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桂枝加桂汤(桂枝加桂汤)

(2020-03-17 11:40:19) 百科

桂枝加桂汤(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具有温通心阳,平沖降逆之功效。主治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

基本介绍

  • 别名:桂枝加桂枝汤(《方剂辞典》)
  • 出处:《伤寒论》
  • 功用:温通心阳,平沖降逆
  • 主治: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

歌诀

气从脐逆号奔豚,汗为烧针启病源。只取桂枝汤本味,再加二两桂枝论。

组成

桂枝(去皮)五两(15g),芍药三两(9g),生姜(切)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大枣(擘)十二枚。

用法

以水七升(1400ml),煮取三升(600ml),去滓,温服一升(200ml)。炙其核上各一壮。

功用

温通心阳,平沖降逆。

主治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

配伍特点

本方即桂枝汤重用桂枝五两而成。重用桂枝,意在温通心阳,以制肾水,共奏温通心阳,平沖降逆之功。

运用

桂枝加桂汤主治奔豚气病,奔豚气病的临床表现複杂多样。临床常见的某些心脏病、神经官能症患者,可出现奔豚气,用本方治疗效果满意。
辨证要点是:阵发性气从少腹上冲心,发作欲死,伴心悸,四肢欠温,舌质淡,苔白润,脉浮缓或沉迟。为阳气虚弱、阴寒上沖之奔豚病证。根据桂枝加桂汤温通心阳,平沖降逆的功用,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外感、头痛、膈肌痉挛等病证。

加减化裁

偏肾阳虚者,加附子;偏气虚者,加玄参、黄芪;心悸不安者,加龙骨、牡蛎;中焦虚寒者,加吴茱萸、小茴香;脾胃蕴热者,加生大黄、生石膏;胃肠气滞者,加摈榔、香附;伴咳嗽气喘者,加桑白皮、苦杏仁、麻黄;伴腰膝发冷者,加淫羊藿、仙茅。

使用注意

内有郁热证、中焦实热证及热性腹胀气肿者忌用。

附注

附方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组成:茯苓半斤(24g),桂枝(去皮)四两(12g),甘草(炙)二两(6g),大枣十五枚(擘)
功用: 温通心阳,化水行气
主治: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欲做奔豚。
出处: 《伤寒论》

附方 桂苓五味甘草汤

组成茯苓四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三两(炙),五味子半升
功用化饮平沖
主治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沖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
出处《金匮要略》卷中

附方 奔豚汤

组成甘草、川芎、当归各二两,半夏四两,黄芩二两,生葛五两,芍药二两,生姜四两,甘李根白皮一升
功用疏肝清热,降逆止痛
主治由惊恐恼怒,肝气郁结,奔豚上沖胸;肝胃不和,气逆上攻,胁肋疼痛,,噫气呕呃
出处《金匮要略》卷上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苓桂枣草汤与桂枝加桂汤都可治疗肾虚气逆证,桂枝加桂汤所主证机是肾中寒气上沖与心之奔豚证,其治当温通心阳,以泄奔豚;而苓桂枣草汤所主证机是肾中水气上沖而未至于阳位,仅见脐下悸动,其治当遵“水郁折之”,以补肾伐水气。可见病有水气和寒气之分,证有上沖和未能上沖之不同,治有利水和散寒之别。
苓桂五味甘草汤与桂枝加桂汤都可治疗气从少腹上冲心胸或咽喉,桂枝加桂汤主治在肾,以腰膝酸软,恶寒为特点;而苓桂五味甘草汤主治在肺,常有咳吐涎沫为特点。在肺者为寒饮,治在温肺化饮,在肾者为寒气,治在温肾降逆,是其不同也。
奔豚汤和桂枝加桂汤都可以治疗从上腹上沖喉咽或心胸,而奔豚汤主治病症有何不同,奔豚汤主治病证在肝,证机血虚有热,肝中邪气上沖,病以往来寒热。腹痛为特点,此其别于桂枝加桂汤也。

重要文献摘要

《伤寒论》: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泄奔豚气也。
《伤寒论条辨》:与桂枝汤者,解其欲自解之肌也;加桂者,桂走阴而能伐肾邪,故用之以泄奔豚之气也。然则所加者桂也,非枝也,方出增补,故有成五两云耳。
《伤寒论类方》:重加桂枝,不特御寒,且制肾气。又药味重则能下达,凡奔豚症,此方可增减用之。
《伤寒论本旨》:相传方中或加桂枝,或加肉桂。若平肾邪,宜加肉桂;如解太阳之邪,宜加桂枝也。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