代王存所着《元丰九域志》中,西陵山被列为峡州六处古蹟之首。
宜昌嫘祖庙
蚕丝在西陵。西陵地域辽阔,在黄帝时代西陵即诸史籍,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远古西陵,即今以宜昌为中心含川东、鄂西、襄北、荆湘部分区域。西陵峡因西陵山而得名,西陵山地处长江中上游的结合部,是峡州(今宜昌)千古名山,在宋代王存所着《元丰九域志》中,西陵山被列为峡州六处古蹟之首。

宜昌地属远古西陵国疆土,是西陵部落分布的中心区域,也自然是“西陵之女”嫘祖的故乡。在今日宜昌西陵峡口风景区的西陵山上、在先人溪畔的嫘祖洞里、在黄牛岩上的轩辕洞和玄嚣洞中,处处留有嫘祖圣迹。嫘祖教民蚕缫丝,建立了光照千秋的功业。西陵人民世代相传尊称嫘祖为蚕母娘娘,每年农曆三月十五日,嫘祖生辰,举行庙会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