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壶浊酒喜相逢
(2021-01-31 17:30:09) 说说大全 -
朱金龙先生是我初中时代的老师,并且我俩还是同乡一一土生土长的百罗畈人。
“您下次回来,我把您当年的同事、我的老师们都请来聚聚。”
“你这想法好,下次回来听你安排!”
朱老师高中毕业后当了几年民办教师,然后上大学,去部队,进省人民银行,前年退休了。
也记不清是第几个“下次”了!九月四日下午,我收到朱老师发来的短信:“我在老家百罗畈,明天下来,周六晚上约几位小聚吧!”
“好的,周六晚上不见不散!”我立即回复朱老师。
与约定时间只隔了两天,我得抓紧筹备。联系酒店不难,但约请老师们要费些周折。我手头只有少数老师的电话,大部分老师的联系方式还要拐弯抹角去打听。
我先在信䇳上写下一串熟悉的姓名:张长河、韦泉源、李承浩、江春生、陆文宝、曹新华、周玉和、洪道军、汪全旺、朱金龙、汪江华、汪春朗、汪传娣、汪爱华等。
望着老师们的名字,我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可惜韦泉源、李承浩老师作古了,陆文宝老师回上海后杳无音讯,江春生老师去了广州,曹新华老师住在北京,我能请到的老师就只有九位了。另外叫上汪培甲、汪礼仁、汪朝晖来作陪,因为我们既是同乡,又是学生辈。
人数确定下来后,我给汇通国际大酒店里的马晓平副总经理打电话(小马是我的学生):“小马,我星期六晚上请老师们聚聚,给我安排一个十四座的包间。我的老师都是上了岁数的人,你要用点心哦!定在哪个包间提前告诉我一声。”
“老师交待我的事能不用心?我亲自去安排,包您满意!”小马经过多年的历练,很会说话做人了!
“汪老师好,您星期六晚上的饭局安排在211包间,可坐十六人以上,行吧?”小马来电话告诉我。
“安排在211包间一定有讲究吧?”其实我心里更倾向于带“6”和“8”的包间,所以故意问一句。
“太有讲究了,是我精心挑选的呢!来的都是老师,祝愿所教的学生个个都考上211呀!”听小马说得天花乱坠,我哑然失笑。虽说我们这些人现在与211毫无瓜葛了,但我还是挺欣赏和感激学生的精明与善意!
“干脆换成985包间吧!”我也来了兴致,便调侃说。
“对不起,985包间真没有,不然早给您安排了!”小马调皮地笑答。
“那好,就是211包间。没把我们安排在911包间算你有良心!”我朗声说。
我向来是胡扯八拉,口无遮拦,小马却夸我还像过去一样风趣呢!
星期六上午,我再次给老师们打电话,告知他们酒店和包间,并特别强调下午五点到酒店,六点准时开饭,中间空出一个小时见面叙谈。
老师们都如约而至。我敬佩老一辈教师们重诺守时的好习惯!
隔别经年,我本以为相见时会有一番热闹和感人的场景。谁知彼此之间只是轻松地握手、质朴地问候、平静地交谈……一切显得波澜不惊,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我一边递烟倒茶,一边观察思考。仿佛醍醐灌顶,我豁然开朗起来:老师们这种不被过度热情或过度愤怒而扭曲形体、眉眼、语言、声调的风度和定力,是在经历了岁月洗磨后沉淀出的优雅、淡定和从容。这才是一种轻松、干净、广阔的派头!这才是文明的大气象大格局!
老师们白酒、白水、果饮随意,我们四个学生辈一律白酒奉陪。席间没有扯皮喧哗和虚情假意,只有真诚、坦率与关心。
我当时压根没想过要作文以记之,待有了想法时,才发现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我并不后悔,因为在那样一种场合下,拍照简直就是一种矫情和惊扰!
当站在酒店门口送别老师时,我不禁在想:曾经的荣耀与繁华都是为今后的寂寞与萧条做铺垫。老师们一生默默无闻,幸许是心理落差最小的群体吧?
望着老师们一个个远去的背影,一种恐惧与自责感油然而生:我的生命旅程中,除了身边的亲人,他们才是真心热护和帮助过我的一群人。我辜负了他们!
2019.9.18【编者按】:浪花淘尽英雄,一壶浊酒喜相逢,当人生走过风雨,当一切归于平淡以后,少了一些激情,多了一些开阔。文章通过一次师生相聚,有作者满怀激情的相邀、组织,到众位老师平静叙旧的一些感悟,写出了人生况味,耐人咀嚼!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