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国家一级文物,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中。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2.越王鹿郢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国家一级文物,1988年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纪南城外楚墓群中。现收藏于荆州市博物馆。
这两把越王剑被文物界并称为越剑双绝。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越剑双绝
- 出土地点: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
- 馆藏地点: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市博物馆
- 所属年代:1965年,1988年
越王勾践剑
1965年,考古人员在湖北荆州发掘了一座有着2400年历史的楚国古墓,古墓主人的尸首旁,躺着一把未出鞘的宝剑,然而,当考古人员将剑拔出鞘时,接下来的一幕让所有人都惊呆了,只见剑身寒光四射,全然没有一点生鏽的痕迹,要知道一把青铜剑放置2400年而不生鏽,这是一件多幺令人震惊的事情。要知道,就出土的同一时期的青铜器,无一不是锈迹斑斑、原型难辨。
考古人员通过剑身上刻着的8个字“越王勾践,自作用剑”,了解到这把青铜剑原来是君王的配剑,难怪经考古人员研究发现,这把剑的做工精緻程度前所未见。勾践剑剑身镶嵌宝石,剑首11道同心圆,再加上这把剑存放千年毫无锈迹,连考古专家都百思不得其解,甚至还有人怀疑这是外星文明的痕迹。然而研究人员对勾践剑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其组成成分和一般的青铜器没有区别,于是考古学家将原因锁定在了剑的存放条件下。
与这座古墓里出土的其他青铜器想比,勾践剑剑身被一把黑漆剑鞘包裹着,要知道,涂有黑漆的剑鞘具有耐高温、耐潮、耐腐蚀的作用,这就为勾践剑的保存提供了第一道保障。
另外就是勾践剑所处的的棺椁环境,层层包裹的棺椁,加上四周填塞的白膏泥,为棺椁内室断绝了外界的空气,为勾践剑提供了第二道保障,而将整座墓室隔离在其中的地下水,就成了第三道屏障。三道保护,构成了隔绝氧气的稳定条件,这就是勾践剑存放2400多年不朽的秘密。
越王鹿郢剑
越王鹿郢佩剑1988年在荆州纪南城北垣外楚墓出土,全长65厘米,宽5.3厘米,格宽1.2厘米。剑的形制与越王勾践佩剑相似,剑首7个同心圆,剑格镶嵌有绿松石,并有鸟篆铭文:“戉(越)王戉(越)王,者旨于赐”。据考证“者旨于”为越王勾践之子,又名鹿郢,公元前454-459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