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路社会研究报告2017》是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作者是刘少杰。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网路社会研究报告2017
- 作者:刘少杰
- ISBN:978-7-300-25252-0
- 定价:¥39.5 元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1-15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基本信息
作者:刘少杰
书号:252520
定价:¥39.5 元
字数:234 千字
印次:1-1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1-15
ISBN:978-7-300-25252-0
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
本报告讨论了2015—2016年度一些重要的网路现象或网路议题,如“网路化条件下的信息消费”“爱国热情的网路表达”“国际争端的娱乐化讨论”“网路诈捐及其影响”“贴吧中的网路认同”“网约车平台的治理”“电子商务的深度影响”等。报告从社会学视角出发,力图通过叙议结合的方式,为读者呈现一幅丰富多彩的网路社会图景,以期对人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网路社会及其影响有所助益。本报告兼顾学术性、趣味性与可读性,既可以作为网路社会研究的参考文献,也可以作为广大网民了解网路现象、思考网路问题、把握网路社会发展状况的阅读资料。
作者简介
刘少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当代中国社会的制度结构、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变迁;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的新流派与新趋势;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
王建民,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学理论、民国社会学史、网路社会学。主要着作有《流动的城乡界线》(专着)、《中国网路社会研究报告》(副主编)、《古典社会学理论》(译着)。先后在《社会》、《社会学家茶座》等刊物发表论文、随笔多篇。
目录
第一章网路化时代信息沟通的社会基础
引言
一、网路化、信息平等及其困境
二、信息平等、信息公平、信息公正辨析
三、实现信息公正的困境
四、信息公正实现的社会基础
结语
年度专题报告
第二章信息消费中的“加减法”:从“魏则西事件”看信息消费的
社会影响
引言
一、网际网路时代的信息消费
二、信息消费中的权力迷局
三、信息消费背后的结构变迁
四、信息消费里的社会信任
五、信息消费分殊的社群关係
结语
第三章网路论战中的权力、资本与民族主义:“抵制赵薇事件”
背后的话语纷争
引言
一、当娱乐事件遭遇爱国表达
二、抵制发生的特殊事件节点
三、关于网际网路资本与政治的网路集体想像
四、网路话语权争夺的规则
结语
第四章娱乐化表达中的网民政治参与:以“南海事件”为例
引言
一、“南海事件”中网民的娱乐化表达
二、娱乐化表达背后的政治参与:观念基础与行动策略
三、娱乐化表达:蕴含网际网路价值的网民政治参与
结语
第五章网路诈捐中信息权力“作恶”及其反制:基于“童瑶事件”的
分析
引言
一、“女神”的诞生:信息权力建构与“大V”生产
二、以善的名义:信息权力的“作恶”与诈捐骗局的形成
三、反製作恶的权力:自发行动与“童瑶事件”的解决
结语
第六章想像的共同体:对“帝吧出征事件”的分析
引言
一、从“众声喧譁”到“一致对外”
二、表情包大战:网路集体行动的感性化与组织化
三、身份归属与认同的力量
四、网路时代的民族主义
结语
第七章从旁观者到引导者:网约车平台治理中的政府角色转向
引言
一、蓬勃发展的中国网约车市场
二、网约车平台辉煌背后的失序与隐患
三、新规出台:政府介入网约车市场治理
四、网约车平台治理中的政府角色转向
结语
第八章电子商务中空间秩序的排列与价值
引言
一、空间秩序的排列
二、空间秩序的价值提升
结语
附录2015—2016年度重要网路社会事件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