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番龙眼

(2020-07-30 00:13:28) 百科
番龙眼

番龙眼

番龙眼(学名:Pometia pinnata J. R. et G. Forst. )是无患子科车桑子属植物,常绿大乔木,高20余米,最高达50米,树冠阔大,有发达的板根。叶甚大,连柄长可至1.5米,叶轴和小叶近无毛至被绒毛。花序顶生或腋生,主轴和分枝均粗壮而坚挺。果椭圆形或有时近球形,长3厘米,宽2厘米,无毛,有光泽。

分布于菲律宾至萨摩亚群岛及中国等地;在中国分布于台湾和云南。喜生于地形阴,热量条件较高,冬季流影向微弱,乾湿季节分明,但乾季前期常有浓雾,空气湿度大,土壤深厚潮湿的环境。

边材淡红,心材暗红揭色,质坚而重,是优良建筑用材。

(概述图参考来源:)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番龙眼
  • 学名:Pometia pinnata J. R. et G. Forst. 
  • 别称:金花梨、唐木、胡桃木、绒毛番龙眼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 :无患子目
  • :无患子科
  • 亚科:车桑子亚科
  • :车桑子属
  • :番龙眼
  • 命名者及年代:J. R. et G. Forst.,1776

形态特徵

常绿大乔木,高20余米,最高达50米,树冠阔大,有发达的板根;小枝有直槽,有时被短硬毛。叶甚大,连柄长可至1.5米,叶轴和小叶近无毛至被绒毛;小叶密挤,5-9对,有时达15对,近对生,第一对小,圆形、基部心形、托叶状,其余的长圆形或上部的近楔形,长15-40厘米,宽5-10厘米,顶端短尖或渐尖,边缘有整齐的锯齿;小叶柄短,肿胀。
花序顶生或腋生,主轴和分枝均粗壮而坚挺,长30-50厘米,被微柔毛;花梗长6毫米,基部有关节;萼片长约1毫米,被微柔毛;花瓣倒卵状三角形,长、宽均约2毫米;雄蕊长5毫米。果椭圆形或有时近球形,长3厘米,宽2厘米,无毛,有光泽。

生长环境

其垂直生长最高可达海拔1250米,但各地分布的海拔高度有所不同。在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为600-1250米;临沧地区为500-1200米,红河地区为130-1000米;文山州多见于700米以下地段。多为散生或沿沟谷呈条状分布,而在临沧南汀河下游芒卡坝林区,则形成以番龙眼为优势的群落。
番龙眼是热带季节雨林的主要成分,要求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分布地区年平均气温19-23℃,最冷月平均温12-16℃,极端最低温大于2.1℃,活动积温6500-8000℃,水热係数1.5-3.4,年降雨量1200-220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在上述气候条件下,水湿条件是限制分布的主要因素。在水湿条件好的地区,沿沟谷其分布可上升到海拔1250米以上的高度,在景洪附近(海拔1000米以下),虽然热量充足,但水湿条件较差(水热係数1.5),番龙眼分布数量却较少。
番龙眼生于热带沟谷雨林、湿性季节雨林,并形成上层优势树种。它常与多果榄仁、毛麻楝、半枫荷、白颜树、暗罗、勒麻木、云南玉蕊等混生。要求肥沃、湿润的土壤。分布区的土壤类型有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石灰岩淋溶腐殖质炭酸盐土以及河边沖积砂壤土等。
番龙眼是阳性树种,常构成林冠第一层,虽然1-3年生的幼苗较耐荫蔽,但后期只有在全光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具一定的抗寒能力,1974年底至1975年初,中国云南西双版纳、河口等地遭受寒潮袭击,个别地方气温降至-2℃,但番龙眼未受冻害。

分布範围

世界分布于印度、寮国、泰国、越南、缅甸、斯里兰卡、安达曼群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群岛及东达萨摩亚岛。
在中国分布于台湾(台东和兰屿)和云南(勐腊、景洪、沧源、耿马、镇康、河口、勐海、金平、屏边、元阳、绿春、江城、西盟、马关、麻栗坡、双江等县)。
番龙眼番龙眼

繁殖方法

採种

在树木园里选择生长健壮、无病害的28年生番龙眼人工林作为採种母树,採种方法是在母树下面捡拾果实。新鲜种子千粒重为2126克,每千克纯净种子有470粒,发芽率达95%以上。由于番龙眼种子发芽很快,有部分种子还在树上时就已经发芽,属于典型的顽拗性种子,种子容易失水,不宜久存,宜随采随播,若长途运输需混以湿沙贮藏。

种子处理

把收集好的果实堆放3天后挤压,使果皮破裂。将覆有假种皮的种子在筛子上搓擦或拌细沙搓擦,放入水中淘尽杂质,得到纯净种子。拣出搓烂等坏种子后,将种子直接播入容器内进行培育。

容器育苗

容器苗与裸根苗相比,具有造林成活率高、造林时间长的特点,容器苗具有完备的根系,种植后且无缓苗期,从而延长苗木的生长时间。由于绒毛番龙眼种粒大,易发芽,考虑到节约成本採用了直播容器育苗。
育苗基质採用79%森林表土+20%火烧土+1%複合肥,3者充分拌匀后装入容器,也可採用热区腐熟的咖啡壳+ 牛粪轻基质;容器规格为12厘米×16厘米的黑色塑胶营养袋。装袋要求装满装实,否则浇水时容器口易反卷,造成浇水困难。置床时要求袋与袋间要靠紧,摆放整齐、高低一致,每行15袋,四周用土压紧,以保水保温。

播种方法

将容器基质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採用点播的方法进行播种,将削尖的筷子插入容器中央,左右摇动形成一个小洞,深度刚好与种子的大小基本一样,然后将种子的胚端向下放入洞内,用筷子轻轻在洞边上覆土,覆土以不见种子为宜。种子播好后立即浇透水。苗床搭建小拱棚,覆盖薄膜和遮荫网。根据基质水分情况确定浇水次数和浇水量。

栽培技术

苗期管理

播种3天后种子开始发芽,约7天后子叶展开长出第一对真叶。中午温度较高时,打开拱棚两头通风透气。当90%以上的种子长出第一对真叶时拆除拱棚上的塑胶薄膜。
在出苗整齐后,控制浇水的次数,视基质水分情况确定浇水。每30天浇施0.5%的氮磷钾等比複合肥,施后立即用清水喷洒叶面,以洗去叶面上的肥料,避免肥害。出圃前1个月停止施肥,控制水分,提高幼苗木质化程度。加强苗床管理,定期除去容器内、床面、步道上的杂草。在培育过程中,为防止苗木根系穿袋,每120天搬移容器1次。出圃前1个月进行炼苗,每天早晚各打开遮荫网2小时,5天后每天逐步增加1小时,直至苗木全光照。
苗高≥35厘米,地径≥0.4厘米时,选择生长健壮,顶芽生长饱满,苗木茎部木质化程度高,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苗木出圃造林。

选地

选择海拔为500-1300米,土层厚度在80厘米以上,土壤为砖红壤,水热条件较好的立地作为造林用地。

整地

採用全面清理方式开展造林地的清理工作,即全部清除造林地上的灌木和杂草。清理过程中要求伐桩不得高于15厘米,伐倒的杂灌木归堆烧除。整地採取穴状整地方式,即在种植点上挖穴,穴状规格为40厘米×40厘米×40厘米,挖穴时将表土与心土置于穴两侧,风化半个月回塘,先回表土,再回心土。

定值

造林密度:番龙眼作为珍贵速生用材树种,以大径级用材为培育目标,造林密度(株行距)採用:1650株/公顷(2米×3米)。若以小径级绿化苗木为培育目标,可採用2400株/公顷(2米×2米)。
定植技术:选择雨季进行造林,已下过多场大雨,土壤湿润深度已超过30厘米以上。定植时先去除容器,轻拿轻放,不要鬆动容器内的基质。将去除容器后的幼苗放置在事先挖好的小穴(深约15厘米)中间,边回细土边压实,后再回细土覆盖,所覆细土要高于苗木根茎部2-3厘米。

管护

幼林郁闭前主要开展鬆土除草、追肥等日常管护。定值完后8月和11月共除杂草两次,以后的每年5月、8月、12月各除草1次,5月鬆土1次,连续3年,至幼林郁闭。结合每年5月鬆土除草每株追施等比複合肥200克,採用环形沟施法,沟距离植株基部30-40厘米,沟深15厘米,施后及时覆土。

病虫防治

病害

  • 叶枯病
危害症状:育苗过程中偶见叶枯病,主要发生在幼苗移栽后的遮荫期,病斑直接产生于叶面上,初期为灰褐色,后为灰白色,中部产生黑褐色的霉状物。主要是由于高温高湿,苗木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引起的。
防治方法:应以预防为主,每隔15-30天喷施一次波尔多液或50%的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发病期及时清除病叶,已发生病害时喷65%可湿性代森锰锌600倍液。

虫害

定植后半年发现有金龟子食害叶片。採用90%敌百虫1200倍倍液喷雾,效果较好。

主要价值

木材为散孔材,淡红色至红褐色,心边材不明显。微有光泽,无特殊气味,结构细至中,组织均匀;气千容重中等(0.64),力学强度指标中至高,体积乾缩及弦径向乾缩比都很小;乾燥快,千后很少变形。加工性能优良,耐腐性强,油漆及胶粘性能好。是重要工业用材和民用材。可供建筑、桥樑、家具、箱盒及农具等用,也是优良的室内装修用材。
按材质、花纹、色泽等特点,番龙眼是一种优良的胶合板甩材。在军工方面,可代替核桃和黄凤梨作枪托以及手榴弹柄之用。此外,花是较好的蜜源。

保护级别

物种现状:中国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渐危种。番龙眼是中国云南南部季节性雨林中上层优势树种之一。由于过度採伐和殖,森林被破坏,植株已迅减少。
保护措施:在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的勐腊和红河两地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加强保护,促进天然更新,其它产区也应採取有效措施,制止乱砍滥饯,并进行植树造林。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