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网路管理设备

(2020-08-12 00:55:23) 百科
网路管理设备

网路管理设备

网路管理设备是进行网路管理所需要的设备,其配置应满足网路管理的所有要求,网路管理系统设备包括各节点的网管单元以及网路管理中心的设备和相应的软体,可以在工业环境中对网路进行规划、控制和监视,可以确保网路的正常运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网路管理设备
  • 外文名:network ad- ministration facility
  • 定义:进行网路管理的设备
  • 要求:满足网路管理的所有要求
  • 功能:对网路进行规划、控制和监视
  • 套用学科:网路和接口

定义

一般来说,网路管理就是通过某种方式对网路进行管理,使网路能正常高效地运行。其目的很明确,就是使网路中的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它应维护网路的正常运行,当网路出现故障时能及时报告和处理,并协调、保持网路系统的高效运行等。国际标準化组织(ISO)在ISO/IEC 7498-4中定义并描述了OSI管理的术语和概念.提出了一个OSI管理的结构并描述了OSI管理应有的行为。它认为,OSI管理是指这样一些功能,它们控制、协调、监视OSI环境下的一些资源,这些资源保证OSI环境下的通信。
网路管理设备,顾名思义就是进行网路管理所需要的设备,其配置应满足网路管理的所有要求,网路管理系统设备包括各节点的网管单元以及网路管理中心的设备和相应的软体,可以在工业环境中对网路进行规划、控制和监视,可以确保网路的正常运行。
网路管理软、硬体一般有6种:网路管理软体、协定分析仪、网路管理工作站、嵌入网路管理协定的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网路管理系统(NMS)和综合网路系统。

功能要求

(1)能自动发现网路拓扑结构的变化。
(2)能够自动搜寻网路设备,并根据搜寻结果分析网路结构。
(3)能够管理多种网路设备,能够管理异构网路。
(4)至少支持SNMPvl/SNMv2/SNMPv3协定。
(5)具有图形化操作界面,互动性好。
(6)可以定义定时器,定期查询网路设备的MIB对象。
(7)可以定义基于MIB对象的事件,在MIB对象的参数值达到阈值后触发事件发生,并以多种形式(电子邮件、声音提示、萤幕闪烁等)通知网路管理员。
(8)可支持将MIB、日誌、审计等数据以多种形式存放,例如,文本档案、多种网路资料库产品等。
(9)支持基于B/S的网路管理方式。
(10)多厂商的设备管理。
(11)资源统一管理。
(12)可视化的统一视图。
(13)全方位的故障监控。
(14)机房精细化监控。
(15)网路监控性能管理。
(16)分权一分域一分时的用户管理。

设备演变

第一代网路管理设备
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满足网路管理系统对计算处理能力、记忆体和外存容量、作业系统能力,软体支持及系统可靠性要求的计算机系绰只有主机系统,在考虑性能/价格比后,小型机成为唯一的选择。该类型网路管理系统的主要特徵为:
一硬体基于专用或通用的小型机系统;
一作业系统使用原机的专有系统;
一软体採用彙编和高级语言混合编程,所有软体均独立开发;
一人机界面採用基于正文的字元终端,支持多终端操作;
一採用双机措施改善系统的可靠性;
一通常採用集中管理方式,所有或大多数网路管理任务由网管系统承担;
一网路管理协定为厂商专有协定;
一系统的移植性、互操作性差。
第二代网路管理设备
第二代网路管理设备是在上一代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的产物。它产生的背景是:
一工作站和个人计算机的出现及性能和普及程度的迅速提高;
一视窗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图形化用户接口(GUl)的开发;
一基于正文的用户界面已不能满足网路操作员的要求,他们需要图形化用户接口来改善操作人员的劳动生产率,使缺乏经验的非专业人员能更容易地使用网管系统;
一原有的在小型机上运行的大量管理套用由于技术、经济的原因,不可能很快地移植到新的平台,需要继续在小型机上运行;而另一方面,一些实时性和互动性强的网路操作功能急待增强。
考虑到这种情况,将原有的基于小型机的网管系统改造成小型机与工作站(或个人计算机)相结合的模式,就成为一种现时的选择。在这种新模式下,主要的静态管理规划等功能仍由小型机承担,而动态的对用户界面要求高的网路操作功能(如故障管理)则由工作站(或个人计算机)负责。在该环境下,工作站通常是联网运行的,而小型机则可以脱网运行i新的工作站平台有以下特点:
一普遍採用UNIX作业系统;
一引入标準的视窗系统;
一採用关係资料库和标準的SQL语言;
一C和C+『语言作为开发语言;
一引入人工智慧技术;
一支持部分国际/工业标準;开放部分外部访问接口。
这种新的配置使用户享受到了计算机硬体/软体的进展所带来的益处,也使开发者可以增加许多新的基于图形化用户界面的功能。但是,它也导致了下列不便:
一用户必须熟悉两种不同的硬体/软体环境,维护两种计算机平台,掌握两套操作命令集;
一管理平台与操作平台的分离,妨碍了在分析资源和解决运行问题时充分利用网路数据;
一用户必须小心地协调两个平台上的数据,维护数据的一致性。
很明显,将管理套用集成到单一的平台可以增加套用运行的效率及用户操作的方便性,通过採用增强的图形化用户界面,分散式管理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方便用户访问网管系统。
作为一种过渡模式,各厂商都在逐步将小型机上的管理套用移植到新的工作站平台,开发基于工作站技术的第三代网路管理系统。在过渡期内,新设备和新业务的管理功能直接在新平台上开发,而原有的在小型机上的管理套用增强完善后移植到新的平台上。
当前普遍使用的是第二代网路管理系统。
第三代网路管理设备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工作站的发展速度远高于小型机,工件站的换代周期已缩短到一年或更短,工作站已具备比小型机更强的能力。计算机发展的三大趋势——开放牲,网路套用和小型化,在工作站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使工作站经过80年代的飞速发展,成为90年代计算机产业的主流产品。工作站除了套用于传统的CAD/CAM/CAE领域。也渗透到了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及工业过程控制等领域。
虽然个人计f机的发展非常迅速,许多高档的个人计算机已经工作站化,但在相似系统配置下,名牌高档个人计算机的价格与低档工作站的价格差距不大。由于高档工作站仅占工作站市场的极小份额,五大工作站厂商(DEC,HP,IBM,SGI和iSUN)都将市场重心旗到低档工作站(个人工作站)上,导致竞争异常激烈。所有的厂商部将推出低于五千美元甚至迪近四千美元价位的低价工作站,携带型工作站的价格可能只有二千美元,再加上工作站所具有的良好体系结构,方便的升级能力,先进的RISC技术和作业系统,极佳的图形能力,充足的记忆体和强有力的内置联网能力,使工作站已经成为电信业网路管理的首选平台。工作站作为开放系统,广泛採用各种已形成的工业标準,使应喟不依赖于厂商的硬体/软体平台,可以实现可移植性,可互操作性相可伸缩性。通过与其它厂商提供的资源联网,可以达到资源透明共享的目地。
基于工作站技术的第三代网路管理设备主要具备下列特点:
一基于单一的工作站平台;
一基于统一的软体环境(UNIX作业系统,标準的视窗系统,关係数据厍/面向对象的资料库,SQI,语言/扩展的SQL语言,C/C++语言等);
一更多地使用面向对象的技术和人工智慧技术;
一支持更多的国际,工业网路管理标準,开放更多的套用编程接口;
一基于网路的分散式处理技术(设咒管理数据伺服器,协作处理等);
一将多种设备和业务集成到单一平台;
一增强非编程用户化能力和异构网管系统间的信息交换能力;
一利用分布能力提供必要的可用性。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