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说说大全 / 正文

【浪花】我为父亲编书目(散文)

(2021-04-01 22:11:05) 说说大全

【浪花】我为父亲编书目(散文)
   三年前,父亲因病去世,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住上三年后的回迁楼,没有给自己心爱的书找一个好的归宿。父亲曾经有个计划,按照藏书种类编辑书目,希望快速找到想读的书。父亲最大的心愿,就是搬到新楼后,专门留出一个房间,打造一处像模像样的书房,把自己收藏的上千本古书和武侠小说都整整齐齐地排列起来,就像知己朋友一样,始终陪伴在父亲身边,手不释卷,分享书香。然而,父亲没有如愿,带着深深地遗憾离开了家人和如家人一般的书籍。
   父亲的这些书籍,一路走到现在,也的确颇有一些曲折。我在早些时候,投稿浪花的《书事》文字里,曾经提到过这些书籍的来历。这些书籍是二十多年前的一个出租书的朋友,因转行深圳经商,一股脑地把出租的上千本书籍给了我,他知道我喜欢书。然而,这些书籍八成是古书和武侠小说,这也是父亲的最爱,所以,我就把朋友送的这些书,原封不动地给了乡下喜欢读书的父亲。父亲如获至宝。父亲曾经孩子一般地扑在这些书上,什么也不说,眼睛流露出从未有过的暖意。
   由于这些书籍打包送给父亲,需要重新梳理归类,父亲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用简易的写纸条的方式整理齐全,因为都是旧书,有的没了书皮,有的书目不清,很是费了一番工夫。因为没有书柜,就在老屋西房间一面灰墙上,用砖块木板搭建了几层简易书架,把这些书籍被分类摞到上面。从此以后,这些书籍成了父亲形影不离的陪伴。
   星斗转移,光阴如梭,转眼二十多年的时光,匆匆漫过。
   老家迎来了旧村改造拆迁。俗话说,搬家十年穷,祖辈几代人积攒下来的陈年旧物,有的不得不处理掉。父亲狠心把爷爷用过的八仙桌椅及其他旧家具都做了处理。唯独在母亲及家人看来最无用的书籍,本应该处理掉,但父亲还是认真整理打包,用了二十多个空纸箱子,又把所有书架上的旧书籍,一同搬家,住进了一个临时租住的乡下小平房里。
   父亲去世三年后,回迁楼建好了,而且装修一新,为了弥补父亲生前未了的心愿,在三室一厅的宽敞房子里,专门为父亲留出一室,改造成了别具一格的书房,两面墙上量身打造自下而上的漂亮书架,把父亲的二十多箱书籍,都一一请进了新居。可惜的是,几次搬家,几次折腾,父亲原有的按套摆放的格局被打乱,成套的书,也散乱多处,需要重新排列,重新编辑书目。
   我想,这也是父亲曾经想做的事,为了却父亲生前意愿,我要亲自为父亲编辑书目。父亲若是天堂有知,心里会高兴的,他会说,好小子哦。
  
   二
   我7月5日从北京回来,妻已经把房子装修完毕,于当日下午就把母亲从大哥那里接了过来,住进了事先安排好的房间,采光透亮,很适合母亲。父亲的书,在装修前就已运到新楼的地下储藏室了。把母亲安顿好,首要的任务,就是把父亲的二十一箱藏书从储藏室搬到8楼的房间。由于电梯的方便,第二天,7月6日用了大半天的时间,我一个人就把父亲的书全都搬上来,置放在书房。也就从这天起,我每天身兼数职,既要照顾好母亲的吃喝拉撒睡,又要开始着手为父亲编辑书目。
   如何编辑,才科学合理呢?我事先没有过多考虑。这些藏书中大都是港台武侠小说,而且都是几卷本,有的上下集,有的上中下三册。如果扒开书箱一本本找出来,配了套,再按类别编辑那是最合理的,但是,这样的工作量也许几个月也难以完成。还有一个问题,这些书都是几十年前的旧书,而且这些书都曾是租借书,当时的畅销书,不知在多少借读者手里传阅过,有的没了书皮,有的没了页码,有的看不出作者是谁,有的分不清上中下集,有的需要包书皮,有的需要重新装订等。总之工作量很大,幸好父亲以前整理这些书时,都在残缺的书本里夹了纸条,而且在纸条上明确注明了书名、作者和集数,这为重新编辑带来了很大的方便。难道冥冥之中,父亲知道儿子会做这项工作?
   五年前,我从一线岗位上退下来,组织上把我安排到比较清闲的档案室工作,跟那里的年轻同志学习档案管理,初步有了一些管理档案的技法,能在电脑上较为熟练地完成文件的起草、修改、删减、检索、打印、登记、汇集、归档等基础性工作。对于父亲的这些书,只能从繁就简,把箱子里的每一本书,按照开本和版面大小依次排列到格子式新书架上,二十多箱,一千三百余本书,排列了满满的24个框架,俨然是个像样的图书室规模。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如何进行编目了。首先是对每一个框架按一定顺序,用口曲纸编写(一)至(二十四)序号,然后从(一)开始,依次为每本书从0001进行编目。打破了成套书上下集次序。每编目一本书,都在笔记本电脑做详细索引记录。具体内容是,书名,上中下集,或全一集,署名作者和国家地区,备注。这样一直编下去,直到全部结束,电子版的父亲藏书目录也就完成了,再到打印社把电子版变成纸质版,塑封成完整的藏书目录。
   具体操作起来,还是遇到一些麻烦。譬如,有的书皮破裂了,需要用透明胶粘贴;有的书页掉下来了,也要黏贴好,再编码;有的看不清书名,有的看不清作者名字,除了翻看书中父亲以前夹的纸条里去寻找,就是从内容介绍或序跋里寻找信息。由于原先整理不全,再加上几次搬家,纸条丢失不少,这无形中增加了编目的难度。但无论如何不能落下一本书,都要书归其位。
   我有信心,有决心,把父亲的每一本书打磨好,编辑好。我似乎感觉,书房里并不是我一个人在忙活,而是父亲始终陪伴在身边,给我鼓励和力量。
  
   三
   我的初步计划是每天编目60本,预计20天完成。每天除了照顾母亲的衣食起居,应付一些家务和必要的人情世事,几乎把精力都放在了编目上了。我觉得,编目是个很有趣的事情,我并没有感到一丝的枯燥。
   我每拿到一本书,就像遇见一个不请自到的新朋友,凡是以前不曾看过的书,都要大致快速浏览一下作者的署名和内容介绍,对书有个大致了解。其实这也是一种阅读,也是一种瞬间美的享受。譬如,拿到一本《血洒黄沙红》,知道是武侠小说,作者,孤独红,台湾人。如果有内容介绍,就快速浏览,没有就一翻而过,开始编目,再进入下一本。
   我喜欢读历史人文方面的书,对于武侠方面的书,接触的很少,几乎是空白。除了知道有个大名鼎鼎的金庸和台湾的古龙是创作武侠的高手外,其他武侠小说大家根本没有印象,即使金庸和古龙的小说,似乎也没有读过。值得欣慰的是,这次为父亲编书目,每个武侠小说的作者,就像舞台剧里人物,个个都粉墨登场了。我知道了《鬼手大侠》的作者柳残阳,《阴阳三书生》的作者古龙,《铁汉妖狐》的作者云中岳,《玉女天龙甲》的作者卧龙生,《侠骨丹心》的作者梁羽生,《双剑飘红》的作者陈青云,《游侠纳兰》的温瑞安,《艳世争雄》的上官云飞等等。我有幸也认识了他们,并知道了他们的大作。通过对书里内容的大致了解,我有一种冲动,我要读他们的书,书里面有侠骨柔肠,有行侠仗义,有大仁大义,其精彩很值得我来分享。
   闭目想想,这些名字,由陌生到熟悉,多么有意思,就像初识朋友,记住了他们的音容笑貌,至于性格知之甚少,通过交往,一个个都走进了自己的世界。
   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父亲喜欢武侠小说,因为从父亲身上看到了对朋友的仁义,对黑恶势力表现出来的铮铮铁骨,对亲人的一片柔情似水。父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做人要有骨气,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虽然武侠故事里难免有糟粕,但父亲汲取的却是做人的精华。父亲的笔迹,我最熟知,在翻阅的一些书本里,时有父亲用圆珠笔留下的圈圈点点和文字记录。看着父亲留下的墨迹,感觉父亲还依然活着,动动老花镜,端详书中的字,持笔凝思。我多么想再给父亲弄一些书来,让他永远也干不完。
   我对父亲油然生起一种最深深的敬意和怀念,心想,父亲如果还健在该多好,父亲看到在新居的高档书房里的自己心爱的书,该有多么高兴啊!
   我每天在愉快地编目父亲的每一本书,在每一本书里都有一种感动和温暖。时间在书房里停住一般,却又从书房里悄然离开。书架上编目的书天天在增加,电脑上藏书目录的页码也在一天天变化。当电脑的藏书目录的页码到了第23页时,那最后一本书的编号数字定格在1314上。这天是2020年7月26日,整整20天,按计划完成了父亲藏书的全部编目,我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我忽然惊异于这组数字了,这是“一生一世”的谐音。是巧合,还是父亲冥冥之中的嘱托,要传承好家风,传承祖辈的耕读文化,要把父亲留下的书籍世世代代传下去?我宁愿相信。
  
   四
   这样的藏书编目,虽然不甚科学,但也有其合理之处。父亲的书毕竟就这些,没有按照分门别类去编目,摆在书架上看起来杂乱无章,没有头绪,一套书的上下集可能没有摆放在一起,但只要读喜欢的书,打开纸质索引目录,很快就能找到所需要的书,甚至在几分钟内就能把全套书找全,父亲的书都是配套的,不缺任何一本。
   从事教师职业的侄女女婿文超,趁着放假和孩子从几十里地外的老家来到大哥新居度假,我把电子版藏书目录索引交给文超,说明用A4纸打印并塑封精致索引封面,文超很明白,答应这两天回去,到学校马上办理。这时我整个为父亲编书目的工作,才算总体完成。
   这项工作我觉得很有意义。人生的传承,不仅是父与子的基因接续,财产继承,也是精神和品行的传承。父亲读书,懂得了如何做个侠骨柔肠的人,做个道德品行至上的人。父亲读书,也影响了我们兄妹,我们兄妹继承了父亲所有的厚道仁义,谨守孝道,特别是我,还真地继承了父亲读书的良好习惯。虽然不喜欢读武侠,但通过这次为父亲编书目,我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些江湖大侠的书籍。
   都说,人是有灵魂的,灵魂是自由的,灵魂就像插上了翅膀,可以去想去的任何地方。我们兄妹想到了父亲,父亲爱自己的家庭,爱自己的儿女,爱自己喜欢的书籍。天堂上的父亲一定会光顾他的“书房”的,与儿子作伴,与书籍作伴。
   书目编好,我电话告诉兄妹,他们陆续赶来。在崭新的书房,面对这些装帧整齐排列如伍的书,或许面对父亲一样,默默地检视着,摸摸这本,碰碰那本,接续和父亲作握手。我不想打扰,退出书房,把这个时间让给兄妹,让他们和父亲独处一会,说说心中的话,表达着久违的感情。
   书目,是检索图书的眼睛,是给书架做一份档案。编写书目,是我缅怀父亲重温父亲人品道德的一次生动对话。人离世肉体可以腐朽,但他留给后代的精神,是可以永垂的。哪怕是在别人看来不足道的几本书,都是一种深刻的蕴藏。珍藏父亲留下的书,记住父亲的精神风范。
  
   原创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6日首发江山文学

(责任编辑:副主编)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