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兔(学名:Lepus capensis):是兔属的一种。体形较大,体长36-54厘米,尾长9-11厘米,后足长9-12厘米,耳长10-12厘米,体重平均为2千克。身体背面为黄褐色至赤褐色,腹面白色,耳尖暗褐色,尾的背面为黑褐色,两侧及下面白色。
主要栖息于农田或农田附近沟渠两岸的低洼地、草甸、田野、树林、草丛、灌丛及林缘地带。主要夜间活动。听觉、视觉都很发达。主要以玉米、豆类、种子、蔬菜、杂草、树皮、嫩枝及树苗等为食,对农作物及苗木有危害。草兔终生生活于地面,不掘洞,善于奔跑。幼兔出生即具毛被,能睁眼,不久就能跑。
分布于欧洲、俄罗斯和蒙古,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和长江中下游一带。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草兔
- 拉丁学名:Lepus capensis
- 别称:海角野兔,阿拉伯野兔,布朗野兔,沙漠野兔
- 界:动物界
- 门:脊索动物门
-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 纲:哺乳纲
- 亚纲:真兽亚纲
- 目:兔形目
- 科:兔科
- 亚科:兔亚科
- 属:兔属
- 种:草兔
- 亚种:14亚种
- 命名者及时间:Linnaeus, 1758
- 英文名称:Cape Hare,Desert Hare
- 英文名称:Arabian Hare, Brown Hare
形态特徵
草兔体形较大,体长40-68厘米,尾长7-15厘米,后足长9-12厘米,耳长10-12厘米,体重1-3.5千克。体背面毛色变化大,由沙黄色至深褐色,通常带有黑色波纹;也有的背毛呈肉桂色、浅驼色或灰驼色;体侧面近腹处为棕黄色;颈部浅土黄色;喉部呈暗土黄色或淡肉桂色;臀部通常较背部为淡,耳尖外侧黑色;尾背均有大条黑斑,其余部分纯白;体腹面除喉部外均为纯白色;足背面土黄色。尾长占后足长的80%,为中国野兔尾最长的一个种类。耳中等长,占后足长的83%。上门齿沟极浅,齿内几无白垩质沉澱。
颅骨眶上突前后凹刻均明显。鼻骨后端稍超过前颌骨后端,前端超出上门齿后缘垂直线。脑盒略比华南兔的宽。颧弧后端与前端约等宽或稍宽于前端。内鼻孔明显地宽于齶桥前后方向最窄处。听泡长约为颅长的13.8-14.2%。下颌骨后部上缘较华南兔的倾斜。髁突不如华南兔的发达。乳头3对。
草兔的耳朵可以向着它感兴趣的方向随意地灵活转动。当它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时或者见到一个没有见过的物体时,就会竖起警惕的双耳来仔细探听动静。相反,如果处在它认为是安全的环境中时,却会让耳朵向下垂。此外,它的耳朵还布满着无数的毛细血管,当它体内的热量过大时,它的耳朵还可以作为调节体温的散热器,竖立时可以散热,紧贴在脊背上时则可以保温。
草兔的眼睛很大,置于头的两侧,为其提供了大範围的视野,可以同时前视、后视、侧视和上视,真可谓眼观六路。但唯一的缺欠是眼睛间的距离太大,要靠左右移动面部才能看清物体,在快速奔跑时,往往来不及转动面部,所以常常撞墙、撞树,“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恐怕就取材于此。
栖息环境
草兔主要栖息于农田或农田附近沟渠两岸的低洼地、草甸、田野、树林、草丛、灌丛及林缘地带。主要夜间活动。听觉、视觉都很发达。主要以玉米、豆类、种子、蔬菜、杂草、树皮、嫩枝及树苗等为食,对农作物及苗木有危害。
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地带,草兔数量多,否则就少。这三个条件是:
①具备藏身的环境,如灌木林,多刺的洋槐幼林、生有小树的荒滩等等。
②既能了望敌害,又不太影响奔逃的地带。茂密的高草地区和高山陡坡,草兔数量很少,高草妨碍它的了望和奔逃,陡坡不利于它的活动。坡度比较平缓的灌木林,具备了山草不茂的生存条件,一遇敌害,有利于潜匿和逃跑,却不利于敌害追袭,所以洋槐幼林里的草兔很多。
③必须是有食物和附近有水源的地区。草兔的食物虽易解决,但豆类农田和萝蔔、白菜的菜地附近的荒坡,野兔常常很多。水对草兔的影响也很大,尤其在春天和晚秋的枯水季节更甚;哺乳期的母兔,每天也需要饮用大量的水。缺水地区草兔很少,没有狩猎意义。
生活习性
草兔只有相对固定的栖地。除育仔期有固定的巢穴外,平时过着流浪生活,但游蕩的範围一定,不轻易离开所栖息生活的地区。春、夏季节,在茂密的幼林和灌木丛中生活,秋、冬季节,百草凋零,草兔的匿伏处往往是一丛草、一片土疙瘩,或其他认为合适的地方,草兔用前爪挖成浅浅的小穴藏身。这种小穴,长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前端浅平,越往后越深,最后端深约10厘米左右,以簸箕状,中国河北省的猎人把这种草兔藏身的小坑叫“埯子”。草兔匿伏其中,只将身体下半部藏住,脊背比地平稍高或一致,凭保护色的作用而隐形。受惊逃走或觅食离去,再藏时再挖,有叫也利用旧“埯”藏身。
草兔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喝水的。草兔的胃生得很娇嫩,负担不了过多的水分。它体内所需要的水分大都是依靠食物提供的。由于每天取食大量的青草和青菜,里面都含有相当多的水分,在一般情况下,这些水分就足够了,如果再喝下一些水,就会造成负担,引起肠胃炎而拉稀,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不过,当草兔体内的水分缺乏时,它也会感到渴,也要喝一点水。
老鹰抓草兔,从空中先俯冲下来,用一只爪子抓住草兔的屁股,草兔一疼就会转身,身子就横过来了。老鹰的另一只爪子正好得劲,再一把抓住草兔的背部,这样草兔就跑不了了。老鹰抓稳了草兔,就飞上天,再鬆开爪子,把草兔扔下来摔死,然后才把草兔抓到山顶上去吃掉。可是,年龄大的草兔就不会让老鹰轻易得手。当鹰即将抓住它的一剎那,只见草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两只有力的后腿弹了出去,不偏不倚正好蹬在了鹰的喙上,有时甚至能使鹰惨叫一声,扑腾了几下毙了命。
虽然这只是个别现象,但一般情况下,有经验的草兔都不会站在那儿白白等死,而是在鹰爪快抓到它时猛地打一个滚,使鹰的双爪抓空,巨大的俯冲力会使鹰在地上打个趔趄。草兔则趁机纵身跃起,没命地朝树林里跑去。它左突右窜,时而向西,时而向东,一直在曲线运动,即使被老鹰抓住了屁股,再疼也不回身,豁出命猛跑。但是长腿的毕竟跑不过带翅膀的,往往草兔刚钻进树林,后背就让赶上来的鹰爪抓住了。看来,事情本该结束了,可是草兔好像并不认命,它头也不回地驮着鹰专往林中的酸枣棵子和蒺藜狗子里钻。哪儿枝密它往哪儿跑,哪儿剌多它往哪儿钻,它不停地在荆棘丛中来回奔跑,玩命地把背上的鹰往剌上挂,结果尖利的枣刺和蒺藜刺把鹰挂得毛飞皮破,血肉模糊,疼得它一阵乱叫。眼前的窘境迫使它不得不鬆开抓兔的利爪,把兔子放走,然后试图从酸枣丛里钻出来。可是由于枣刺和蒺藜刺已大量地扎进它的身体,所以它越挣扎刺就扎得越多,越扑腾翅膀被树枝缠得就越紧,到最后,任凭它怎样努力,也无法从浓密的树棵子丛中脱出来,最后竟挂在荆棘丛里不动了。
草兔只有相对周定的栖地。除育仔期有固定的巢穴外,平时过着流浪生活,但游蕩的範围一定,不轻易离开所栖息生活的地区。春、夏季节,在茂密的幼林和灌木丛中生活,秋、冬季节,百草凋零,草兔的匿伏处往往是一丛草、一片土疙瘩,或其他认为合适的地方,草兔用前爪挖成浅浅的小穴藏身。这种小穴,长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前端浅平,越往后越深,最后端深约10厘米左右,以簸箕状,河北省的猎人把这种草兔藏身的小坑叫“埯子”。草兔匿伏其中,只将身体下半部藏住,脊背比地平稍高或一致,凭保护色的作用而隐形。受惊逃走或觅食离去,再藏时再挖,有叫也利用旧“埯”藏身。
分布範围
分布于阿尔及利亚,巴林,波札那,布吉纳法索,查德,赛普勒斯,埃及,厄利垂亚,衣索比亚,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义大利,约旦,肯亚,科威特,黎巴嫩,赖索托,利比亚,马里,坦尚尼亚,突尼西亚,乌干达,茅利塔尼亚,摩洛哥,莫三比克,纳米比亚,尼日,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卡达,沙乌地阿拉伯,塞内加尔,南非,苏丹,史瓦济兰,叙利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西撒哈拉,叶门,辛巴威。

中国分布很广,包括东北、内蒙古、河北、宁夏、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河南以及江苏、安徽、湖北的长江北部。四川东部、贵州和云南北部也有分布。但不见于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至少从湖北至江苏的长江这一段可以说是草兔分布的南部界限,长江显然起着重要的阻隔作用。
亚种分化
中文名称 | 学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草兔埃及亚种 | Lepus capensis aegyptius | Desmarest, 1822 |
2 | 草兔莫三比克亚种 | Lepus capensis aquilo | Thomas & Wroughton, 1907 |
3 | 草兔阿拉伯亚种 | Lepus capensis arabicus | Ehrenberg, 1833 |
4 | 草兔摩洛哥亚种 | Lepus capensis atlanticus | de Winton, 1898 |
5 | 草兔长江流域亚种 | Lepus capensis aurigineus | |
6 | 草兔指名亚种 | Lepus capensis capensis | Linnaeus, 1758 |
7 | 草兔开普亚种 | Lepus capensis carpi | Lundholm, 1955 |
8 | 草兔川西南亚种 | Lepus capensis cinnamomeus | |
9 | 草兔纳米比亚亚种 | Lepus capensis granti | Thomas & Schwann, 1904 |
10 | 草兔喀麦隆亚种 | Lepus capensis hawkeri | Thomas, 1901 |
11 | 草兔苏丹亚种 | Lepus capensis isabellinus | Cretzschmar, 1826 |
12 | 草兔摩洛哥亚种 | Lepus capensis schlumbergeri | Remy-St. Loup, 1894 |
13 | 草兔西奈半岛亚种 | Lepus capensis sinaiticus | Ehrenberg, 1833 |
14 | 草兔利比亚亚种 | Lepus capensis whitakeri | Thomas, 1902 |
中国有8个亚种:
1、内蒙古亚种冬天臀部灰色。头及体背面毛浅黄灰色与黑色混合,背中间最为深暗,至胁部即呈鲜明浅淡土黄色。夏天臀部无灰色;体背面毛色不黑,整个体背呈均匀浅黄色,仅由黑色毛尖稍为使毛色深些。分布于内蒙古的额尔古纳旗、免渡河、喜桂图旗、海拉尔、满洲里、查千诺尔、二连、西马珠穆沁旗、温都尔庙、察哈尔右翼前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包头等地及宁夏,山西岢岚和陕西北部靖边。世界分布于蒙古和俄罗斯。
2、河北亚种体色鲜明,较内蒙占亚种更显出土黄色。冬天臀部不灰,体侧面有若干白色或浅土黄色长毛。夏天毛衣薄,体侧无白色或浅土黄色长毛。分布于北京,河北东陵、三河、北戴河、昌黎、怀来、井陉、新安,辽宁阜新、彰武、新金、义县,吉林公主岭、长春、蔡家沟、白城,黑龙江萨尔图、玉泉、小岭、哈尔滨、齐齐哈尔、洮南、宋站、喇嘛甸,山东西北、西南、中南和胶东,河南开封及其他东部地区,安徽和江苏长江以北地区。
3、山西亚种臀部不为灰色。体背面和体侧面黄色较河北亚种的浅,但明显较为粉红,耳背面的毛及耳缘外侧长毛均呈现较为明显的土黄色。分布在山西中阳、翼城、沁水、垣曲、永济,陕硅榆林、延安、甘泉、西安、洛川、风翔,河南西北部。
繁殖方式
自然
每年三胎或四胎,早春二月即有怀胎的母兔。孕期一个半月左右,年初月份每胎二、三只,四、五月每胎四-五只,六-七月每胎五-七只,月份增加,天气转暖,食料丰富,产仔数也增加。春夏如果是乾旱季节,幼仔成活率高,秋后草兔的数量巨增;如果雨季来的早,幼兔因潮湿死于疫病的多,秋后数量就不那幺多。
除去各种原因的死亡,一只母兔一年平均可增殖6-9只幼兔。但经过一冬的猎捕,到来年春天,草兔数量又剧减。
人工
春季气温回升,草兔受精率较高,又是野草、牧草的生产旺季,饲料丰富,因此把握好春季草兔繁殖关,是提高草兔经济效益的关键。
一、选好种兔养殖户应把选择优良种畜作为首要任务,引种时要详细了解种场的管理水平、专业水平、人员素质、饲养种禽的环境等,才能引到良种以确保高效。公兔选择体格健壮、发育良好、性慾旺盛的青壮年种兔为佳。母兔要选择生殖器发育良好、发情规律正常、产仔率高、泌乳量高的优良产品。
二、掌握配种时间当种兔的体重达到成年体重的70%以上时即可进行初配。母兔每15天发情一次,持续时间为2-3天。交配时间应安排在晚上,这样便于白天产仔时看护。可採用1只母兔与1只公兔交配两次(一般间隔4小时)或与2只公兔先后交配(一般间隔2小时)的复配和双重配方法;在交配后将母兔的臀部提起并轻拍几下,使之肌肉紧张,可防止精液倒流,可提高受精率。交配5-7天后,将母野兔放入公兔笼中,若母兔拒绝公兔爬胯则受孕,反之要重配。
三、产期母兔饲养与管理母兔怀孕中后期要精心管理,为防流产应注意日粮的营养水平和饲料卫生,不餵发霉变质饲料,不突然改变日粮,并不能随便乱捉、惊吓。产仔5天后要增加日给饲料量的1-1.5倍,多餵青绿多汁饲料(如蒲公英、苦荬菜、莴苣叶等)及豆饼、鱼粉、骨粉、矿物质及少量食盐,以提高母野兔的产乳量。
四、仔兔饲养管理仔兔产下最好採用人工护理,用乾净的毛巾擦乾仔兔,清除血毛等污物,待母兔产下胞衣后给母兔餵一些温开水,最好是5%的红糖水或0.9%的食盐水,然后可将仔兔移入垫有软草的保温箱餵奶一次,每24小时再将母兔放入保温箱餵奶一次。仔兔出生16-17天后开始补料,可餵一些青绿嫩草,并逐步增餵一些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容易消化的全价配合饲料,35-40天后即可断奶。
五、卫生防疫春季多阴雨、湿度大,是各种疾病发生的高峰季节,饲养中要注意防湿、防病,应每天检查草兔的健康状况,并做好兔舍、兔笼的清洁、消毒、杀菌工作,最好兔笼每天清扫一次,每7天消毒一次,最好定期使用火焰消毒器,既可消毒,又可降低兔舍湿度。在阴雨天,地面可铺些生石灰、草木灰等进行消毒、杀菌、防潮。另外,要勤观察,发现病兔要及时隔离、治疗,对笼具要严格消毒。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範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準(分布区域或波动範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哺乳纲兔类红色名录——低危(LC)。
危害防治
发生原因
一是草兔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如食物短缺,尤其是在冬季其它食物缺乏时,草兔会大量啃食林木;二是食物供应发生变化,如大面积、单一营造草兔喜食的树种,草兔种群数量也会因食物的充足而迅速上升;三是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多年来整个生态环境恶化,在以往鼠害工程治理中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鼠兔共同天敌的数量减少,草兔种群失去制约,数量快速增长。草兔种群密度早已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给林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四是《枪管法》的颁布实施,人为狩猎行为被禁止,为草兔的生存、繁衍提供了非常有利条件。因此,只有快速控制草兔数量,协调天敌与草兔间的生态平衡,修复生物链关係,是控制而并非消灭草兔,以达到有兔不成灾的目的。
危害程度
草兔在平原农田防护林、经济林、生态林、低山灌木林、河谷次生林、荒漠灌丛林广泛发生分布,对平原人工林、退耕还林工程、重点公益林工程危害为严重,草兔对林木的危害部位主要集中在树木根部以上树干基部50cm範围,草兔啃食树皮,常造成树干茎部树皮呈环剥状,被剥食的长度在40cm以上,进而影响树木养分输送,造成整株树木死亡,啃食轻则造成树势衰弱处于半死亡状态。草兔危害的季节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这一时期杂草枯死,林地内食物缺乏,草兔食物的来源就以大量啃食树皮为主。冬季草兔一般在积雪层上或积雪层中啃食树皮,春季雪融化后林地内杂草尚未发芽时,也是草兔啃食树皮较为严重的时期。草兔啃食食谱十分广泛,河谷林、生态林内几乎所有林木均可啃食,平原人工林的杨柳、榆属、杏、苹果、李、桃等以及天山野苹果、野杏均是被啃食对象,尤其苗圃幼苗被害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
涂刷防啃剂
选择野兔喜食的树种涂刷防啃剂,此方法适用于新植幼树和少数珍贵树种如杏树、苹果、桃、侧柏和新引进树种。防啃剂对野兔起驱避作用,而不可灭杀。防啃剂种类很多,分为商品类和自製类。
1、商品类防啃剂多指常用的多功能新型防啃剂、PE驱避剂、P-1拒避剂等等,按使用说明用毛刷均匀涂刷树干根茎部50-70cm,涂刷时间在入冬大雪前进行,防啃剂一般有效期为3-5个月。
2、自製类防啃剂。方法为石灰加牛粪或动物血,比例为牛粪2份,熟石灰2份,水6份,搅拌均匀,另加少量食盐,增加粘着力,防啃效果最好。此方法是伊犁河谷农民长期实践经验,是很值得推广的防兔鼠害的措施。涂刷时期在入冬前11月份完成。
树干物理保护
用专用防啃网沿树干基部捆绑一周,实施阻隔以防被啃食;或用废旧塑胶袋绑树干基部,或用套笼或採用有刺灌木枝条围裹树干等等,方法很多,不拘泥于形式,均可达到防啃护树的目的。第二年春天,要适时解帮,以免影响树木生长,尤其是塑胶製品在夏季易使树干腐烂,影响树势。树干人工物理保护措施,方法简便易操作,可动员广大农户利用冬闲实施。
人工捕猎
人工捕猎是在灾害严重发生区,快速压低野兔密度减轻危害的最有效的方法。人工捕猎涉及《枪管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必须由当地林业主管部门来组织实施,做好枪枝和捕猎审批管理。
- 人工捕猎分为人工围猎、觅蹤追猎、人工伏猎等方法。首先要选定猎区,掌握清楚野兔的密度、习性和活动规律,大雪之后是捕猎最佳时机。
- 使用猎具捕猎。猎具有套索、踩夹两种,选择猎区野兔觅食地块,布设猎具,布设时不能踩乱野兔的蹤迹,猎人要在兔径侧方行走,要保持猎具清洁无油渍气味。铁丝环套法是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的猎具,防治效果可达40-50%,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
农药涂乾
农药涂乾是在野兔严重危害区,不得以而採取的杀灭野兔的方法。使用化学剂直接涂抹在树干根基部,方法同涂刷防啃剂,野兔啃食后中毒死亡。此方法易造成二次中毒,给野兔天敌带来巨大威胁,在野兔防治中谨慎使用。
天敌防治
兔类的天敌很多,主要有犬科、猛禽类(鹰、隼、雕)、鼬科及蛇类等。如狼、狐狸、草原雕、金雕、黄鼬等动物。在伊犁河谷地区狼、狐狸已十分稀少,猛禽类动物种群也很低。
- 要实施好天敌防治野兔的宣传和监护工作,必须加大对野兔天敌保护工作力度,严禁猎杀野兔天敌,提高天敌的种群密度,来控制野兔。
- 可在野兔发生区内设定野兔天敌猛禽的栖息架,为天敌猛禽提供栖息地,便于捕猎野兔。在林缘及林中空地保留较大的阔叶树,为天敌停落提供条件。
- 可通过人工饲养鹰、狐狸、黄鼬等天敌动物,释放于大自然,可控制野兔的种群数量,以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
- 灵提犬是野兔的天敌,近年在内地被大量饲养用于兔害除治,并发挥着很大作用。灵提犬属狩猎犬,不喜吠叫,天性喜爱猎捕野兔,奔跑速度快,灵活可达64km/h。利用灵提犬人工捕猎野兔时可发挥很大作用。
营林技术
在营林过程中,要最佳化林分结构,提倡混交林,发展乡土树种,是预防兔害的有效途径。根据野兔对不同树种的喜食程度,在不同的山地条件下配置野兔最喜食树种,以保证在冬季提供足够的食源,可以有效地预防野兔对林木的危害,便于集中控制野兔危害。因此在种植设计时,要保留一定的种植数量的灌木丛,利于野兔的生栖,同时便于对野兔的监测,準确掌握野兔种群数量的消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