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理的语句(精选99句)
(2022-04-22 01:20:27) 说说大全 -
1、信仰、因果、良心、道德,是佛门弟子安身立命的根本;感恩、包容、
2、【佛心禅语】 浪子回头金不换 当你知道错误时,并不可恨,当你不知道错误时,那才是最令人可 十艮的。
3、【佛心禅语】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危难时,谁不想有人伸出温暖、援助的手;你赠人玫瑰,必手留 余香。
4、【佛心禅语】 先哲云:“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 味,亦有无限受用。”
5、【一生受益的四句禅语】健康是最高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产。信赖是最佳的缘分。心安才是最大的幸福。
6、每人每天多说一句好话,多做一件好事,所有小小的好,就会成为一个大大的好。(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7、【佛心禅语】 问:怎样才是正确的修行?答案是:以智慧去净化H己,以慈悲去感化他人,这才是正确的修行。
8、【佛心禅语】 一个人应养成信赖自己的习惯,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与毅力。——海涛法师
9、【佛心禅语】 万种念头从心生。心生了各种杂念,即使是遥远的东西,都能够加以胡思乱想,引发内心的烦乱。
10、【佛心禅语】 人生真正的富足应该是,外财与内财俱有;知识与信仰同重;接受与施合并行;拥有与享有兼备。
11、【佛心禅语】 只要向佛学习、向佛看齐,不要向佛崇拜,不要向佛祈求什么,这就是禅宗的特色。——耕云先生
12、【佛心禅语】 无病是最大的利益,知足是最大的富足,好友是最亲近的人,达到涅槃的境界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13、【佛心禅语】 缩小自己,要能缩到对方的眼睛里、耳朵里。既不伤他,还要能嵌在对方的心头上。——证严法师
14、【佛心禅语】 若是上根众生,忽遇善知识指示,言下领会,更不历于阶级地位,顿悟本性。——《大鉴下二世》
15、【佛心禅语】 要称准自己的重量,认清自己能力的底线。过分自信就是自负轻狂,我们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
16、【佛心禅语】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日:“雪覆孤峰峰不白,雨滋石笋笋须生。”——《洛浦元安禅师》
17、【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你们应当勤奋不懈地努力,好比细小的水流,只要不断地流淌,最终就能够穿透石头。
18、【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别人笑我穷,我虽穷却非常的快乐。因为无牛无马的人,不会担心小偷来偷窃和抢夺。
19、【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所有的技艺,都愿意让别人来学习,如果见到别人学习胜过自己,就为别人感到高兴。
20、我们应该从本身做起,第一要学“能吃亏,肯上当”,虽然吃亏上当, 也绝不糊涂,那才是真实的智慧与德行。
21、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六祖坛经·般若品》
22、念佛之人,必须事事常存忠恕,心心提防过愆,知过必改,见义勇为,方与佛合。《印光法师文钞·与陈锡周书》
23、《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应尽还源品至于涅槃,不着涅槃,不起涅槃之想。《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十不善品
24、【人痛如已痛】要突破小范围的爱,将爱心普及一切众生,视众生的苦痛如自己的苦痛,这才是佛教所倡导的爱。
25、【天天禅语】关怀生命,使爱心博大宽广;闻思佛法,让智慧展现发挥;实修实证,令佛性全然显露、大彻大悟。
26、【天天禅语】善行丝毫积累终会圆满,恶业点点去除终会清净,烦恼时刻对治终会解脱,修行日日增上终会成就。
27、【天天禅语】大海之舟因舵手而到岸,人生之舟因良师而解脱,身躯之病因良药而治愈,精神之病因妙法而觉醒。
28、【天天禅语】透明:水具备透明的特质,心的本质也是透明与光明。犹如镜面能映照万物,水晶能折射各色光芒。
29、【普爱天下】以佛陀普爱天下众生之心为己心。陀能为一切众生牺牲,我们也能为济助众生的志业不惜辛劳付出。
30、【简单的生活哲理值得深思】为善美的境界。于接受,善于转化,将烦恼转成力量,这也是人间佛教的修行重点。
31、一个人要想使自己的心智澄明起来,就必须先学会放下,使自己的心真正空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无限的可能。
32、万物因为大地的宽容显现无尽生机,百花因为严冬的宽容才有浓浓春意。宽容,于人于己都是一种“精神补品”。
33、于去来今佛所说之法、所制之戒,皆悉奉持,心不舍离,是故能令佛法僧种永不断绝。《华严经》卷十八,明法品
34、人人本具一颗菩萨心,也具有和菩萨同等的精神与力量,此力量即慈悲与智慧的力量,它恒藏在人人内心的本性。
35、人执着摄取就是执着死亡领域,就不会在一切世上摄取到任何东西。《经集》第五品,第十三章《跋陀罗弗达问》
36、人生如舞台,有人一生劳苦,有人先苦后甘,也有人先甘后苦,如何论断谁最幸福呢?只有充满爱心的人最幸福!
37、人笃信并依行算命之言,惟恐犯忌。师言:“佛教谈精神超然,心正则气盛。在佛门中,日日月月都是吉祥时。”
38、从事力不能及的事情,与众人结仇,与力士相争,偏信女人,结交坏人,五者都是加速自灭的原因。《萨迦格言》
39、以无所得而为分别,圆满三十七品乃至十力、四无所畏等,如是诸法皆不可得故。《大般若经》卷三,初分学观品
40、以法为依,以法为救,以法为归,以法为舍。守护法,爱乐法,希求法,思惟法。《华严经》卷五十五,离世间品
41、休把庭花类此身,庭花落后更逢春,此身一往知何处?三界茫茫愁煞人!(宋)龙牙密禅师(澫益《法海观澜》)
42、众生心地污染,昏沉黑暗,事理不明,就会常起人我是非的争执与计较,忏悔就是要洗掉这分不好的心思与习气。
43、何谓病本?谓有攀缘;……云何断攀缘?以无所得……何谓无所得?谓离二见。《维摩经》卷中,文殊师利问疾品
44、佛学的智慧,不仅可以让人们把人生看得更透、更开、更淡,同时也能启迪心灵,引导人们乐善好施,帮助别人。
45、佛家禅语:所谓看开人生,绝不是悲观,而是积极乐观;不是看破,而是看透;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及时去做。
46、佛法说:“平常心是道。”我们在烦嚣的世间,加一味“平淡”灵丹,运用在日常生活里,将会滋生无限的奥妙。
47、佛经讲: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也就是说,我们今天遭受的一切,都是由前世的因决定的。
48、佛言:吾无数劫时,本为凡人,初求佛道以来,受形五道,生死无量。计吾故身,不能以数。《太子瑞应本起经》
49、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有能为道者矣。《四十二章经》
50、佛说:对一切因缘造作的现象,应该这样来看:都像梦幻泡影一样,并不真实;都像朝露和闪电一样,瞬间生灭。
51、修德、积福,就是创造培育善因善缘。不间断地培植善因善缘,恶缘就停止了。善缘成熟了,恶因就会推迟现报。
52、偶尔说蠢话做蠢事,是人都在所难免。但说过做过之后必须自觉,能够反思,争取今后少犯点蠢,才是人生要义。
53、在感情发生问题时,要以大爱之心爱其所爱;也要退一步,用宽广的心接受眼前呈现的一切,这才是有智慧的爱。
54、在行、住、坐、卧当中能够时时观照当下,使自己的心与佛相应、与法相应、与戒相应,我们当下便是身居乐土。
55、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随便起心动念,也不使他人起心动念,一切随顺因缘,不强加自己的主观意念,勿忘勿助。
56、如来身者,无有方处,非实非虚,但以诸佛本誓愿力,众生堪度,则便出现。《华严经》卷五十二,.如来出现品
57、如果有所付出就想有所回报,将会、招来烦恼;所以,布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舍,则非但没有功德,反增烦恼业。
58、婆婆的衣服均由她亲手缝制,全家羹汤也是自己下厨烹煮,来配合婆婆、先生以及儿女的胃口,令全家高兴快乐。
59、宁以热铁挑其两目,不以染心视他好色。宁以利斧斩斫其身,不以染心贪着诸触。《大般涅槃经》卷十一,圣行品
60、害人者终害己,正如俗话所说“害人之心不可有”!当把他人推向危险的深渊之时,你同时也为自己挖好了陷阱。
61、尽世间安乐,从愿他乐生;尽世间苦恼,由欲我乐生。愚童作自利,能仁为利他。(古印度)寂天《入菩萨行论》
62、应于自身生痛苦想,于善知识生医王想,于所说法生良药想,于所修行生除病想。《华严经》卷七十七,入法界品
63、心一片禅台去,唯留,空心寂寞清秋。今生我只做你心中清澈的女人,眉间盈满潺潺的清音,还有你温润的笑容。
64、总低着头,你就看不见山的高耸;总昂着头,你就看不见水的深邃。人生要丰富,思想不偏颇,你就要学会平视。
65、惭愧心、悔改心应该有,但是不能老是后悔,不知道前进。如果只是后悔,不知改正、不知进步,悔就成了障碍。
66、我们要如何修行才能得到“真功夫”?功夫一定要从历练中得来;修行的方法很多,但离不开一个字——“忍”。
67、我们都不是圣人,不会什么事、什么人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不犯无意之过是不可能的,因此言行之前三思很必要。
68、所以我们应谨守本分,若有人称赞你“功德无量”时,即应出自内心来回答:“这是本分事,是我应尽的本分。”
69、拘于一事易顾此失彼,专于一思常深陷泥淖。事和事相连,思与思贯通,事则必成,思则宏远,人生亦左右逢源。
70、揣着明白装糊涂,不一定是老奸巨猾,也不一定是居心叵测,有时候其实是一种用心良苦,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71、摄为船师,摄就是接受;只要有信念,肯接受佛陀的教法,佛法就象是一条船,可以送我们到达解脱痛苦的彼岸。
72、无“形式”则不足以显“内容”。然形式要取诸“中道”,不可野亦不可乱,尤其不可轻忽“形实如一”的掌握。
73、无明毕竟空故,不能实生诸行等。无明虚妄颠倒,无有实定,故无法可灭。(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六十五
74、每一天的生活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所以,每一天都应该轻装上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惬意。
75、河水、湖水、海水都是一个整体,它们都会在空中相聚,而后,各自体验,再度相聚的时候,携带着不同的信息。
76、眼耳鼻舌身,心意诸情根,一切空无性,要心分别有。如理而观察,一切皆无性。《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77、磊落做人,坦然做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急人所难,济人所需,以诚以信,自在行世,或不可及,孜孜以追。
78、若先不能供养父母,恼其妻子奴婢困苦,而布施者,是名恶人,是假名施,不名义施。《优婆塞戒经》卷四,杂品
79、若知唯识现,离于心所得,分别不现前,亦不住其性。是时攀援离,寂然心正受。《大乘密严经》卷上,妙身生品
80、菩萨以四事不取正觉,何等为四:一者净国土,二者护国土,三者救一切,四者护一切。《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
81、见他受苦心战动,处在地狱不觉痛。为诸众生受大苦,是故无胜无有量。《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二,狮子吼菩萨品
82、【佛心禅语】 也许你的行为和梦想得不到认可和满足,但又何必在意呢?只有你自己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快乐。
83、【佛心禅语】 以慈爱来感化怨恨,以良善来感化邪恶。以施舍来感化吝啬,以真实来感化谎言。一《佛陀的格言》
84、【佛心禅语】 执著自我的人,心智将会受到干扰。处处只考虑自我的人,就会给自己带来忧愁。一《佛陀的格言》
85、【佛心禅语】 流水下山非有恋,片去归洞本无心。竹屋茆堂谁是主?月明中夜老猿吟。——《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86、【经典禅语悟道】 已经做过的事情就不会是错过的事情,就会有一定的结果,没有做的事情就不会获得什么结果。
87、见色非是色,闻声不是声。声色不碍处,亲到法王城。如果你硬要把单 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88、为善福随,履恶祸追,响之应声,善恶如音。非天龙鬼神所为,非先灵所为,造之者心,成身口矣。《佛说自爱经》
89、以波罗蜜船,于生死流中,不依此岸,不着彼岸,不住中流,而度众生,无有休息。《华严经》卷七十三,入法界品
90、何等为真如?谓法无我所显、圣智所行,非一切言谈安足处事。(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五,真实义品
91、内乐、涅槃乐,是乐不从五尘生。譬如石泉,水自中出,不从外来。心乐亦如是。(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八
92、因为过于追逐此生的名利,所以往往忽略了修行,于是对死亡既没有作好任何准备,对来生也毫无把握正确的方向。
93、成就菩萨道,必须经得起磨练。做慈济、学习做人间菩萨,必须认真做本分事,遭遇困难时,必须再接再厉去克服。
94、故佛说正法,如牝虎衔子:执真我为有,则为见牙伤;拨俗我为无,便坏善业子。(古印度)世亲《俱舍论》卷三十
95、无有如欲火,无有如恚毒,无有如痴网,无有如阴苦。如实知此已,涅槃第一乐。《舍利弗阿毗昙论》卷十五引佛言
96、热无过淫,毒无过怒,苦无过身,乐无过灭。无乐小乐、小辩小慧,观求大者,乃获大安。《法句经》卷下,安宁品
97、禅宗一直在讲不要有心念的活动而是行动,这个行动本身就是一种解脱。当然行动也代表觉知,还有立即采取行动。
98、若人无实语,小人中小人。实是法之阶,明中第一明。实是解脱道,财中第一财,救中第一救。《正法念处经》卷八
99、设身有苦,念恶趣众生,起大悲心;我既调伏,亦当调伏一切众生,但除其病,而不除法。《维摩经》卷中,问疾品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