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说说大全 / 正文

佛家至理名言格言(精选99句)

(2022-05-05 23:48:49) 说说大全

1、一个人的心量有多大,他能获得的能量就有多大。

2、人起一念善,造一分福,可以汇聚为福气,消弭灾殃。

3、【天天禅语】祈祷,是归向、反观本性,以显清明自性。

4、很多人积德行善,常常误以为一定要作财布施、法布施。

5、生死与涅槃,凡夫及诸佛,同为空华相。《圆觉经》卷上

6、反眼观眼非斯眼,将心比心无所心。(《独峰和尚禅要》)

7、【最有禅意的句子】物资生活要往下比,人格品德向上提升。

8、也许正是因为这份难得的因缘,此本书名才叫“了凡因语”。

9、【天天禅语】福自求多福,就是身体力行多造福,才能多福气。

10、【注重实行】学佛所注重的不只是理论学问,还要能身体力行。

11、心要像明月一样,有水就有月;心也要像天空一样,云开见青天。

12、【天天禅语】要净化人心,应先点亮自己的心灯,再做提灯照路人。

13、人生的一切,不是算来的,而是感来的;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

14、能惜福的人就能行善,能行善的人必能时时快乐,这就是幸福人生。

15、【天天禅语】真正受人尊敬的是节与志;做人有章节,不要贪求无厌。

16、宁啖烧石,吞饮烊铜,不以无戒,食人信施。《法句经》卷下,利养品

17、【佛、神、人】 佛是善于了却俗尘的神仙,也是善于了却烦恼的圣人。

18、【境来境去、随缘自在】 境来不拒,境去不留,一切随缘,能得自在。

19、【一句禅语一种人生】改变自己、净化自己,才能改变别人、净化别人。

20、【生活禅语】斋是素食,戒是规矩;珍惜自我生命,更要尊重万物生灵。

21、若有为求无上菩提,于一事中专心修习,无不成办。《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22、打禅一开始便风雨大作,一结束却风平浪静妈妈体验到真正的佛与魔的兵法。

23、【佛心禅语】 真正的富足从心底来,如果心是空虚的,再多的财富也填充不了。

24、如果你告诉他和哪位同事发生矛盾,他还会莫明其妙找对方谈话,让你尴尬不已。

25、点火者明,近火者暖,玩火者焚。恶性,往往认贼作父;慈悲,则可以化敌为友。

26、【佛心禅语】 此外,人只有将自己的姿态放低,才能从别人那里学到知识、智慧。

27、一个好人,在公司不仅要扮演尽职尽责的上司角色,还要扮演忠厚仁义的下属角色。

28、恋爱时,他想你只能给你打电话发短信;而结婚后,他可以对你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29、【佛心禅语】 了解自己最难,不了解自己最痛苦。所以,人生第一要务就是认识自己。

30、正信佛教的禅定叫三昧,意即正定,是靠日常生活中的磨练所成就,属修道的方法之一。

31、用功夫不要追求奇特,不要想在现成茶饭之外,再去找什么特殊的风味,没有那个东西。

32、若有菩萨心坚固,久处生死无疲厌,彼当具足普贤行,得佛功德无能坏。“四十华严”卷四

33、发心容易,恒心难持;光说不练,无法体悟真理,实践道法。唯有学佛如初,始能证悟成佛。

34、【佛心禅语】 没有真实的本事,只是虚张声势,自吹自擂,最终经不起推敲,定会露出马脚。

35、我们所做的一切利生工作,都是无代价的付出,这就是清净行;假如要求回报,那就不清净了。

36、【佛心禅语】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想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量,在更大程度上获得社会的认可。

37、【佛心禅语】 门下青山泼黛,途中细雨如膏。灵云陌上桃花,处处芳菲溢目。——《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38、一旦确定了人生的目标和方向,就不要贪恋沿途的繁华,也不要畏惧路上的困厄,只要还能活着就已足够。

39、在日常的逆境来临的时候能够不动心、能够做得了主,经常能如此,在大限到来的时候,也就能做得了主。

40、世,并不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它是有因果联系的,而命运的吉凶和未来的祸福,也可以从我们自身找到答案。

41、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净业,同归一源。入得此门,无量法门悉皆能人。(宋)真歇清了《角虎集》卷一

42、诸菩萨但观众生有利益处,即便调伏,为护大乘正法故,不必一切慈悲软语。(陈)慧思《法华经安乐行义》

43、【佛心禅语】 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长沙景岑禅师》

44、菩萨虽知世间之乐虚妄非真,而亦能造世乐因缘。何以故?为欲利益诸众生故。《优婆塞戒经》卷二,二庄严品

45、磊落做人,坦然做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急人所难,济人所需,以诚以信,自在行世,或不可及,孜孜以追。

46、爱欲为疮疣,蛆蝇诸恶觉,及诸贪嗜心,皆悉从意生。钻凿士夫心,以求华名利。《杂阿含经》卷三十九,第1082经

47、苟生无耻,如鸟长喙,强颜忍辱,名日秽生。廉耻虽苦,义取清白,避辱不妄,名曰洁生。《法句经》卷下,尘垢品

48、【禅语悟道】不耗费资源,不毁坏环境,只愿拯救地球。过度的贪婪和无限的欲望,是毁灭地球和导致自然灾害的恶因。

49、能够放下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是自在的人,是解脱的人;能够提起的人,是有慈悲的人,是负责的人,是奉献的人。

50、若要死得好,只要生得好;若要做好鬼,只要做好人,所以与其重“死鬼”,不如重“人生”。(民国)太虚《人生佛教》

51、镜子,是用来鉴照物体影像的;但必须镜、物相离,方能清澈映照。若物体贴镜或尘封镜面,即使景物在前,亦难清楚映照。

52、【佛心禅语】 我们只是拥有钱财,福报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具有善用钱财的智慧,否则钱财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幸福。

53、【佛心禅语】 我们都是“发光体”,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会有不可限量的未来,那么任何艰难都不会成为我们的阻碍。

54、【安分守己】佛陀常教导我们:要安分守己,守住清净无为的心,让心时时寂静。静自然人安分,人安分就能过着和乐的日子。

55、五戒是佛戒的根本,包括杀、盗、淫、妄、酒。持戒的目的是改过迁善。遵守戒律不仅是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从内心恪守戒律。

56、在恶毒者的眼中,善良是用来猎获的枪弹,善良是用来掩饰凶残的装潢,善良是用来欺骗别人的麻药;面对善良,他们狂笑不已。

57、佛法大海,信为能人,智为能度。……若无信,是人不能人佛法。……譬如牛皮未柔,不可屈折。(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一

58、【佛心禅语】 贪心是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坏的执著,迷惑和错误的见解是最难脱逃的网,爱欲是最难渡过的河流。——《佛陀的格言》

59、假如你真正坚持,谁也无法让你放弃。哪怕有一点点放弃,都是你没有真正坚持的结果。定力不够,常常会因为外界的影响变得轻飘飘。

60、若是祖宗门下上根上智,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其有根微智劣,若不安禅静虑,到这里总须茫然。(唐)慧寂《袁州仰山慧寂禅师语录》

61、可以放逐自己,不可放纵自己。被逐而后自醒,放纵而后自迷。可以相信命运,不可被迷信所缚。命运可以自己掌握,迷信则被外物驱使。

62、若优婆塞知是比丘是破戒人,不应给施、礼拜供养。《大般涅槃经》卷六,如来性品名利衲子,不如草衣野人。(明)曹溪退隐《禅家龟鉴》

63、【佛心禅语】 知道如何满足是非常重要的,人们愈是贪求他们的财产,他们的痛苦就愈多,财产并不能绐人们带来愉快。——《法露缘》杂志

64、【佛心禅语】 最会原谅自己的人,最得不到别人的谅解和佛天的原谅;最肯责备自己的人,最容易得到别人的原谅和佛天的宽恕。——耕云先生

65、归依彼所有学、无学成菩提法,名归依佛。归依如是爱尽离灭涅槃,名归依法。归依所有学、无学成僧伽法,名归依僧。《大毗婆沙论》卷三十四

66、落红有情,呓语有声,你是我的过客,我是你的倩影,不为相守,只为和诗。不为缠绵,只为遇见,不为情事,只为佛语。不为暧昧,只为回味。

67、深观察十缘生句,当于真言行通达作证。云何为十?谓如幻、阳焰、梦影、干闼婆城、响、水月、浮泡、虚空华、旋火轮。《大日经》卷一,住心品

68、【佛心禅语】 问:“久久寻源,为什么不见?”师日:“为步数太多。”日:“恁幺则不觅去也。”师日:“还同避溺而投火。”——《五灯会元》

69、佛说三种实法印,广说则四种,略说则一种。……无常、无我、无相,故心不着,无相不着故,即是寂灭涅槃。(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二十二

70、当有人诽谤你的时候,你不应该感到沮丧,因为喜欢你的人,仍然赞美你;当有人赞美你的时候,你不应该感到骄傲,因为不喜欢你的人,仍然诽谤你。

71、许多人,穷其一生才弄明白,原来在我们追逐物欲,被欲望左右时,往往忽略了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人生是个漫长的过程,每处细微都值得好好珍藏。

72、过多的欲望是苦难的根源,为一点点日常的小收获感到欣喜的人最幸福。婴儿捡到一片树叶就会眉开眼笑,修道的最高境界便是回复到婴儿般的自然自在。

73、【佛心禅语】 能随时随地和各种人合作,并具有如佛一样的慈悲胸怀,讲些禅话,听些禅音,做些禅事,用些禅心,那你就能成为有魅力的人。一无德禅师

74、无住处涅槃,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辐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槃。(古印度)护法等《成唯识论》卷十

75、【佛心禅语】 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上天唯独宠爱那些将爱心献给他人的人。”这 就告诉那些想成就大业的人,要谨记把爱心送给别人,成功在等待着你。

76、凡夫由于受到后天的污染而多心、多欲,一心直向欲境奔驰,一切的恶皆由此所致。人必须去掉多心多欲的习气,去杂还纯、去伪归真,才能回归自我的真如本性。

77、【经典禅语悟道】 大肚弥勒佛之所以深得人心,并且常葆快乐,就在于他心量广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否真正找到心量广大的普通人呢?能。

78、一个人的惯性就是一个人的特质所在,也即障碍所在。顺则凡,逆则仙,顺着习气走的就是凡夫,凡夫皆有定数。能逆而行之的才是佛,佛是已觉悟的人,命由自己决定。

79、有些人一定会问,宇宙是个虚无缥缈无法掌控的无限空间,它会带给地球何种灾难,人类能够掌控吗?这其实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确是微不足道的。

80、风水理论的宗旨是,勘察自然,顺应自然,有效地利用和改造自然,选择和创造出适合人的身心健康及其行为需求的最佳建筑环境,使之达到阴阳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的至善境界。

81、当你遇到一件事情,已无法解决,甚至是已经影响到你的生活、心情时,何不停下脚步,给心灵一个修禅打坐的时间。或许换种方法,或许换种角度,或许换条路来走事情就会简单了许多。

82、【放松定律:】《了凡四训》中云谷禅师要了凡先生念准提咒要达到无念无想的地步,就是这个道理。得注意的还有:所谓的无念并不是心里一个念头也没有,而是有念头但不驻留,“无所住而生其心”。

83、佛法要人间化,必须先净化人间:要净化人间,必须先身体力行净化自己。如何净化呢?就是培养清净的法爱。所谓的“法爱”,就是对普天下众生,都能心生敬爱、觉情,而且爱得无所求、爱得很普遍。

84、我们生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有幸生活在世间,对感情要不执不舍,对五欲要不拒不贪、对世间要不厌不求,对生死要不迷不惧,秉持“即心即佛”的正确体悟,安住身心就能追求“自在常乐”的美满生活。

85、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在内心中未生起菩提心和证悟空性之前,应唯一观修死亡无常。世尊说:“若多修无常,已供养诸佛;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安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授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加持。’

86、六中意识起闻思修,熏于本识,成闻思修善法种子,本熏无明,令其渐薄,无明薄故,起阿陀那执我亦薄,执我薄故,生起六识起惑亦薄,如是展转,有过斯尽,有德皆备,真修如是。(隋)慧远《大乘义章》卷三

87、佛言:自今日始,听诸比丘舍小小戒,上下相和,当顺礼度。《长阿含经》卷二,《*行经》佛告比丘:虽是我所制,而于余方不以为清净者,皆不应用;虽非我所制,而于余方必应行者,皆不得不行。《五分律》卷十二

88、天地之间,五道分明,恢廓窈冥,浩浩茫茫,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数之自然,应其所行;殃咎追命,无得纵舍。善人行善,从乐人乐,从明人明;恶人行恶,从苦人苦,从冥入冥。《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89、人的心灵世界,既是波涛汹涌,因着七情六欲在推波助澜,又是纷扰不 安,因为它不断攀援和执着。于是,要让心灵安定下来,开展自在、充实和 喜悦的生活,并不容易,除非能在种种情境中把事理看清楚。“看清楚”便 是开悟。

90、【佛心禅语】 人的身体会变化,会老去,情感也会在泅渡时间的过程中渐渐产生变化。因而,不能接受人事变迁、不能容忍爱人的种种毛病,这样的爱情就不牢靠;唯有包容真爱的不完美、包容所爱之人的不完美,我们才能找到幸福之路。

91、如今大家从生到死一直忙个不停:幼年时为玩耍和游戏而忙;中年时为感情和工作而忙;晚年时为养老和治疗而忙。然而,最终除了满脸皱纹和精神空虚外,我们还能拥有什么呢?所谓人生的幸福和快乐是指什么呢?我们忙的意义又在何处?

92、【佛心禅语】 问:“有些人专喜欢用大道理来训他人,可是自己行为并不检点,他有罪?会受到不良的后果吧?”答:“大道理训人是口业普,自有其功德;自己行为不检点,是身业恶,自有其罪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李炳南居士

93、人只活在当下,没有你之前,地球已然存在,有了你之后,地球依然存在。茫茫尘世间,人不过就是一粒浮尘,来自偶然,也不知去向何处。今世做人,就做好人的本分,不必去追问前生,亦不必去幻想来世。今生为何而生、为何而亡,亦不必追想。

94、想想看,我们所找的所找的人,大抵是跟我们类似的,或者灵魂最相近。最起码,某方面的感觉很相近。我也知道,人生如痴之长,我还会不停地邂逅,但最美的,应该是邂逅自己。因为,只有自己最懂得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雪小禅《邂逅自己》

95、【佛心禅语】 在追求事业的时候,要留一点空间,留一些余地,关注自己的身身心健康。心生则种种病生。我们的心,有时候心浮气躁,有时候妄想纷飞,有时耐候愤怒不止。身体病了,可以用医疗治疗;心生病了,如何医治?“心药方”精要在于养德。

96、【天天禅语】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修炼人生,也就是改善思想与行为,提高素质与道德。人生的旅途上,在生活的点滴中,满怀爱心服务一切众生,让福德资粮更加增上圆满;觉悟宇宙生命的真理,让智慧资粮更加明亮观照。人生的修炼成功,就是成就;人生的道德圆满,就是成佛。

97、【恋爱心语】有些人就是犯贱。不在身边的人,深情无限。在身边的人,却视而不见。佛只有失去的才是朱砂痣和白玫瑰,在身边的就是蚊子血和白饭粒。什么情深如海啊,真要有感情,当初怎么就分开了?深情要用对人,不要迷恋过去。经滚蛋的都是***,只有在身边的才是好人啊。

98、一个修行者要想渡过轮回的大海,若没有像舵手一样的上师善知识的引导,就难以超越轮回的束缚,虽然乘上了趋入佛法的大船,具备一些功德,但却因不能圆满而还会沉没在轮回的苦海中,随业流转,无法到达涅槃的彼岸。正如《华严经》说:“善知识就像船夫,救渡我们渡过轮回的苦海。”

99、漫步在晨风中,目光被自然的色彩牵引,思想吮吸自然的芳香,我的内心无比安宁。尽情享受早晨的短暂时光,不被脂粉的面具打扰,不必为频生的白发忧愁。林荫道上那片枯黄的落叶,尘封了春天故事,回归本色美丽,仿佛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此刻,灵魂的真实,人生的真相,和晨光一样清澈。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