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法典宣传有温度接地气方能走近群众
(2021-02-05 20:49:47) 说说大全 -
摘要: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学习宣传工作。(据7月14日《人民日报》)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更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毫无疑问,这部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法典,一定会在很长时间内深刻影响社会公众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民法典的实施,将是我国法治建设领域中的一件大事,这不仅体现在立法、司法、执法等环节和程序中,也需要每一位公民、每一个民事法律主体参与其中,尊重法律、敬畏规则。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工作,其基本要义和核心价值正在于此。
“民以吏为师。”应该看到,各级领导干部对民法典的学习和实践,既是价值风向标,更是关键推动力,因此在对民法典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中,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走在前排、挺在一线,带头了解掌握民法典的内容和精髓,做学法尊法的模范。同时,在具体的实践中,领导干部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民法典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为群众学习运用民法典做好表率。
民法典的学习宣传不是三朝两夕的事情。民法典作为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社会公众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因此需要及早将民法典的精髓要义植根于更多学生心中,让他们树立对民法典的信仰。相关部门需要做好无缝衔接,尽快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特别是加大该法律在大中小学法治教育中的内容占比。同时,利用“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激发广大家长对民法典的学习积极性,产生“1 1>2”的效果。
让民法典走近群众,宣传要“有温度”“接地气”。民法典包罗万象,涵盖了广大群众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广大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法律遵循。不管是遇上高空坠物,还是碰到遗产纠纷,抑或遭遇隐私泄露等,民法典中都有具体的法律阐述,广大群众才是受众主体。在宣传学习民法典过程中,我们的目光必须下移,必须深刻关注这一主体,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采用微信、微博等现代媒介宣传的基础上,更需要带着为民的情怀和温度,走进基层社区、走向田间地头,采用和群众最密切的案例,通过以案释法的形式,为他们解决心头的种种疑惑,增强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广大群众解决问题要靠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唯有通过持续的、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教育,民法典的法律精神才能融入公众日常生活,民法典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才能更好更快地落到实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