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史前已灭绝生物

(2020-07-18 01:32:09) 百科

史前已灭绝生物

史前已灭绝生物是指包括新荷兰鼠新荷兰鼠、恐蜥等动物的总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史前已灭绝生物
  • 包括:新荷兰鼠新荷兰鼠、恐蜥等动物
  • 特点:已灭绝
  • 动物类型:啮齿类动物等

灭绝生物简介

十大重新发现的灭绝生物2008-09-0914:44近代以来,我们每一个人都被一个又一个悽惨的有关物种灭绝的故事包围,不断有人劝诫我们:这一切必须停止了。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要我们去阻止物种灭绝,似乎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所以我想给大家鼓鼓劲儿,先来看份不那幺阴暗的物种清单,以下就是十大人们原以为灭绝,可又重新发现了的物种。、
1.新荷兰鼠新荷兰鼠是啮齿类动物,对其记载最早可追溯至1843年。之后不久,新荷兰鼠便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并被列入已灭绝生物。这一可爱的小生物在消失近一个世纪之后,1967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市郊被重新发现。在这之后,澳洲的新南威尔斯和维多利亚也陆续发现大量新荷兰鼠的蹤迹,甚至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东北部也有关于新荷兰鼠的报告。新荷兰鼠昼伏夜出,以草根和昆虫为食,多见于大火过后的荒原,因为在这种荒原上澳洲金合欢和豌豆都会大量生长,它们的果实正是新荷兰鼠的最爱。所以大火过后,往往会发现新荷兰鼠种群爆炸性增长,但随着其它动植物进入荒原,其数量也会很快回落。由于其居住的地区环境日益恶化,新荷兰鼠的数量一直不多,至今仍属于濒危保护动物,只有在澳大利亚乾燥的沿海荒原区和塔斯马尼亚岛东北岸的森林里有少量分布。1983年2月澳大利亚北部森林大火中,不少新荷兰鼠的亚种再次被确认为灭绝物种。
2.恐蜥
恐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认定为灭绝生物,直到2003年,人们在南太平洋小岛新喀里多尼亚重新发现了它。恐蜥名字恐怖,但个头却不大,身长约50厘米,和澳大利亚蓝舌蜥蜴差不多大。恐蜥有一口弯曲锋利的长牙,这口牙齿对于蜥蜴来说可是非常罕见,因为蜥蜴都是杂食动物,很少需要肉食动物般的利齿。恐蜥第一次进入人类视野是在1876年,法国人布兰萨同样是在新喀里多尼亚岛发现这一物种。恐蜥是岛上存在过的第三大的爬行类动物,仅次于鳄鱼和史前巨蜥。恐蜥同样昼伏夜出,以较大的脊椎动物为食,如其它蜥蜴,幼鸟和鸟蛋。
3.巨型帕鲁斯蚯蚓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来自北美洲的巨型帕鲁斯蚯蚓被一度认定为已灭绝生物,直到最近,这一物种才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对于这一蠕虫我们知之甚少,但可以观察到的都是极为特殊的习性。首先,作为蚯蚓,它可以长到3英尺长(约90厘米);其次,当你把这种蚯蚓捏在手里时,它就会散发出百合般的香气。它的自我防御手段是向敌人吐口水;它属于那些白化生物的一种;在乾旱的夏天,巨型帕鲁斯蚯蚓可以在地表掘出近五米深的洞穴。巨型帕鲁斯蚯蚓最早被发现是在1897年,由弗兰克·史密斯在华盛顿州普尔曼地区发现的。当时这种蚯蚓在当地乡下很常见,最原始的居住地被认为是北美洲帕鲁斯地区杂草丛生的大草原,这一类草原富含火山灰和多层有机质,十分肥沃。之后由于居住地被破坏和外地蚯蚓不断入侵而逐渐减少,乃至一度被认为是灭绝生物。近年来,三次有人目击到巨型帕鲁斯蚯蚓,证明其并未消亡,但依然是急需保护的物种。很多环保团体已经开始游说美国政府将巨型帕鲁斯蚯蚓列入濒危动物名录。
4.短翅水鸡
短翅水鸡,又称塔卡黑秧鸡或南秧鸟,产于纽西兰的不能飞行的珍稀鸟类。在1898年最后四只短翅水鸡被捕获,製成标本,之后被认为已灭绝,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探询之后,1948年鸟类学家欧贝尔博士在纽西兰南岛的蒂阿瑙湖河谷中又发现了短翅水鸡的蹤影。短翅水鸡与秧鸡科的水鸡有亲缘关係,色艳丽,体羽艳蓝和铜绿色。喙大,红色,有红色的额盾延伸到前额。以草籽为食。短翅水鸡的进食习惯非常特别,它们用喙摘取草叶,接着用一只爪子抓住叶子上端,然后取食叶子底部最柔嫩的部分,把其余部分全部抛除。短翅水鸡营巢于地面上,每窝产卵2枚。卵乳黄色具褐斑。幼雏黑色,体被绒羽。目前,短翅水鸡的数量仅剩二百只,但在纽西兰奥克兰豪拉基湾的提里提里玛塔基岛上的保护区里,可以轻易看到它们的蹤迹。
5.高山侏儒负鼠
高山侏儒负鼠最早是作为已经灭绝的更新世动物在化石中被发现的,第一次记载可追溯至1896年。到了1966年,在澳大利亚浩特海姆山的一个滑雪小屋中,人们重新发现了活的高山侏儒负鼠。高山侏儒负鼠身材很小,约11厘米,和老鼠差不多大,但其盘卷的尾巴可以超过身体长度,长到14厘米。高山侏儒负鼠体重约45克,是夜行性有袋类动物,以昆虫、果实、花蜜、种籽为食,一般生活在高山的碎石鹅卵石之间,主要栖息地为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和南威尔斯省的库休斯多国家公园。雌性负鼠生活在山巅而雄性负鼠生活在海拔较低的地区,在繁殖季节,雄性负鼠翻山越岭乃至穿越公路来到山顶。为了保护这些高山侏儒负鼠,澳大利亚政府还专门在公路下修建了供其通过的“爱情隧道”。一份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近日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通讯的论文指出,根据他们从1993年11月到2006年12月这段时间对澳洲维多利亚高山地区一千五百种有袋类动物所作的调查研究,他们发现目前仅有1800只左右的成年高山侏儒负鼠存活于自然界,而它们的最大生存压力已由原本的森林火灾转变为滑雪客。研究团队负责人保罗·密特若夫斯基表示,当地生存环境在2005年便开始崩溃密特若夫斯基博士与他的同事发现高山侏儒负鼠在经历了2003年破坏它们栖地的火灾之后存活了下来,并开始远离滑雪客居住他们认为高山侏儒负鼠数千年来已发展出适应森林火灾的能力,但无法适应因人类滑雪活动而在山区建设的滑雪道、道路、房屋等设施。密特若夫斯基博士指出,高山侏儒负鼠的基因多样性在1997年到2004年之间丧失了三分之二,已对长期生存造成影响,因为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正代表着适应环境变化能力的下降。高山侏儒负鼠受到澳大利亚环境保护暨生物多样性保护法的保护,因此该地区度假区的经理人已开始在区内进行诸如捕捉性繁殖计画及栖地走廊建设等

生物种类

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现存的有记载的生物种类大约200多万种,还有许许多多种生物没有被我们发现,没有发现的生物数目可能要比已经发现的多10倍,更何况已经绝灭的生物比现存的还要多得多.据估计,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生物种数可能多达5亿~10亿.这幺多的生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複杂,从低等到高等,一批又一批地"踏上"地球,又"远离"地球走向灭亡,进行着自然界的"新陈代谢",这就是生物的进化.
拉马克关于进化的用进废退学说
拉马克是进化论的奠基者,他在18世纪初提出了用进废退的进化学说:环境的改变是导致生物进化的原因.环境改变了,生物的生活方式也要跟着变,有的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起来,有的器官则由于长期不使用而萎缩退化了.
拉马克认为长颈鹿的进化是因为草地退化后要吃树叶,当然颈长的有优势,它们想要长颈,于是天天使劲地将颈伸长,终于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虽有一定道理,但事实上由于使用而发达起来的器官特徵并不能遗传给后代.达尔文通过几十年的观察分析,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
1,过度繁殖;
2,生存斗争;
3,遗传变异;
4,适者生存.
过度繁殖:
各种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产生很多的后代.远远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
荚迷
鱼群
人可能是繁殖能力最小的!一对夫妻最多的能产生十几个子女.若以每对夫妻平均生三个子女,平均30年传递一代计算,每隔50年人口就将增加一倍.只需数百年时间世界人口就将达到几万亿人,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繁殖能力比人强很多很多倍!若全部后代都能成活下来,只要很短时间就会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
生存斗争:
生物的生存资源有限,要生存就必须与无机环境,异种及同种的其他个体进行斗争!
一个物种要生存下去,就必须不停地与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斗争!
遗传变异:
生物产生的后代会发生变异,产生各种不同于亲代的性状!
生物的变异有的比亲代更适应环境,有的却不适应环境!
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适者生存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