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说说大全 / 正文

李嘉诚先生传奇一生(精选48句)

(2022-02-25 01:41:40) 说说大全

1、钱要赚,但原则也要讲。

2、彻底了解市场的需求,才能百战百胜。

3、有人买就是市场,市民购买力就是市价。

4、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香港掀起炒股狂潮.

5、好的时候还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还要看得太坏。

6、李嘉诚年轻时虽表现得很谦虚,但内心是十分要强的。

7、任何一种行业,如有一窝蜂的趋势,过度发展,就会造成摧残。

8、首先每一个人都会有错,错了便应勇于承认,把错误的代价作为教训。

9、我做生意时,我警惕自己骄傲,若我有这个骄傲的心,迟早一天会碰壁。

10、世纪70年代末,李嘉诚力助包玉刚收购九龙仓是一个远见卓识的典型案例。

11、年,李嘉诚谈及选择哪些行业来投资的时候,指出了其中大众投资的误区。

12、决定一件事时,事先都小心谨慎地研究清楚,当决定后,就勇往直前地去做。

13、曾有一学生问李嘉诚:假如李先生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时,会以什么形式跟员工交待?

14、倘若下一秒钟有什么变化的话,我想我是能勇于应付的。因为我时刻都做好迎接下一秒钟风暴来临的准备。

15、踏入新世纪,香港将充满机会,但机会不会坐着等你,若奢望机会可轻易到手的话,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事。

16、年3月,在一次暴涨中,恒生指数竞升至1700点的高峰然而好景不长,在1973年中期,受世界石油危机影响香港股市大泻,跌去市值十成

17、年3月7日,李嘉诚接受香港电台节目《珠玑集》访问。在访问中李嘉诚表白他之所以能视刻苦为乐事,主要是来自一份全情投入的心。

18、身处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应该求知、求创新,加强能力,在稳健基础下力求进度,居安思危,无论你发展得有多好,你时刻都要作好准备。

19、李嘉诚此举不仅是其品格高尚的体现,也是经营策略的一着高招。其一,救人于危难之间的义行使李嘉诚的信誉和声望高涨,这又会给李嘉诚带来

20、李嘉诚经营房地产也是如此。他早年时就曾说过:经过多年来看地产的生意,当然是香港一个最好赚钱的生意,但政府会有新政策,我早便预料得到。

21、李嘉诚认为一个领导者最难做到的就是在赚钱之余,又要使公司内外对你有信心,所以要清楚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要比竞争者做得更好一点。他打了

22、这是1981年,李嘉诚成功收购和记黄埔之后说的话。收购前,李嘉诚仔细衡量彼此的实力,长实资产才93亿港元,而和黄市值已高达62亿。这简直是蛇吞大象,难

23、当然可以说,九龙仓一役中,李嘉诚算盘打得精,好处都占尽;也可以说,这是因为李嘉诚更注重整体计划中的长远利益,怀有广阔的胸襟,不计较短期的利益。

24、年,香港政府以人为措施来压制楼价,李嘉诚对此政策表示异议。他说,楼价是市场形成的,市场的供求关系自然会调整楼价的升或降。香港应该保持过去自由的经济及竞争。

25、年某日清早,李嘉诚携友于高尔夫球场打球时,有感而发,说出他做生意的应变心得,借高尔夫球作喻:做事投入是十分重要的,你对你的事业有兴趣,你的事业一定会做得好。

26、中国古老的生意人有句说法:未买先想卖。这就是我的想法。当我购入一件东西时,会作最坏的打算,这是我在交易前,用99%的时间所要想的事情,只有1%的时间,是想可以赚多少钱。

27、做生意一定要如同打高尔夫球一样,若第一杆打得不好的话,在打第二杆时,必须保持镇定及有计划,否则就会输的,就好像做人及生意一样,有高有低,身处逆境时,你先要镇定考虑如何应付。

28、在剧烈的竞争中多付出一点,便可多赢一点。就像参加奥运会一样,你看三名,跑在第一的胜出,这比第二及第三就是快了那么一点点。若是跑短程的可能是不够一秒之差,只赢一点;所以快一点,就是赢!

29、长实系近些年来已很少涉及制造业了,几次大的投资和行动也多集中于港口营运和通讯领域。但李嘉诚最早被称为塑胶大王,主导塑胶行业十余年。李嘉诚对于市场的嗅觉异常灵敏,对大众的消费心态也抓得很准。

30、李嘉诚还认为,楼价与通货膨胀及市民收入挂钩,这才是健康的物业市道。香港近年的经济略有低迷,工资缩水,物价贬值,失业率升高,这时,港人必须更加用心、刻苦及应变,才能保持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31、李嘉诚以己为证。他年轻打工时一般人一天工作8~9小时,而他一天则工作16个小时。这样不但对公司有好处,自己也受益良多。李嘉诚认为,这种比别人多做一点的精神,对今日竞争如此激烈的香港而言,就更加重要了。

32、李嘉诚认为成就事业的关键就是培养自己对所从事的行业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全心全意地投入,保持这样的心情,做一件事情,就没有困难可言了。做哪行都要培养出哪一行的兴趣。否则,要成功,要出人头地是很难的。

33、李嘉诚就有这样一个特点,他对每一件正在做的事情都投入极大的热情,绝不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所以,即便最初李嘉诚的志愿是做教师,一旦开始做生意就全情投入,慢慢琢磨,到了后来有了兴趣,自然就做得更顺了。

34、李嘉诚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的经济前景,很有信心,相信中国的发展会给香港带来新的机遇。我认为中国人世贸对整个中国都有利,我比任何我认识的人都乐观,因我做过工厂,十分了解,如果有外国资金、技术、市场推广技巧一起来中国,将会为中国带来

35、而李嘉诚在这次救市活动中,还有惊人之举。他从长江公司的库存原料中,匀出了43万磅,以低于市场价格一倍的钱救援停工待料的会员厂家,并把自己在联合塑胶原料公司的原料配额-20万磅硬胶原胶,以原价转让给需求量更大的厂家。李嘉诚被香港塑胶业称为救世主。

36、李嘉诚这次以小搏大,以弱制强的收购,在香港商界引起很大反响。这样的收购是很有危险性的,一旦遭到控股方的反收购就可能导致全军覆没甚至危及原公司。李嘉诚作了多方面准备,了解了各方面的心理之后,周密布局,一举成功。1980年,长实及李嘉诚个人共拥有和黄股权1%,控制权很牢固。其间,李嘉诚没有遭到反收购。

37、年长江实业周年晚会_卜。李嘉减引证他多年经商的经验,说出这番话来。前和黄董事总经理马世民亦曾说,李嘉诚对于市场的变化很有洞见,日.十分正确。李嘉诚的成功之道,其中一点就是对时间的掌握。当市场沉寂时,他反而会作出某些投资,原因足他保持着公司财政的稳健,故可以大着胆去闯;另一方面,他速战速决,绝不错失任何良机。

38、李嘉诚说,有创业的梦想,就必须做艰苦的打算~从业之初开始,就要不断学习,把握时间。李嘉减从1950年到1969年的19年内,平均每天工作16个小时,而且每个星期至少有一天是在通宵达旦的工作。因为在创业阶段,一个小公司,而且是实力和资金都很单薄的小公司,要与同领域众多已发展起来的大公司竞争,没有过人的勤奋足难以获胜的,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39、一来自幼受到的家训让他不甘居于人下,二来在那个环境里,李嘉诚确比其他与之条件相仿的同事更用功,更懂求知上进。当别人在尽情玩乐时,李嘉诚在学习,在思考。时间一久,高低立现。李嘉诚一天比一天进步,而其他人仍在原处停滞不前。李嘉诚不断告诫自己一时的进取不是一世的进取,若让骄傲遮蔽了自己的眼睛,那将会吃大亏。创业之后,尤其是略有成绩之后,李嘉诚更是引以为戒。

40、事后,分析家赞李嘉诚这一招使得妙,其一,九龙仓股票李嘉诚购进时一股以l()元至30元的价格购进,而售时一股30多元,进出之间获利数千万;其二,李嘉诚成全包玉刚收购的心愿,与之结下交情,在入主和黄一役上就获得了他的大力支持;其三,停止收购行为,赢得汇丰银行的好感,在以后的收购和黄上也好说话了许多;其四,李嘉诚若再与怡和斗F去,只恐两败俱伤,而和黄则是一块不折不扣好下口的肥肉。

41、李嘉诚没有回避,直言有错就应承认,并以此为鉴。李嘉诚说,事实上,倘若做出了错误的决定,那错的不只他一个人,因为每一个决定都由有关人员研究,并提出数字依据,而他对数字很留意。并说,迄今为止,他还没犯什么很大的错误,因为作决定前会作好充分的准备,并开会讨论,听取多方面意见。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这其中并没有什么秘密,但要真正做到中国古老的格言所说的勤和俭,也不容易。

42、李嘉诚从来就不是一个跟风者,他对行业的认识很清醒。塑胶花在香港推广开来之后,李嘉诚就意识到,在香港这样一个模仿力非常强的地方,塑胶花这种技术障碍低的、原料廉价的产品就会有很多人跟进来做,香港市场很快就会饱和。于是,李嘉诚一方面再度提高工艺,打开欧美市场;另一方面就开始寻找契机向房地产业进军。果不其然,没过多久,香港的塑胶花生产者数目暴涨,塑胶花的利润也下降了。李嘉诚凭借着在塑胶行业掌握的先进技术,不断创新,独领风骚十余年。而他在房地产市场上也做出了不小的成绩。

43、年,李嘉诚在《塑胶》杂志上看到一则信息称意大利开发出新的塑胶制品——塑胶花,即将投入成批生产并推向欧美市场。李嘉诚大受启迪,感到在当前这种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美观又不须费时费力的花朵一定会大受欢迎。而进口塑胶花价格高昂,无法普及,若他们能生产物美价廉的塑胶花一定获利可观。李嘉诚发现这块目前尚无人占领的香港市场,立刻赶赴意大利学习技术,回来以后自己与同事再研究设计本土化的塑胶花。这个计划付诸行动之后,立刻收到厂很好的效果,数周之内,香港大街小巷到处都可看见塑胶花的倩影。这就是李嘉诚以销促产的精明之处。

44、李嘉诚做事以稳健著称,在一个项目全力‘位启动前,他会收集各种资料,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对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做到充分准备,这样在面临突变时,才不会忙中出乩、束手无策。生于忧患是李嘉减理念的诠释。他说:我凡事必有充分的准备,然后才去做。一向以来,做牛意、处理事情都是如此,例如天文台说天气很好,但我常会问自己,如_丘分钟后宣布typhcxmsignalnunlIberten(十号台风)我会怎样,在香港做生意,亦要保持这种心理准备。划艇高手李嘉诚善于在大海中应对种种风浪,面对人生的风浪,他亦不昆不惧最重要的是要有远见,杀鸡取卵的方式是短视的作风。

45、李嘉诚趁低吸纳,见好就收的投资策略,曾为他赢过很多次战役。1998年长江集团周年晚宴上,他便说了这句很有辩证精神的警句。李嘉诚之所以能洞察先机,可能一个原因就是他从不被一时的世局之变所迷惑,总能以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1982年,中英两国就香港前途问题谈判,市场大受影响,股市楼市振荡。李嘉诚对中国收回香港并没有什么不安,他仍看好香港前景。趁此时机,李嘉诚仅用一两亿港元便投得六号货柜码头4个泊位,而不久以后,七号货柜码头与此相似的泊位就涨至40多亿才可投得。李嘉诚在股市、楼市屡有奇招,不仅在于他灵活的手段和技巧,也在于他与众不同的超前意识和独到眼光。

46、李嘉诚总是不断印证他的这个经营原则,1998年他讲这句话时,忆述了30多年前的一一件往事。20世纪六L十年代,李嘉诚事业重心慢慢转移到房地产业,但塑胶行业仍是其事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1973年,由于中东战争引发的石油危机和有心人士的炒作,香港塑胶原料的进口价格暴涨八倍,塑胶制造业一片恐慌,不少厂家因未储备原料而濒临倒闭。长江实业虽未受到很大影响,但李嘉诚身为潮联塑胶业商会主席,自觉有义务来维持行业稳定。于是由李嘉诚领导牵头,数百家塑胶厂家人股组建了联合塑胶原料公司直接由国外进口塑胶原料,按实价分配给股东厂家,迫使其他原料进口商不得不降价。这样,历经年久的原料危机,在李嘉诚的倾力相助下烟消云散了。

47、九龙仓是怡和系的一家上市公司,它掌握了香港大部分货物装卸储运的过海轮渡营运。但到70年代中期,由于九龙仓的经营不善,致使其陷入财务危机。李嘉诚看准九龙仓的发展后劲,就在暗暗收购九龙仓的股票了。李嘉诚不动声色地收购了九龙仓股,将近占九龙仓总股数的I。%,快与最大股东置地等齐。恰和注意到了这一点,请来汇丰**沈弼从中斡旋。李嘉诚审时度势,呜金收兵,并秘密约见也有收购打算的船王包玉刚,愿将其中1()00万股以当时市价转让给包玉刚,代价是请包玉刚搭桥从汇丰银行处承接和记黄埔的9000万股票,那么,和黄的董事会主席将是李嘉减丫。包玉刚欣然同意,1978年9月5日,包玉刚正式宣布他本人及家庭已购入20%左右的九龙仓股票,正式加入几龙仓董事局。

48、李嘉诚一向都奉行稳健的经营准则,没有十全的把握,不会轻易地率军上阵。一次在接受采访时,他坦然地告诉记者说:作为一个庞大企业集团的领导人,你一定要在企业内部打下坚实的基础,未攻之前,一定要守,每一个策略的实施之前,都必须做到这一点。当我着手做的时候,我要确定有超过百分之一百的能力。换句话说,即使是我本来有一百的力量便足以成事,但我要储足二百的力量才去攻,而不是随便赌一赌。但也有不少人批评李嘉诚经营作风过于保守。李嘉诚是从不饮头啖汤的。若李嘉诚的作风更加锐猛一些,也许长实就不止是今天这样的规模了。但话又说回来,若锐猛的经营,那也就不是一代儒商李嘉诚了二没有道理单一个行业会永远兴旺下去,到某个时候市场自然会饱和。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