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抗抗:网络文学杂感
(2021-07-27 10:47:25) 说说大全 -
张抗抗:网络文学杂感
中国网络文学奖 评选入围的30篇作品,是以纸质打印稿的形式送到终评委手中的,然后择出其中最优秀的和比较优秀的。在整个纸介质的审读过程中,我曾不断为自己设置虚拟的网络世界,面前是瞬息间可穿透无限空间的陌生文本;当它们重新回复成手中的白纸黑字,又有似曾相识的亲切。那种若即若离的碰撞与转换,使得阅读充满了新鲜的快感。
当初之所以同意担任 中国网络文学奖 评委,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出于了解 网络文学 的愿望。在新千年的世纪之交,疾速膨胀的网络已带有某种 创世纪 的意味,它将会怎样地改变我们的生活,还有文学? 在当下,以及未来。凡有上进心和好奇心的人都不会对此置若罔闻。
反复地比较、犹豫和抉择之后,在表格上签下最后一个意见,脑子里一次次出现的问号是: 传统文学 和 网络文学 (或者叫 网络写作 ?)之间,究竟是否存在着绝对的分界?
如今是文化评判标准多元化或者说混乱化,再干脆说根本可以没有标准。
在这里, 自我 我的艺术良心、我的审美价值、我的文学尺度,就成为评委的 我 与网络写作之间唯一的通道和 链接 。这种 自我 的评判标准,与网络的 个人化 写作,应当具有某种本质的暗合与默契。
有趣的是,在进入评奖阅读之前,曾作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打算去迎候并接受网上任何稀奇古怪的另类文学样式。读完最后一篇稿时,似乎是有些小小的失望 准备了网上写作的恣意妄为,多数文本却是谨慎和规范的;准备了网上写作的网络文化特质,事实却是大海和江河淹没了渔网;准备了网上写作的极端个人化情感世界,许多文本仍然倾注着对于现实生活的关注和社会关怀;准备了网络世界特定的现代或后现代话语体系,而扑入视线的叙述语言却是古典与现代,虚拟与实在杂糅混合、兼收并蓄的。被初评挑选出来的30篇作品,纠正了我在此之前对于网络文或是网络写作特质的某些预设,它们比我想象的要显得温和与理性。即便是一些 离经叛道 的实验性文本,同纯文学刊物上已发表的许多 前卫 作品相比,并没有 质 的区别。若是打印成纸稿, 网上 的和 网下 的,恐怕一时难以辨认。我不知道那些 异质 的和 另类 的网络成品,就是现在这个样子,还是被初评筛掉删去,成了 漏网之鱼 ?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任何评奖过程中真正较量的不是作品,而是评奖的标准。
网络文学会改变文学的载体和传播方式,会改变读者阅读的习惯,会改变作者的视野、心态、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但它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改变文学本身?比如说,情感、想象、良知、语言等文学要素。
这是一个正在激变中的 转基因 时代,刚刚起步的网络写,亦处于从稚拙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因而尚留有许多当前网民的 注意力 无暇顾及的空白,令人略感遗憾 在那些直接表现网民生活的作品中,网上的红丝线为我们织出了一张张温馨甜蜜的 情网 ,但网络生存的丰富性决不会仅限于那些网上更真实同时也许更虚假的爱情,如果网民之间的精神交流仅仅只适用于爱情,网络的世界就太狭小了。上网为人排遣孤独同时也能够使人更加孤独;网络给人一个虚拟的广阔天地却同时也会使人与实在的生活隔绝;网络给予人们高科技带来的便捷与享受,却同时疏离了绿地和自然;网络使人成为世界上知道信息最多却同时又是思考最少的人 当我们被笼罩于那面覆盖全球的巨网之下,狂热迷乱之中,还有没有透气的网眼让我们呼吸?猜想未来的网络文学,定会有清醒的 虫 们,对高科技时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用数码作出形象化的阐释。
一次评奖不会把优秀的作品和作者 一网打尽 。那些被筛漏的鱼苗,会在各个网点网站上长成大鱼,留待下一次捕捞。
无论大鱼小鱼,在网络世界里自由漫步,发问与应答、痛苦与欢乐,都是悄然无声。岸上的人听不见它们的发言,它们的话是说给自己和朋友们听的。那些声音发自孤寂的内心深处,在浩淼的空间寻找遥远的回声。网络写作者的初衷也许仅仅只是为了诉说,他(她)们只忠实于个人的认知,鄙视名誉欲求和利益企图 这是最重要和最宝贵的。假如倒退20年,在我写作之初,必定也会 自投罗网 。
若是网络在运行中生产出铺天盖地的泡沫,那么网络文学,是把泛滥的浑浊的泡沫,提炼成清澈的饮用水和富碘的食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