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大棚的作用是将智慧型化控制系统套用到大棚种植上,利用最先进的生物模拟技术,模拟出最适合棚内植物生长的环境,採用温度、湿度、CO2、光照度感测器等感知大棚的各项环境指标,并通过微机进行数据分析,由微机对棚内的水帘、风机、遮阳板等设施实施监控,从而改变大棚内部的生物生长环境。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智慧型大棚
- 含义:智慧型化控制系统套用到大棚种植上
- 套用领域:农业
- 目的:改变大棚内部的生物生长环境
基本简介
比较人工的控制来说,智慧型控制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相对恆定的控制大棚内部的环境,对于环境要求比较高的植物来说,更能避免因为人为因素而造成生产损失。
相对生产来说,将智慧型化控制系统套用到大棚生产以后,产量与质量比人工控制的大棚都有极大的提高,对于不同的种植品种而言,提高产量与质量相对不同,对于档次较高的经济作物来说,生产效率可以提高30%以上。
相对运行成本来的核算,对于有一定规模的种植企业来说,极大的降低了劳动力成本,设备的投入与运行,可以完全由节约下来的劳动力成本中核算出来,使用时间越长,光节约的劳动力成本就是一笔巨大的利润。

生产套用
在大棚环境里,单栋大棚可利用物联网技术,成为无线感测器网路一个测量控制区,採用不同的感测器节点和具有简单执行机构的节点,如风机、低压电机、阀门等工作电流偏低的执行机构,构成无线网路,来测量基质湿度、成分、pH值、温度以及空气湿度、气压、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再通过模型分析,自动调控大棚环境、控制灌溉和施肥作业,从而获得植物生长的最佳条件。
对于大棚成片的农业园区,物联网也可实现自动信息检测与控制。通过配备无线感测节点,每个无线感测节点可监测各类环境参数。通过接收无线感测汇聚节点发来的数据,进行存储、显示和数据管理,可实现所有基地测试点信息的获取、管理和分析处理,并以直观的图表和曲线方式显示给各个大棚的用户,同时根据种植植物的需求提供各种声光报警信息和简讯报警信息,实现大棚集约化、网路化远程管理。
此外,物联网技术可套用到大棚生产的不同阶段。在大棚準备投入生产阶段,通过在大棚里布置各类感测器,可以实时分析大棚内部环境信息,从而更好地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在生产阶段,从业人员可以用物联网技术手段採集大棚内温度、湿度等多类信息,来实现精细管理,例如遮阳网开闭的时间,可以根据大棚内温度、光照等信息来感测控制,加温系统启动时间,可根据採集的温度信息来调控等;在产品收穫后,还可以利用物联网採集的信息,把不同阶段植物的表现和环境因子进行分析,反馈到下一轮的生产中,从而实现更精準的管理,获得更优质的产品。
发展优势
据悉,物联网温室大棚项目建设内容来源于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和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科技部863项目《植物工厂化生产低碳设施与装备的研究》,以及市科委“十二五”重点课题《盆花生产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示範》,重点进行低碳物联网温室大棚的建筑结构、配套系统、新能源与工厂化装备高度技术集成与创新,在示範温室中进行果菜、花卉、草莓和种苗的试验、展示与生产。目前,京鹏科技公司已经在通州京鹏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园成功完成物联网温室大棚项目。

大棚套用物联网技术,可达到改善产品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尤其是可实现温室大棚管理的高效和精準。对于规模化的大棚设施而言,如果藉助人工来调控温大棚内的环境条件,需要大量人手和时间,而且存在难以避免的人工误差。如果套用物联网技术,就只需点击滑鼠,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人工操作,而且非常严谨,这也是业内看好物联网在现代农业中套用的重要原因。
随着物联网技术普及套用,普通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或手机随时接收各种实时採集的精确感测器数据,还可以通过遥控温室内的视频感测器,观察大棚的全面情况。产品出圃后,可以由对应的条形码,随时检索到其流通过程。业界普遍认为,物联网农业智慧型监控系统将在设施农业中得到更广泛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